開頭先問:姐妹們平時會花多少錢去買包包?
什麼價位的包包會讓你開心得想要分享?
暫停一秒,帶着你心中的答案,繼續往下看。
羊接下來要分享一個女孩因為曬80元“奢侈品包”而被罵的故事。

80塊的小CK包包
也能叫奢侈品?
起因是新加坡一個17歲的女孩Zoe,在網上開心地曬出了爸爸送的80新币(人民币大約400+)的小CK包。
小女孩分享愛物,還蠻正常的是吧?
但因為她帶的話題tag,馬上迎來了全網嘲。
#My first luxury bag,她說:這是自己第一個奢侈品包。
其實這個奢侈品本意是大家熟知的、一個品牌包。
大家可以代入下,自己上學時對Nike、阿迪、Vans等運動“名牌”的感覺。
不管現實生活怎樣、網絡上人均百萬的網友立馬開啟懂王模式,進行言語攻擊:
“小CK隻不過是快時尚品牌,怎麼能叫名牌包啊?”
“好沒見過世面…”
“誰來告訴她什麼牌子才稱得上奢侈品。”
“那優衣庫的包也算奢侈品包了吧。”
Zoe沒想到讓自己開心分享的包包,會引來這麼多的嘲笑。轉天就po了一個新視訊。
她哽咽着解釋,自己家境不太好,錢一直是自己不太願意提及的話題。
可能對于大家是日常消費,很多能随手買下的東西,對自己來說都要再三考慮。
包括去買BreadTalk面包這樣的小事。
也是,一塊面包的錢,已經夠一家人吃頓簡單的飯菜了。
不僅是面包,很多喜歡的東西,問父母也隻能得到“next time“的回答。
但我們都明白,“下次”隻不過是更溫和的拒絕詞。
手頭富裕的人才有資格考慮口味、美觀、喜好,貧困的人買東西隻能考慮實用與溫飽。
對這樣的家庭來講,80新币已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Zoe說道:“也許80元的包包對你來說不是奢侈品,但對于我和家人來說是。
這個是爸爸努力工作賺來的,我一定會好好珍惜。”
同時也回擊了這些嘲笑她的人:你們正因為富裕而變得無知。
是的,無知,對真實存在的人生一無所知。
事情發酵後,Zoe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聲援與實際幫助。
網友留言說:
“它很奢侈,因為是爸爸送的。“
“Charles & Keith也是我的第一個奢侈品包!“
“小CK被LVHM收購了,它是奢侈品!“
“每個人對奢侈的定義不同,在以前KFC對我們家來說也是很貴的餐廳。”
“别理那些無聊的人,你的包很漂亮啊”…
甚至總理夫人何晶也轉發相關報道力挺Zoe:
父母的禮物是無價之寶,抱抱Zoe和她的家人,别忘了這個包包所承載的濃厚愛意!
是的,爸爸的愛本來就是無價之寶。
被網友@的品牌知道這件事後,也邀請父女倆去公司總部玩,和CEO一起共進午餐。
當地的商家,也有很多為Zoe提供價值80新币的購物券、餐券等
Zoe和爸爸在連鎖拉面店用店家贈送的消費券打包
80塊奢侈品包風波似乎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就此落下帷幕。
但無獨有偶,又有所謂的“精英專家”高傲地指點起了大家常吃的早餐

我們常吃的油條小米粥茶葉蛋
是被人不齒的窮人早餐?
一個營養師在網上發文,第一句觀點就很炸裂
他所說的「極其劣質的早餐」包括:小米粥油條茶葉蛋、豆腐腦餡餅小鹹菜…(其實就是很傳統的中式早餐
雖然像油鹽等問題客觀存在,但隻要在正規早餐店去吃+控制量,也是幹淨衛生的健康選擇,但“極其劣質”是什麼鬼啊?
營養師繼續輸出
看得羊直接是一個地鐵老人臉:這都可以踩一腳是吧?
騷操作還在後面,他認為“窮人”消費這些,并不是因為食物本身多優惠,而是因為自身的懶。
身體懶、思維也懶。
一通批判後,他給出了“身為營養師“pick的優質早餐
可是他忽略了:很多人從事體力勞動,他口中的優質早餐根本無法提提供足夠的能量。
足夠的脂肪和碳水,才是穩定的能量來源,能支撐他們正常完成體力工作。
你敢相信建築勞工、貨車司機、外賣小哥每餐吃輕食麼?
有多少打勞工能精确到克吃早餐?
那些他口中不肯早起10分鐘的懶惰窮人,也許加班到淩晨…
他統統沒有考慮,隻是拿出自己的“專業”、高高在上地為他們貼上便簽:懶惰窮人。
這樣标簽化的偏見常常存在,不僅從習慣,也能從職業上升到個人

看了快遞小哥的朋友圈
我感謝讀書帶來的眼界與思維
有人在網上發帖,講的是自己和快遞小哥的故事。
羊給大家分享下全文
通篇描述不僅帶有明顯的主觀情緒:帶着幾分得瑟的意味、蒼涼氣息的微信名、對餘生沒有期待。
提及小哥的客觀事實,也先用負面詞概括:抱怨宣洩。
給人感覺就差指着小哥說一句:你太消極、太負能量了叭。
一頓描述後,更讓人措手不及的,是她的落點
“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讀書的意義。”(救命,原來在這等着呢!
讀書拓寬的眼界和思維,足以在她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苦累不如意時,有能力擺脫出去,感受幸福…
雖然結尾還看似豁達地祝福了快遞小哥,但看客都感受到自以為是的優越感以及茶裡茶氣的悲憫。
明明是客觀存在的工作壓力及痛苦,卻被雲淡風清地歸于不讀書不開化,何其諷刺。

有人在高樓,有人在深溝
越來越發現,網絡上捧富踩貧或者扮演精英俯視他人人生的事情越來越多。
一位少年因出生在萬柳書院就被喊少爺,無數人自稱老奴前去捧場;
向太一場直播賺3億,卻嫌棄自己賣的低價食品,怕吃壞肚子連嘗都不敢嘗。
宋慧喬主演的新劇裡,男二不肯吃飯團,因為碳水太高;
而富貴階級為了身材與健康,隻吃營養豐富、低碳水的食物。
三星長公主也被前夫也被爆料:她不許兒子吃炒年糕這種“平民食物”…
而孔雪兒錄節目因為不懂怎麼吃魚子醬,問了句要不要配蘸料被大肆嘲笑。
家境不好的孩子過生日改善夥食、吃火鍋丸子,評論裡一水的:都是加工合成的“假肉”、科技與狠活、好像是豬食、狗都不吃…
東北街邊的便當隻要10塊一份,菜肉管夠。
評論裡非要下頭:賣這麼便宜,肯定都是凍肉,沒營養的。
“感覺”是剩菜剩飯,“估計”不是啥正經肉。
本來對于他們已經是很好的選擇,卻總有一群人跳出來說教。
和追求飽腹感的人高高在上談營養,以彰顯自己的優越感,非常諷刺。
世界的參差本就客觀存在,有人在高樓,有人在深溝。每個人的處境以及面對的問題都不同。
如果可以,請多一點了解。
而不是以父母家世為梯、身居萬丈高樓,卻跟還在深溝裡掙紮的人說:下面好髒啊,你怎麼不往上爬呢?
即使不能共情,也請不要高高在上得指點别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