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京“渡江第一船”的光榮歲月

作者:上觀新聞
南京“渡江第一船”的光榮歲月

1949年4月20日,在長江岸邊千裡線,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男師以落入大海的趨勢,分為東、中、西三條路,強勢渡過長江。23日,江蘇省南京市獲得解放,宣告國民黨政府反動統治的結束。

南京“渡江第一船”的光榮歲月

在這場決定性的戰鬥中,出現了大量名副其實或名不見經傳的英雄。在江蘇省南京市勝利紀念博物館的廣場上,矗立着其中一輛,那就是傳說中的小消防車——"北京電氣"。盡管經曆了72年的風風雨雨,"北京電氣"三個字的小火船船頭仍然清晰可見,船上的棕色長桌、黑色鐵皮屋頂、斑駁的表面等等,都在講述着那段曆史的故事。

"北京電氣"小型消防船,原名雲台輪,是上海造船廠于1925年建造的一艘輪船。在抗日戰争期間,它也落入了日本人手中,勝利後,它被國民黨首都發電廠收購,更名為"京店",負責煤炭的運輸。

那麼,"京店"小火船從一艘電廠煤船,怎麼會成為第一艘将解放軍運過河的船呢?

1949 年 4 月 21 日晚,解放軍完全占領了江浦、浦口和浦鎮(今江蘇省南京市)。當時,國民黨軍隊為了防止人民解放軍渡河,對長江兩岸實行嚴格的軍事管制,而長江北岸的船隻要麼燒毀原地,要麼沉沒,來不及摧毀,船全部拖走。當數以萬計的解放軍馬匹聚集在河對岸時,沿海地區還沒有船隻可以支援解放軍在河對岸的戰鬥。士兵們四處搜尋,不容易找到一艘隻能載五人的木船。于是,第35軍立即派出五名偵察兵,乘坐一艘小木船,悄悄地到河邊尋找船隻。

在敵方封鎖線的另一側找到可用于對河作戰的艦艇,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決定了解放軍的跨河作戰計劃能否成功實施。

22日下午,五名偵察兵冒着敵人的炮火到達南岸,與首都發電廠的勞工取得了良好的聯系。時間緊迫,勞工陸連雲建議立即去廠長那裡找路。工廠廠長韓德居明知解放軍急需船舶,很快從智慧中清醒過來,想起了停靠在下海關碼頭的運煤輪船"京店"号。"京店"一趟可以搭載百餘人,偵察兵看到這麼大的船,臉上不能輕易露出笑容。但他們想,幾個人不能開汽船。船夫們聞了聞,互相看了一眼,陸連雲的眼睛閃爍着急切的光芒,說道:"小同志,我們來做吧!在場的船夫做出了回應,并加入了對解放軍渡河的支援。

為了繼續躲避敵人的嚴密搜尋,偵察兵和船夫悄悄潛伏到夜色中,而夜色登上了"京店"号,十幾個人從敵人的鼻子底下來到北岸解放軍駐地。"這很令人興奮和緊張,我的心從喉嚨裡跳了出來,"盧回憶道。

23日0時,"北京電氣"率領120名解放軍手指兵出發,吹響了渡河風暴。"京店"戰鬥了11個小時,十名輪班勞工,片刻就把1400多名解放軍士兵運過河。起初,渡河戰役總委員會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拒絕乘坐北京電氣,堅持像士兵一樣乘坐小木船過河。一邊的曾黨委書記鄧小平,一邊聽了《北京電氣》火輪渡戰事記,甚至贊不絕口:"不,不,第一個到達對岸的,第一個渡河的船!"我也要乘船過河。于是,陳登兩個人一起騎着"北京電氣"過河。此後,"北京電氣"便享有"第一船過河"的美譽。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電氣"繼續工作。最初,"京電"号繼續在南京首都電廠運輸煤炭,直到1978年,"京電"離開南京服務30多年,才轉入江蘇淮陰電廠。1982年,調往江蘇連雲港灌溉南宏源運輸有限公司,從事貨物運輸。直到2009年,"景店"作為江河戰役勝利和南京解放的重要證據,才回歸南京。

"京店"小消防車不僅是反映20世紀中國造船業和航運業的珍貴工業遺産,也是中國解放軍跨越長江解放南京的珍貴文物。作為渡江戰役和南京解放偉大曆史事件的見證和見證,《京店》仍然為廣大觀衆講述渡江的光輝歲月。

資訊:學習能力

編輯:李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