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檔爆款,當屬抗美援朝主旋律影片《長津湖》無疑。
這場仗,他們不打,就是他們的下一代打,他不想他們的下一代還要打仗。——這是電影《長津湖》的一段台詞。
青年震撼,老兵感懷;銘記曆史,緻敬英烈。今天,他們就帶大家走進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親身經曆,從他的故事裡,感受71年前那場艱苦卓絕、驚心動魄的戰争。

人物小傳:金剛熙,1933年8月出生,北韓族,軍隊離休老幹部,遼甯省關工委志願軍老戰士報告團團長,曾擔任周總理翻譯,1988年被授予少将軍街。抗美援朝期間曆任志願軍第19兵團63軍189師565團戰士、189師政治部翻譯、志願軍總部翻譯。2012年被評為遼甯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2014 年被授予遼甯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号,2015年又榮獲遼甯省關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貢獻獎。
金剛熙出生在上世紀的30年代,4歲時随家人移居牡丹江海林縣。中學時代的他渴望讀書,渴望有一天能考上向往的大學。然而,就在他17歲那一年,美國發動了侵朝戰争,将戰火燒到了鴨綠江畔。面對侵略者的瘋狂暴行,保衛祖國、打敗侵略者的念頭已完全占領了他整個心靈,他毅然報名參軍。
期間,還出現了一段插曲,當時的吉林省教育廳上司,認為他年齡太小、個子太矮,不宜當兵,勸他回去讀書。為此,他苦苦哀求上司,一再請求準許他入伍,在數次苦求後,他終于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并于1950年10月随志願軍第19兵團63軍從九連城跨過鴨綠入朝參戰(備注:他于1947年在吉林朝陽川中學讀書期間被發展為中共黨員,并負責我黨在延邊地區的地下工作,後期組織将他做地下工作時段認定為入伍時間)。
那時的北韓戰場,美軍倚仗空中優勢,到處轟炸,金剛熙随部隊隻能曉行夜宿,先後經北韓的義州、順川、成川、江東、新溪,到達市邊裡一帶。這一路所經村鎮,都被美軍飛機炸得硝煙彌漫、火光沖天,一幢幢房屋、一座座校園,在轟炸中化為瓦礫焦土;成群的北韓婦女、老人背着孩子,頂着包袱,背井離鄉,惶恐不安地朝鴨綠江方向疾走,到處都充斥着那種難于言表的凄涼慘狀!看到此情此景,金剛熙不由得悲憤交加,也暗下決心一定要打敗美軍。
那時志願軍都是進行急行軍,每個志願軍戰士都負重四五十斤,一個晚上就要走上一百三十多裡路,與其說是行軍,還不如說是跑步。然而,在多日與頭頂猛烈轟炸的敵機為伴中,志願軍也發現了美機轟炸為地毯式四點投彈,先投三彈,形成三角形,最後在三角形中心再投上一彈,形成全方位轟炸,從不複投,美軍以為這樣就會大大殺傷志願軍。
摸清了美軍轟炸的規律,膽大心細的志願軍官兵幹脆跟着炮彈走,敵機在頭頂盤旋個不停,隻要它不俯沖,就不理它,繼續行軍,從一個彈坑躍到另一個剛爆炸過的彈坑。在行軍中,雖然金剛熙年紀最小,但他始終沒有掉隊,而且由于他是北韓族會朝語,是以他還承擔了更多其他工作。每到一處他都要了解當地敵情,找群衆向導、給部隊找房子休息,就這樣在紛飛的炮火中,他又多了個戰地翻譯的“頭銜”。
金剛熙入朝後參加了全部五次戰役,很多戰鬥經曆、戰場畫面至今讓他久久難忘。
在鐵原狙擊戰中,金剛熙始終無所畏懼、英勇向前。戰鬥中美機進行了地毯式轟炸,一所所房屋被炸得支離破碎。炸彈落處,騰起了一陣陣煙塵。這期間,就在一座已被炸得行将坍塌的民屋中,傳出了一個男孩的哭叫聲。聽到哭聲,正在不遠處的金剛熙絲毫沒有猶豫,一頭沖進房中,及時搶救出了一名受傷的老大娘和一個隻有六、七歲大小的男孩,并将他們轉移到安全地帶。這之後,金剛熙又立刻投入到了戰鬥中去。
在書堂裡阻擊戰開始時,江橋被美軍炸斷,彈藥無法運上前線。美軍妄圖用這招,徹底封鎖住運輸線,斷絕志願軍軍需給養。為了打通敵人封鎖,及時補運軍需彈藥,金剛熙在敵人的炮火中,用北韓語開始動員北韓百姓連夜搶修炸斷的大橋。
“明晃晃的照明彈把大地、樹木、江岸和人都染成了令人恐怖的慘白色,飛機的轟鳴、機槍的掃射、炸彈的爆炸和呼嘯的風在耳邊響成一片,震耳欲聾。呼嘯而來的炮彈落在江中,濺起的浪花足有一丈多高。”金剛熙回憶道。
