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所歡,兩性情感心理學寫作者,寫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識。

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
“本以為春節回家過年,能好好休息放松幾天;沒想到,在家過年比上班還累。”
為啥?
因為要在一場又一場相親中不斷周旋,當代單身人士早已開啟了“備胎式相親”。
在網上看到個文章,有網友春節期間需要相親20次。
什麼概念?一天最少要參與3場相親。
單身的人不着急,但父母和身邊的親戚朋友,比他更着急。
可是,有些人給你介紹對象相親是真心誠意,也有一些人介紹你相親,卻是看不起你。
看不起你的人,會怎樣給你介紹相親對象?
1、介紹一些“條件明顯不如你”的人
這是一位女讀者的經曆。
她當鄉鎮上當國小老師,身高160cm,30歲。
按理說,這個條件在小城市算很不錯的了,她完全可以找個條件相當的事業編或公務員結婚。
她對于結婚的念頭并沒有那麼強烈,隻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态參加相親。
如果能遇到合适的固然很不錯,遇不到的話也沒什麼。
她自己買了輛車,打算再交兩年公積金就自己買房。
這個時候,身邊一個親戚跑來給她介紹相親對象。
介紹的男生是什麼樣的呢?
在工廠裡上班,身高170,體重220斤,一個月工資5k,有車沒房子。
聽到這個條件,女生就不願意了。
但這個親戚軟硬兼施,又是打親情牌,又是說一些保證的話,女生礙于面子才同意去見一面。
見面的那一瞬間,女生就失望了。
外形,性格,與她想象中的伴侶簡直是兩個狀态。
是以她就委婉地拒絕了。
結果,介紹對象的親戚直接給她打來電話。
一番訓斥說:
“别以為你自己當個老師,就以為條件有多好;人家雖然工資不高,但人家父母有終身俸啊,别看他人長得一般,人品比較好。”
這讓女生又生氣又無奈。
“難道在這個親戚眼裡,我真的有這麼糟糕嗎?”
實際上,這樣給你介紹對象的人,内心裡就是看不起你的。
為什麼?
因為在他的潛意識裡,你的條件,你的家庭,也就配得上這樣的相親對象而已。
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2、嘲諷你,打擊你,把你說得一無是處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介紹人”?
他們一般是你身邊的親戚,朋友或鄰居。
一邊給你介紹相親對象,一邊指責嘲諷你。
常見的話術是:
“你以為你是誰啊?都30歲了還不找對象結婚”
這讓我想到了身邊的一個例子。
也是一位單身女士,32歲一直單身。
然後一個親戚給她介紹對象時說:
“你都32歲了,你知道女人32歲意味着什麼嗎?過了30歲,就不值錢了,沒人願意要了。”
“你32歲結婚,還有幾年的時間能生孩子?”
“女人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全職太太,你賺錢再多有什麼用?”
“你以為你是誰啊,你覺得自己條件很好是嗎?”
言外之意:
“除了我,沒有人願意給你介紹對象了”。
聽到親戚這樣說,誰能忍啊?
泥菩薩還有三分火氣呢。
這位女士把這個親戚一頓怼,怼得親戚一句話不敢說,每次見面的時候都繞着走。
看不起你的人,往往會在相親的過程中不斷打壓你,貶低你。
他們的目的是通過打擊你的自信心,然後操控你。
讓你産生一種錯覺:
“你應該對我感恩戴德,除了我,沒人想給你介紹對象。”
相親,也是一場江湖事。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在江湖裡你能看到各種各樣的事情。
見不得你好的人,往往是你身邊的人。
他們嫉妒你,羨慕你,但又沒辦法對你做些什麼。
跟你比收入?比不過你。
比家境?沒有你的家庭條件好。
比婚姻?他們隻能給你介紹一些“歪瓜裂棗”來惡心你。
遇到這樣的人,趁早遠離,他們沒安好心。
從當下的婚戀市場來看,相親的本質就是一場“利益最大化的博弈”。
兩個人就像面試找工作,拿出各自的履歷互相交換。
門當戶對是最優解,門不當戶不對,往往很難走到一起。
與情情愛愛比起來,現在的人面對婚姻,更加理智。
今日話題:
你有沒有這樣的相親經曆?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