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穩坐春節檔票房第三,北大教授陳旭光評《熊出沒·伴我“熊芯”》

原文标題:

人機關系的“倫理想象”與動畫電影的“合家歡”、“成人向”進階

——簡評春節檔賀歲片之《熊出沒·伴我“熊芯”》

文丨陳旭光(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大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

新片觀點

 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援

中國電影要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做好具有超級IP特質,可持續發展的系列電影,這是一個重要的動力源和發力點。“成人向”系列電影目前做得最好的是《唐人街探案》系列,但此一系列也遭遇了發展之瓶頸。動畫電影是非常适合做系列電影的,而且也最适合于在春節檔“合家歡”觀看。在動畫系列電影中,《熊出沒》是做得最為成功的,可謂年年春節不期而至的“資深”賀歲電影,其經驗與啟示值得我們總結。

《熊出沒·伴我“熊芯”》是《熊出沒》系列第九部。這部電影呼喚現實主義溫情,表現母子親情關系(拟人化的動物世界)。我們很容易聯想到2021年春節檔催淚親情“黑馬”《你好,李煥英》。也許可以說,《熊出沒·伴我“熊芯”》是“動物王國”的《你好,李煥英》,也是叙述尋找媽媽,千方百計母女溝通,互相了解,認同的動人親情叙事。

但如果僅僅用現實主義美學,現實主義創作和“母子情”主題來定位的話,則未免低估此片了,也不足以解釋其魅力。君不見,這幾天在大影院裡,很多觀衆是扶老攜幼“合家觀看”,笑聲不斷,尤其是小朋友們情緒激動,效果頗佳。

穩坐春節檔票房第三,北大教授陳旭光評《熊出沒·伴我“熊芯”》

劇情上,電影一開始就設定懸念,且懸念解密的時間延宕得很長,大人都可能長時間被“騙”。懸念謎底最後抖開時,足足到了片子時長的2/3。不像有些電影,似乎早就能猜到。如果說片中的那個教授是壞人還不算太“懸念“的話,熊媽媽是真母親還是假母親,這個懸念可就來來回回抓住觀衆很長時間。最後解開了,真是那個媽媽,但卻是沒有血緣關系的機器人媽媽。

這個反轉比較大,并非意料之中,實為意料之外。但所有情節連貫成一體,則又在情理之中。熊媽媽很多古怪行為與機器人可以被“清空記憶”的科幻設定關系密切。記憶能不能清除或制造?機器人是不是有記憶?甚至有感情?這些在科幻電影、賽博電影中比較時尚前沿的科幻設定,在這部電影中是随手拈來,不露痕迹。也就是說,一部歡樂、喜慶,适合于母子親情重溫與“合家歡”觀看的賀歲檔電影,與高科技想象、科幻配方結合了。這是常常“低幼兒化”的中國動畫電影一個可喜轉向。

穩坐春節檔票房第三,北大教授陳旭光評《熊出沒·伴我“熊芯”》

2019年所謂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之後,科幻電影的發展并不如我們所願。這幾年像《流浪地球》這樣的重工業型、高科技、高強度想象型的大片幾乎絕迹。當然我們出現了科幻元素向現實主義電影、動畫電影滲透,與其他類型疊合的可喜現象,如《我和我的父輩》第四部、《熊出沒 重返地球》、《外太空的莫劄特》、《獨行月球》等。

這也許是在積蓄力量?

我們終于在今年的賀歲檔前後迎來科幻影視的大爆發、“想象力消費”的熱潮。電影《流浪地球2》、電視劇《三體》,以及這部有科幻元素的動畫《熊出沒》,它們雖非同等重量級,但同台競逐春節檔是頗有意味的。當然它們并不構成PK,更多的是互補。《熊出沒》表征了一種中國電影發展和科幻的獨特關系,人與賽博機器人的想象關系、倫理關系,這些理念一改以前我們對動畫電影“低幼兒化”的刻闆印象,昭示了此類“想象力消費”型影視作品可持續發展的巨大潛力。

