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空電梯”讓我期待拉滿,科幻片該有的樣子就是讓人相信它存在

雖然今年春節檔的電影種類很豐富,但《流浪地球2》在兩個票務平台上想看的人數都已超過百萬。

說實話我的首選也是《流浪地球2》。我在乎的不是它有多大的投資,多大的場面,還有多大牌兒的演員。而是電影裡的飛行器以及其它未來科技的設計——真不真,硬不硬?

因為這是科幻片最難拍的部分,要麼你想象力不夠,要麼你有想象力但制作不出來,這也是合格的國産硬科幻片極少的主要原因。

01 硬科幻硬在哪裡?

硬科幻偏向以當下科學的基本定律和基本常識為基礎,以較為嚴謹的推演和業内的發展預測為依據,描寫一個極有可能在未來實作的技術手段和科技創新的故事。

比如在《火星救援》《地心引力》等等優秀的科幻電影中的元素都高度貼合了現有的航天技術,實體定律是經得起考證,足夠“硬”的。換句話說,它拍的東西是人類已經,或很有可能實作的。

反之,軟科幻則不太重視真實的實體定律和科學技術,而是大膽的描寫出一個合情,但非必須合理的未來科技。但需要強調的是,關于軟、硬科幻其實沒有絕對的定義或準則,隻是愛好者們的通俗提法,自然也有許多人不承認這種說法,認為根本沒有必要,也沒法準确的去分類。

比如1902年,在導演喬治·梅裡愛的電影《月球旅行記》中,它想象到達月球的方式是把人裝到一個巨大的炮彈裡一炮轟到月球上去。

梅裡愛用手工制作的模型和誇張的手法拍攝出的科幻電影,在當時看似很夢幻,不現實,甚至有些荒誕。可僅僅67年後,人類就實作了登月。

而就在人類實作登月的前一年,絕大多數人是從庫布裡克1968年導演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的“發現1号”認識航天器的,在影片中,宇航員乘着這艘龐大的航天器飛向木星。

“發現1号”的實體模型長達16.46米,内部有一台用于産生人工重力的巨型離心機,能夠通過自轉形成人工重力。這台機器是由一家名為Vickers-Armstrongs Limited的大型軍火、船舶與飛機制造商耗資75萬美元建造的。可見庫布裡克非常注重飛船的科學實用性。

雖然在當時根本沒人知道真的航天器内部應該是什麼樣子,但庫布裡克對于逼真感的要求使飛船設計的工藝達到了極其考究的程度,現在看來依舊令人驚歎,其内部的設計據說後來還被真實航天器内部設計用來做參考。就連海報都是請來美國著名的太空概念藝術家,NASA的禦用畫師羅伯特·麥考爾畫的。

是的,當NASA成立的時候,官方決定有必要成立一個藝術部門。羅伯特·麥考爾等一批畫家在NASA親眼見證了所有航天項目的發展,不僅近距離觀察,還和宇航員一起,從内部探索這些巨大機器的繁複結構。

後來導演約翰·卡朋特受到《2001:太空漫遊》的刺激,在1974年拍了電影《黑星》,片中的飛船“黑星”号的設計師羅恩·科布不僅是一名參與過《異形》系列飛船的外觀及内部設計,《回到未來》中時光車的設計的場景設計師,他也是NASA的官方美術設計師。

顯而易見,曾經那些偉大的科幻片中的場景和道具都出自那些真懂太空技術的藝術家之手,是足夠硬的設計,這源于美國電影工業的發達。而且科幻片裡的一些科技在今天都已實作,也是綜合國力的展現。那麼到今天,該輪到中國出手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1:太空漫遊》中曾出現了中國航天器的标志。這是因為原著作者克拉克本人對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極為敬佩,是以電影中也出現了中國航天的身影。

而在《火星救援》《地心引力》這兩部電影中也不約而同的出現了中國的“神舟”飛船和“天宮” 空間站的身影。足以證明如今中國航天的實力和影響力。可惜的是當時我們幾乎沒拍出我們自己的太空故事。

直到《流浪地球》的出現,而且一出手就是要推着地球搬家這種頂級想象力。

如今第2部即将上映,能不讓人期待嗎?下面讓我們看看它,夠不夠硬?

