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訊系統項目管理師複習記錄

1.資訊系統的生命周期

立項階段: 概念和需求階段,這一階段根據使用者業務發展和經營管理的需要,提出建設資訊系統的初步構想,然後對企業資訊系統的需求進行深入調研和分析,形成《需求規格說明書》并确定立項。包括需求分析,編寫需求規格說明書,項目可行性分析。

2.溝通協調會溝通管道n(n-1)/2

3.類之間共享屬性和操作的機制稱為繼承,一個對象通過發送消息來請求另一個對象為其服務

4.間接成本:來自一般管理費用科目或幾個項目共同負擔的項目成本所分攤給本項目的費用,就形成了項目的間接成本,如稅金、額外福利和保衛費用。比如每次項目投标,都需要向招标方繳納一定比例的押金,由此産生的費用

可變成本:随着生産量、工作量或時間而變的成本為可變成本。可變成本又稱變動成本

固定成本:不随生産量、工作量或時間而變的非重複成本為固定成本。

直接成本:直接可以歸屬于項目的工作成本為直接成本。如項目的差旅費、工資、項目使用的物料及裝置使用費等。

5.機房四種接地方式:十雷一直安交四;交流工作接地,安全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

6.帕累托圖:是一種特殊垂直條形圖,用于識别造成大多數問題的少數重要原因。在橫軸上所顯示的原因類别,作為有效的機率分布,涵蓋100%的可能觀察結果。橫軸上每個特定原因的相對頻率逐漸減少,直至以“其他”來涵蓋未指明的全部其他原因。在帕累托圖中,通常按類别排列條形,以測量頻率或後果。

7.控制圖:又叫管理圖,用于決定一個過程是否穩定或可執行,是反映生産程式随時間變化而發生的品質變動的狀态圖形,是對過程結果在時間坐标上的一種圖線表示方法。它用于确定過程是否“在控制之中”(如:結果中的偏差是因随機變化而産生的?還是異常事件引發的?若是異常事件引發的,就需要确定異常事件的起因并進行糾正。如果過程是控制範圍内的,就不需要對過程進行重新調整。為了進行改進,過程可以改變,但當其在控制之中時不應該進行調整)

魚骨圖:又叫石川圖,因果圖,它說明了各種要素是如何與潛在的問題或結果相關聯。它可以将各種事件和因素之間的關系用圖解表示。它是利用“頭腦風暴法”,集思廣益,尋找影響品質、時間、成本等問題的潛在因素,然後用圖形的形式來表示的一種用的方法,它能幫助我們集中注意搜尋産生問題的根源,并未收集資料指出方向。

8.投标人被廢标後,采購人應将廢标原因告知所有投标人

投标人報價均超過了采購預算,采購人不能支付的應予以廢标

出現影響采購公正的違法違規行為的應予以廢标

符合專業條件的供應商或者對招标檔案做出響應的供應商不足三家的應予以廢标

9.對稱加密算法的優缺點

優點:加/解密速度快、秘鑰管理簡單、适宜一對一的資訊加密傳輸

缺點:加密算法簡單,秘鑰長度有限(56比特/128比特),加密強度不高、秘鑰分發困難,不适宜一對多的加密資訊傳輸

10.封裝是指把資料以及操作資料的相關方法組合在同一單元,使我們可以把類作為軟體複用中的基本單元,提高内聚度、降低耦合度

11.成本補償合同:又被稱為成本加酬金合同,買方支付所有合法實際成本,包括實際成本和一定比例的酬金,而在合同簽訂時不能确定一個具體的合同價格,隻能确定酬金比例。其中酬金由管理費、利潤以及獎金組成

固定總價合同:是為供貨方提供一個完成任務的固定價格的合同。對項目團隊來說是低風險的,不必付出多于固定價格的部分,對供應商是高風險的,甚至出現虧損

時間與材料合同:(T+M合同)是兼具成本補償和總價合同的混合型合同,按機關工作量支付報酬,按員工的工時等來計算

單價合同:亦稱“單價不變合同”,又合同确定的實物工程量單價,在合同有效期間原則上不變,并作為工程結算時所用單價;而工程量則按實際完成的數量計算,即量變價不變合同

12.資訊化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資訊化的手段是基于現代資訊技術的先進社會生産工具。資訊化建設的主體是-全員,手段-生産工具,途徑-生産力,國标-全面提升