穩坐春節檔票房第三,北大教授陳旭光評《熊出沒·伴我“熊芯”》

《熊出沒·伴我“熊芯”》的情節反轉是熊媽媽是智能機器人。她在受命照顧孤兒小熊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做媽媽,而且漸漸有了母親對子女的感情。

這一“人設”别有味道——“對話”或“緻敬”了不少經典科幻電影情節,如大導演斯皮爾伯格講人和人工智能之間母子關系的《人工智能》,人與遊戲角色關系的《頭号玩家》,還有稍後的《失控玩家》,這幾部電影都對人工智能過于發達後可能引發的人類倫理問題進行了先行性思考,試圖艱難地回答——人工智能或者遊戲世界的人,有了感情之後,他們想做人,我們人類能否承認,是否能接納,我們與他們能否和平相處?這是一個非常尖銳的倫理難題。這些電影對此問題的直面非常前沿,頗有勇氣和想象力。

穩坐春節檔票房第三,北大教授陳旭光評《熊出沒·伴我“熊芯”》

兒童向動畫電影《熊出沒·伴我熊芯》涉及“人機倫理難題”,但解決得巧妙且溫情滿滿。片中有一段快速閃回的熊媽媽笨拙地帶熊孩子的生活細節,鏡頭疊加,快速閃回,讓我們明白,正是在看護熊孩子的過程中機器熊産生了母愛親情——一種原始自然而真摯的人類感情。影片一定程度上是理想化地解決了人和智能機器人相處之道。

機器熊有了感情,那是真摯的母子情。熊媽媽雖然是機器熊,但成為了一個合格的有情感的母親。影片化用與時俱進的前沿科幻電影主題到低幼兒向的動畫電影中,以一種溫情而巧妙的方式,想象性解決了人類科技文明發展過程中必将遭遇的倫理難題——當人工智能有了想象力,有了人的情感,真的可以與你談戀愛,當你的母親、兒子、妻子,丈夫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這部電影的思考非常前沿也很有意義。

穩坐春節檔票房第三,北大教授陳旭光評《熊出沒·伴我“熊芯”》

毫無疑問,《熊出沒》走到今天不容易。九年來,它的票房非常穩健,從兩億起,三億、五六億到去年的九億。大熊二熊以及光頭強的人設非常穩健,成為一個“鐵三角”。但要考慮如何提升。因為看《熊出沒》孩子們也不斷長大。他們對《熊出沒》抱有感情但也希望看到更加成人向的電影。能不能一方面保持童心童趣動畫動漫風格,但在故事設定、人物增加以及上天入地跨地域跨時空方面更加大膽,既延續老觀衆又不斷擴大新觀衆。這是《熊出沒》下一步IP運作需要考慮的。

的确,如何在保持原有穩定閱聽人的基礎上,讓逐漸長大的青少年始終跟着繼續陪伴?《熊出沒》能不能成為中國式的《美女與野獸》《海底總動員》《玩具總動員》?《熊出沒》無疑面對巨大的挑戰。無疑,系列電影在有了堅實穩定的“人設”之後,應該不斷拓展新類型,與各種類型進行疊合。但在堅實的人物關系之外,還應該加進去一些新人,甚至追求形成“複仇者聯盟”式的英雄群像、“宇宙世界”,現在大熊、二熊和光頭強的角色,久而久之未免稍顯單調。

穩坐春節檔票房第三,北大教授陳旭光評《熊出沒·伴我“熊芯”》

毋庸諱言,目前國内動畫電影總體票房與反響并不盡如人意,在電影産業格局中地位不夠高,與國外動畫電影的大制作、大市場、大格局相距甚遠。而且還有制作不完善,産業鍊不規範,工業化強度不足,票房/口碑不一緻等産業缺陷。内容偏低幼化,人物扁平化,閱聽人窄化,說教成人化等問題依然嚴峻。

像《獅子王》《美女與野獸》《海底總動員》《玩具總動員》《冰雪奇緣》那樣老少成人皆宜的動畫大片似不多見。但無論如何,在《熊出沒》系列電影穩健的一步步發展中,我們看到了希望,也強化了信心。我們應該繼續努力,把這個難得的IP做大做強,推動中國電影真正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