02 從曝光的物料看是真硬

我們的電影工業起步較晚,也許錯過了很多首次出現在大銀幕上的奇觀,可這回,《流浪地球2》将曾以文字的形式就震撼了無數科幻愛好者的“太空電梯”第一次搬上了銀幕,出現在華語硬科幻電影裡。

“太空電梯”讓我期待拉滿,科幻片該有的樣子就是讓人相信它存在

短短幾分鐘的預告中,展示了長達九萬公裡,橫貫天地的“太空電梯”,引發了網友們的驚歎,有人調侃導演郭帆悶聲搞大場面,這麼大場面竟然藏到最後一刻才公布,直呼這滿足了大家對太空電梯的想象。

太空電梯的概念是由著名的火箭科學先驅者齊奧爾科夫斯基設想出來的,後來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的原著作者)在1978年出版的《天堂的噴泉》中用文字從技術角度細緻的描寫過人們可以乘太空電梯去太空觀光并運送貨物的畫面。

為了把一個科幻概念拍得讓大家相信它真的能存在,看得出《流浪地球2》的主創團隊為了這一個電梯較了不少的勁兒。對太空電梯的體量感,重工業質感,以及現實基礎都做了深入的研究,讓觀衆真真切切的看到“太空電梯”這一經典科幻概念在眼前直插雲霄的磅礴氣勢。

“太空電梯”讓我期待拉滿,科幻片該有的樣子就是讓人相信它存在

導演郭帆表示太空電梯作為電影的全新“奇觀”,是最早進入設計且持續時間最長的場景。是以,他要求設計團隊無論從外觀還是細節它首先要滿足觀衆對于科幻電影“奇觀”的想象。

“太空電梯”讓我期待拉滿,科幻片該有的樣子就是讓人相信它存在

美術指導郜昂更将太空電梯比作“宇宙級的高速公路”,恢宏程度可見一斑。

此次在《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電梯延續了電影《流浪地球》中行星發動機寫實的超級重工業設計風格。

視效總監徐建表示,影片中的太空電梯采用分段式動力推進。

第一階段是發動機噴射,後一階段是通過磁力抓取,最終完成和空間站的對接。

更值得一看的是太空電梯從太空傳回大氣層部分的精巧設計。

電梯轎廂傳回大氣層的時候通過摩擦生熱燃燒冰盾(在太空中注水瞬間結冰)的方式極大地節省了傳回成本。

郭帆導演說這一創意的靈感來源于科幻巨匠阿西莫夫的小說,也緻敬了馬爾克斯“冰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

這一系列耗費心血的籌備和制作都極大地展現了影片的用心程度。

看完“太空電梯”特輯,有網友表示:導演郭帆在拍完《流浪地球》中電梯的戲後說“我再也不拍電梯戲了”,沒想到原來是不拍小電梯的意思,而是比之前的行星發動機難度更高的太空電梯。

在“出發”預告中還曝光了更多視覺奇觀。綜合幾部預告,我們也能大緻推斷出《流浪地球2》的大緻劇情。故事的時間提前到流浪地球計劃之前,應該是1的前傳故事。

“太陽危機”即将來襲,世界危在旦夕,人類文明的延續将面臨巨大挑戰。巨浪翻滾、隕石襲擊……

人類為此修建了“人類曆史上最高的建築物”,長達九萬公裡的太空電梯。當觀衆還在震撼于它的巨大磅礴之時,預告片的下一個鏡頭就是電梯轎廂在頃刻之間被炸毀,國際空間站随之墜落。

“太空電梯”讓我期待拉滿,科幻片該有的樣子就是讓人相信它存在

支援“方舟計劃”的陣營與支援“移山計劃”的陣營發生了分歧,2044年“太空電梯危機”爆發,2058年,月球墜落導緻隕石和潮汐危機,全球生态被毀,氣溫急劇下降。自此,人類永久移居地下城。也就此轉入“逐月計劃”和“移山計劃”繼續自救,統稱為“流浪地球”計劃。

“太空電梯”讓我期待拉滿,科幻片該有的樣子就是讓人相信它存在

在未來的幾十年中,人類還要面對2075年的“木星引力危機”,2078年的“太陽氦閃危機”等無數考驗。相信這些磅礴壯觀的畫面,勢必将為影迷帶來一場視效饕餮盛宴。

從未來戰争到人工智能,從重工業機甲到太空電梯,從空間站飛船到月球基地……之前我們見過的種種科幻設定,在這一部電影中都有展現。明顯可見《流浪地球2》的概念比第一部更加複雜,更加多元,也更有深度。

03 結語

宇宙對于人類來說一直是神秘未知的,而未知也正是科幻的魅力所在。因為未知,我們可以自由地暢想将乘坐怎樣的交通工具去探索、冒險、戰鬥和發掘。

一百多年曆史的科幻電影中,出現了無數充滿奇思妙想的科幻設計。每一個創意都承載着設計師獨一無二的冒險精神與浪漫情懷。

正如《星際迷航》中經典台詞所說,因為有探索的欲望,我們才會不斷地設計出新的飛船。相比一百多年前,我們已經對宇宙有了更多的了解。然而宇宙何其廣大,人類又何其渺小,已知之外還有未知。這也就意味着我們永遠在暢想與發現的路上。無論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科幻電影裡,總會有下一艘飛船,帶着你駛向迷人的廣袤天際。

即使地球要去流浪,他依舊是我們深愛着的家園。中國人特有的浪漫與不斷進步的電影工業相結合,才有了這麼硬的華語科幻電影,還有什麼理由不去看它呢。相信《流浪地球2》是很多人春節檔的首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