13.當千兆以太網使用UTP作為傳輸媒體時,限制單根電纜長度不超過100m,因為千兆以太網采用CSMA/CD通路控制方式

14.基于元件開發架構:面向對象

15.系統總體設計:系統的總體架構方案設計,軟體系統的總體架構設計,資料存儲的總體設計,計算機和網絡系統的方案設計等

16.庫存清理與采購管理無關

17.範圍說明書内容:(1)産品範圍描述 (2)驗收标準 (3)可傳遞成果 (4)項目的除外責任 (5)制約因素 (6)假設條件

作用:(1)确定範圍 (2)溝通基礎 (3)規劃和控制依據 (4)變更基礎 (5)規劃基礎

18.需求變更流程:

(1)響應變更提出者的需求

(2)評估變更對項目的影響

(3)參與制定變更應對方案

(4)将需求由技術要求轉化為資源要求

(5)組織CCB進行變更決策

(6)根據評審結果組織實施變更

19.在每個項目任務的分解單元中都存在傳遞成果和裡程碑,标志着某個可傳遞成果或階段的正式完成

20.建立WBS(工作分解結構)是将項目的可傳遞成果和項目工作分解為較小的,更易管理的元件的過程,其主要作用是對所要傳遞的内容提供一個結構化的視圖,其最底層的可傳遞成果或項目工作部分稱為工作包

21.項目幹系人提出變更請求後,一般由項目經理或項目配置管理者進行初審

22.CMMI(能力程度模型) 初一可重複2已定義3以管理4優化5

23.工業網際網路通過系統建構網絡、平台、安全三大功能體系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

24.項目的成本估算

(1)識别并分析成本的構成科目;形成資源矩陣、會計科目表和與時間相關的項目資源資料表

(2)估算每一科目的成本大小

(3)分析成本估算結果:可以使用技能級别低的人員代替技能級别高的人員,降低人員成本

25.存儲磁盤陳列按連接配接方式不同,網絡存儲結構分為:直連式存儲das,網絡儲存設備nas,網絡存儲san

26.拒絕服務攻擊:就是想辦法讓目标機器停止服務

位址欺騙攻擊:利用盜用的終端号碼進行攻擊

會話劫持:在正常資料包中插入惡意資料,也可監聽會話,代替某一方主機接管會話

27.2021/3/27 3.26案例每日

成本偏差(CV)=掙值(EV)-實際成本(AC)

進度偏差(SV)=計劃成本(AC)-掙值(EV)

28.成本執行指數(CPI)=掙值(EV)/實際成本(AC)

進度執行指數(SPI)=掙值(EV)/計劃成本(PV)

29.完工成本(EAC)=實際成本(AC)+總計劃成本(BAC)-掙值(EV) 無偏差或者偏差不典型

完工成本(EAC)=實際成本(AC)+(總計劃成本(BAC)-掙值(EV))/CPI 偏差典型

30.找專家屬于風險減輕

31.要約邀請: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說明書

要約:希望他人和自己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

32.項目人力資源管理:

100.競争性談判流程

(1)成立談判小組

(2)制定談判檔案

(3)确定邀請參加談判的供應商名單

(4)談判

(5)确定成交供應商

101.适用Web service的情況:跨越防火牆、應用程式內建、B2B內建、軟體重用

不适合Web Service:單機應用程式、區域網路内的同構應用程式

102.團隊建設使用的工具:一般管理技能、教育訓練、團隊建設活動、基本原則、同地辦公(集中)、認可和獎勵等

103.ISO 9000八項品質管理原則

1.以顧客為中心

2.上司作用

3.全員參與

4.過程方法

5.管理系統的識别

6.持續改進

7.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

8.與供方互利的關系

104.網頁防篡改技術:時間輪詢技術、核心内嵌技術、事件觸發技術、檔案過濾驅動技術

105.三點估算法

平均時間=(樂觀工時+最可能工時*4+悲觀工時)/6

偏差=(悲觀工時-樂觀工時)/6

(平均時間-偏差,平均時間+偏差)是一個西格瑪,為68.3%

平均時間+偏差 或者 平均時間-偏差 為68%的一半,34%

(平均時間-2偏差,平均時間+2偏差)是兩個西格瑪,為95%

平均時間+2偏差 或者 平均時間-2偏差 為47.5%

106.溝通過程采用以下幾個分類:參與讨論方式、征詢方式、推銷方式(說明)、叙述方式

在發送方自認為已經掌握了足夠的資訊,有了自己的想法且不需要進一步聽取多方意見時,往往選擇控制力極強、參與程度最弱的“叙述方式”;其次,選擇“推銷方式”;而當自己掌握資訊有限,沒有完整成型的意見,需要更多的聽取意見時,一般選擇“讨論方式”或者“征詢方式”