很多北韓婦女将孩子捆在後背上,和志願軍一起運石修橋。就在這樣的槍林彈雨中,大橋得到快速修複,一車車軍用物資按時運送到了前線,為戰鬥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經過激戰,在書堂裡阻擊戰中,美軍被打得落花流水,美軍的坦克、汽車東倒西歪,美軍屍體橫躺豎卧,一隊隊美軍俘虜低着頭,彎着腰被押往戰俘營。槍炮、彈藥、軍毯、鴨絨睡衣、食品等數不盡的戰利品被我軍繳獲。
經過三年艱苦卓越的戰鬥,在中朝人民的聯合打擊下,武裝到牙齒的美軍,不得不于1953年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偉大勝利。為了表彰金剛熙在抗美援朝戰争中的突出表現,上級黨委特地先後2次為他榮記三等功,并頒發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功臣軍功章。
當志願軍完成任務邁着勝利的步伐回國之際,經曆了戰火洗禮,并帶着對家鄉和親人無比思念的金剛熙,卻又接受到了一項光榮的任務。
為了紀念北韓人民解放戰争和中朝人民用鮮血凝結成的友誼,北韓勞動黨決定建立北韓祖國解放戰争紀念館。為此,志願軍政治部派金剛熙會同其他同志,前往平壤參與籌建紀念館中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展廳。在我志願軍展廳中,陳列了志願軍為抗擊侵略、保衛和平而英勇戰鬥的許多圖檔、實物以及從侵略者手中繳獲的武器等。特别是展廳中還陳列了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營救落水北韓兒童的圖檔以及在烈火中壯烈犧牲的邱少雲未燒完的棉襖殘片等。紀念館建成後,吸引了大批北韓群眾前來參觀。期間,周恩來總理、陳毅、張聞天、粟裕等也到此進行了參觀。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作為金剛熙軍旅生涯最難以忘懷的時段,永遠銘刻在了他心田。
1963年9月,北韓話劇觀摩團來我國學習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周總理要在中南海接見他們。此時已任沈陽軍區政治部上尉幹事的金剛熙,被選派為周總理當翻譯。“當我走進周總理辦公室,站在總理面前時,既緊張又興奮,滿耳都是咚咚的心跳聲,汗水也不知不覺間沾滿了手心。但總理炯炯有神的眼睛裡,卻透射着和藹的光芒,猶如冬日的暖陽,讓我迅速擺脫了緊張,進入了工作狀态。”講到此處,金老的表情充滿了祥和喜悅。
“與外賓會談中,總理非常注意掌握說話節奏,十分體諒我,每次說兩句話就停下來,并做手勢請我譯成朝語,總理此舉使我的翻譯進行得異常順利。”“休息時,周總理還連聲誇贊我譯得好,并問我是哪個大學畢業的。當時我腼腆地回答:自己沒上過大學,在沈陽軍區政治部工作。沒想到總理非常高興,用力拍了拍我的肩,笑着說,部隊就是個大學校嘛! 接着總理還詢問了我的年齡和家庭情況……此時一股熱流瞬間流遍了我的全身。日理萬機的總理,是多麼的關心我啊!”
“莫道夕陽晚,為霞尚滿天”。1994年8月,金剛熙從工作崗位上離休。戰争時期,經曆過一次次硝煙炮火、槍林彈雨及生與死的考驗,每一場戰鬥,身邊都會有戰友倒下,這都令他刻骨銘心;和平年代,祖國日益繁榮昌盛,安居樂業、一片祥和中,更應讓人民群衆特别是年輕人,認清革命和建設的成果來之不易,一定要不忘昨天、珍惜今天、奉獻青春、鑄就明天。為此,他決心在接下來的離休生活中,全身心從事黨史軍史宣傳,為弘揚黨的光榮傳統、教育後人竭盡全力。之後,他積極與省關工委聯系,和其他14 名志願軍老戰友一起成立了志願軍老戰士報告團,并主動請纓擔任了報告團的團長。報告團成立以來,他先後走進 300 多個學校和企事業機關,做報告500餘場,聽衆達 7萬餘人,在社會上引起良好反響。2013年志願軍老戰士報告團還受北韓民主人民共和國邀請入朝參加活動,并得到金正恩主席的接見。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今天,當我們再次通過電影《長津湖》追憶抗美援朝那段戰火紛飛、峥嵘歲月時,我們不能忘記那些如金剛熙的一批批革命前輩,正是當年他們的出生入死,才有了今天的歲月靜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也請革命前輩們放心,新時代的中華兒女,必将沿着前輩的足迹,不怕犧牲、接續奮鬥,使我們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國泰民安!(文 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