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年,記者跟家庭醫生上門:我很“膽小”的,隻想好好守護他們|第醫線

新年,記者跟家庭醫生上門:我很“膽小”的,隻想好好守護他們|第醫線

圖說:嚴正為家床病人服務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攝(下同)

農曆正月初一,靜安區彭浦鎮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發熱診間内,全科醫生嚴正值班。一天裡一個病人也沒有,手機倒是不斷跳出來居民的拜年問候。獨坐空蕩蕩的診間,嚴正倒是挺開心:“沒病人才是好事嘛!”新冠感染高峰已過,如常的生活回來了。近日,記者還跟随他走街串巷上門出診,記錄下家庭醫生的一天。

“問題都解決了再走”

早晨8時40分,結束了加号的門診,嚴正站起來換白大衣,往黑色挎包裡裝聽診器、血壓計。“今天我要出診,本來是不開門診的,有幾個病人正好沒挂到号,我抽時間看一下,很快的。”他說。

新年,記者跟家庭醫生上門:我很“膽小”的,隻想好好守護他們|第醫線

圖說:嚴正換好衣服準備出診

8時50分,嚴正騎着“小電驢”前往1.5公裡外的萬榮小區。這裡是老小區,多層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房,絕大多數沒有裝電梯。嚴正當天要走訪的7戶人家,都位于這裡。

80歲的丁老伯和72歲的徐阿姨都是他的家床病人,認識嚴正20多年了。“老丁頭發剪過啦?過年吃點啥小菜?”嚴正熟門熟路進入主卧。年前,丁老伯感染新冠後身子虛弱,摔了一跤,傷到了腰椎,隻能卧床。他身體差,發生過心梗、腦梗,又有冠心病;徐阿姨是肢體殘障人士士,有高血壓、冠心病、骨髓炎,還有下肢靜脈炎。女兒平時要上班,夫妻倆最大的依靠就是家庭醫生。

新年,記者跟家庭醫生上門:我很“膽小”的,隻想好好守護他們|第醫線

圖說:嚴正給徐阿姨檢查腿

嚴正叮囑丁老伯要多喝水,躺着也要翻翻身;給徐阿姨查體時,他蹲着身子,将徐阿姨的腿微微擡起,小心為她脫去襪子。客廳光線昏暗,嚴正掏出手機,打開手電,他弓着身子,側着腦袋,臉幾乎要貼到地上了。

徐阿姨這條腿是老毛病了。2021年,老爛腿皮膚感染潰爛,情況嚴重,住院的話又放心不下老伴。嚴正給她換了6個月的藥,這才好起來。

“消炎藥要吃的。這裡又有水泡了,洗腳的時候當心别把皮弄破了。”嚴正細細交代。

新年,記者跟家庭醫生上門:我很“膽小”的,隻想好好守護他們|第醫線

圖說4:嚴正幫徐阿姨研究按摩儀

看完後,徐阿姨拿出一個小小的裝置,“嚴醫生,幫我看看這個東西,志願者送我的,可以按摩,我不會用。”嚴正洗了手,坐下來仔細研究說明書,“這個貼片貼上去充電,這個插口就是你用來充手機的。”

嚴正平時走路、說話速度快,可是在居民家中,他的一舉一動又變得很慢,“有時在一家就要花一個多小時,要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才走。”

新年,記者跟家庭醫生上門:我很“膽小”的,隻想好好守護他們|第醫線

圖說5:為居民檢視血糖登記表

“阿拉嚴醫生,真好”

奔波在小區,不時有居民打招呼,“過年了還不休息啊?阿拉嚴醫生,真好!”

95歲的萬阿婆腦梗過,耳朵也不好,但她見到嚴正上門,就像見到兒子一樣,立刻打開話匣子,“侬忙伐?忙點啥?過年好休息了。”嚴正笑笑:“習慣了。”

新年,記者跟家庭醫生上門:我很“膽小”的,隻想好好守護他們|第醫線

圖說:幫萬阿婆檢查身體

檢查完,他幫萬阿婆穿好棉襖,掖好領子,“領子高,戳到頭頸不舒服,幫你塞好。”

臨走前,萬阿婆坐在椅子上笑眯眯地說:“桌子上的東西你帶走。”過年了,萬阿婆為他準備了一盒點心。“再說再說。”嚴正輕輕幫她把門關上,直奔下一家。

萬阿婆是嚴正服務時間最長的居民之一,簽約是在“非典”那年,也是最早一批把家門鑰匙交給嚴正的居民。那時,萬阿婆子女還沒有退休,白天無法照顧老人,就把鑰匙交給嚴正,友善他上門。

嚴正有個名字叫“鑰匙醫生”,因他累計收到過31戶人家的共計58把鑰匙。這一把把鑰匙,包含着醫患之間的信任,也為他赢得了無數榮譽——“感動上海”十大年度人物、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最美醫生、全國十佳全科醫生、全國優秀共産黨員……

新年,記者跟家庭醫生上門:我很“膽小”的,隻想好好守護他們|第醫線

圖說:嚴正幫張阿姨把脈

即便工作近30年,成立了家庭醫生工作室,帶起了團隊,他依舊認為自己隻是個紮根社群的普通醫生。70多歲的李先生說,已過世的嶽母曾是嚴正的病人,如今自己也簽約了嚴醫生的家庭病床。87歲的張阿姨得知嚴正要來,早早地收拾好了桌子,她說,“嚴醫生有一年自己腳摔傷還不忘上門,我真是好福氣,有這樣的好醫生!”

新年,記者跟家庭醫生上門:我很“膽小”的,隻想好好守護他們|第醫線

圖說:嚴正總是這樣奔走在社群

“我很膽小,怕他們出事!”

一上午看完4戶人家,嚴正一口水都沒喝,又急忙回到機關把處方錄入系統。“下午再走3家,順便把上午配的藥送上門。”嚴正告訴記者,目前手裡有11個家床病人,每周都要上門至少一次。年前,最令他牽挂的104歲老人不行了,家屬馬上通知嚴正,等他氣喘籲籲跑上門,老人剛剛咽氣。“很惋惜,老人平時身體不錯的。”他說。

此前感染高峰時,嚴正手機總是響個不停。“居民們往往是一家人陸續發病,他們的問題很多。最忙的時候,手機、微信、短信一起來,一個資訊還沒回複完,又有電話打入,一天就要接40個電話。”嚴正說。

嚴正說,這些年,上海大力推廣家庭醫生簽約制度,各種資源不斷下沉,居民對社群醫生漸漸改變了看法,也更願意選擇社群作為看病的第一站。

有一位老人,老覺得自己“胸痛”,到大醫院看了多次,查不出問題。後來,嚴正懷疑他得了肋軟骨炎,再去一檢查,果然如此。老人逢人便說:“家庭醫生本事也很大!”

新年,記者跟家庭醫生上門:我很“膽小”的,隻想好好守護他們|第醫線

圖說:嚴正在他的“勞模工作室”為患者服務

下月,嚴正就要過“五十大壽”了,和自己工作室門口年輕時的照片相比,頭發又花白了不少。為何多年來一直堅守基層?他開玩笑說自己“膽子小”,要好好服務居民,怕他們“出事”;也是因為“膽子小”,他甚至沒想過跳槽或轉行,隻想老實本分地做好一名全科醫生。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