107.MIS+S:是一個初步的,低級的資訊安全保障系統,因為它是在已有的計算機資訊應用系統基本不變的情況下,為防止病毒、黑客等增加一些安全措施和安全防範裝置,如:防火牆、防病毒軟體、實體隔離卡、網閘、漏洞掃描、黑客防範、動态密碼卡,還包括VPN等

UML 2.0包括14種圖,分别列舉如下:

(1)類圖(class diagram):類圖描述一組類、接口、協作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在00系統的模組化中,最常見的圖就是類圖。類圖給出了系統的靜态設計視圖,活動類的類圖給出了系統的靜态程序視圖。

(2)對象圖(object diagram):對象圖描述一組對象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對象圖描述了在類圖中所建立的事物執行個體的靜态快照。和類圖一樣,這些圖給出系統的靜态設計視圖或靜态程序視圖,但它們是從真實案例或原型案例的角度建立的。

(3)構件圖(component diagram):構件圖描述一個封裝的類和它的接口、端口,以及由内嵌的構件和連接配接件構成的内部結構。構件圖用于表示系統的靜态設計實作視圖。對于由小的部件建構大的系統來說,構件圖是很重要的。構件圖是類圖的變體。

(4)組合結構圖(composite structure diagram):組合結構圖描述結構化類(例如,構件或類)的内部結構,包括結構化類與系統其餘部分的互動點。組合結構圖用于畫出結構化類的内部内容。

(5)用例圖(use case diagram):用例圖描述一組用例、參與者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用例圖給出系統的靜态用例視圖。這些圖在對系統的行為進行組織和模組化時是非常重要的。用例圖描述系統功能,即功能需求

(6)順序圖(sequence diagram,也稱序列圖):順序圖是一種互動圖(interactiondiagram).互動圖展現了一種互動,它由一組對象或參與者以及它們之間可能發送的消息構成。互動圖專注于系統的動态視圖。順序圖是強調消息的時間次序的互動圖。

(7)通信圖(communication diagram):通信圖也是一種互動圖,它強調收發消息的對象或參與者的結構組織。順序圖和通信圖表達了類似的基本概念,但它們所強調的概念不同,順序圖強調的是時序,通信圖強調的是對象之間的組織結構(關系)。在UML I.X版本中,通信圖稱為協作圖( collaboration diagram)。

(8)定時圖(timing diagram,也稱計時圖):定時圖也是一種互動圖,它強調消息跨越不同對象或參與者的實際時間,而不僅僅隻是關心消息的相對順序。

(9)狀态圖(state diagram):狀态圖描述一個狀态機,它由狀态、轉移、事件和活動組成。狀态圖給出了對象的動态視圖。它對于接口、類或協作的行為模組化尤為重要,而且它強調事件導緻的對象行為,這非常有助于對反應式系統模組化。

(10)活動圖(activity diagram):活動圖将程序或其他計算結構展示為計算内部一步步的控制流和資料流。活動圖專注于系統的動态視圖。它對系統的功能模組化和業務流程模組化特别重要,并強調對象間的控制流程。

(11)部署圖(deployment diagram):部署圖描述對運作時的處理節點及在其中生存的構件的配置。部署圖給出了架構的靜态部署視圖,通常一個節直包含一個或多個部署圖。

(12)制品圖(artifact diagram):制品圖描述計算機中一個系統的實體結構。制品包括檔案、資料庫和類似的實體比特集合。制品圖通常與部署圖一起使用。制品也給出了它們實作的類和構件。

(13)包圖(package diagram):包圖描述由模型本身分解而成的組織單元,以及它們之間的依賴關系。

(14)互動概覽圖(interaction overview diagram):互動概覽圖是活動圖和順序圖的混合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