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光荣岁月永传承——记省关工委志愿军老战士报告团团长金刚熙

作者:辽沈图片故事

今年国庆档爆款,当属抗美援朝主旋律影片《长津湖》无疑。

这场仗,他们不打,就是他们的下一代打,他不想他们的下一代还要打仗。——这是电影《长津湖》的一段台词。

青年震撼,老兵感怀;铭记历史,致敬英烈。今天,他们就带大家走进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亲身经历,从他的故事里,感受71年前那场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战争。

光荣岁月永传承——记省关工委志愿军老战士报告团团长金刚熙

人物小传:金刚熙,1933年8月出生,朝鲜族,军队离休老干部,辽宁省关工委志愿军老战士报告团团长,曾担任周总理翻译,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街。抗美援朝期间历任志愿军第19兵团63军189师565团战士、189师政治部翻译、志愿军总部翻译。2012年被评为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14 年被授予辽宁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又荣获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

金刚熙出生在上世纪的30年代,4岁时随家人移居牡丹江海林县。中学时代的他渴望读书,渴望有一天能考上向往的大学。然而,就在他17岁那一年,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面对侵略者的疯狂暴行,保卫祖国、打败侵略者的念头已完全占领了他整个心灵,他毅然报名参军。

期间,还出现了一段插曲,当时的吉林省教育厅领导,认为他年龄太小、个子太矮,不宜当兵,劝他回去读书。为此,他苦苦哀求领导,一再请求批准他入伍,在数次苦求后,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并于1950年10月随志愿军第19兵团63军从九连城跨过鸭绿入朝参战(备注:他于1947年在吉林朝阳川中学读书期间被发展为中共党员,并负责我党在延边地区的地下工作,后期组织将他做地下工作时段认定为入伍时间)。

光荣岁月永传承——记省关工委志愿军老战士报告团团长金刚熙

那时的朝鲜战场,美军倚仗空中优势,到处轰炸,金刚熙随部队只能晓行夜宿,先后经朝鲜的义州、顺川、成川、江东、新溪,到达市边里一带。这一路所经村镇,都被美军飞机炸得硝烟弥漫、火光冲天,一幢幢房屋、一座座校园,在轰炸中化为瓦砾焦土;成群的朝鲜妇女、老人背着孩子,顶着包袱,背井离乡,惶恐不安地朝鸭绿江方向疾走,到处都充斥着那种难于言表的凄凉惨状!看到此情此景,金刚熙不由得悲愤交加,也暗下决心一定要打败美军。

那时志愿军都是进行急行军,每个志愿军战士都负重四五十斤,一个晚上就要走上一百三十多里路,与其说是行军,还不如说是跑步。然而,在多日与头顶猛烈轰炸的敌机为伴中,志愿军也发现了美机轰炸为地毯式四点投弹,先投三弹,形成三角形,最后在三角形中心再投上一弹,形成全方位轰炸,从不复投,美军以为这样就会大大杀伤志愿军。

摸清了美军轰炸的规律,胆大心细的志愿军官兵干脆跟着炮弹走,敌机在头顶盘旋个不停,只要它不俯冲,就不理它,继续行军,从一个弹坑跃到另一个刚爆炸过的弹坑。在行军中,虽然金刚熙年纪最小,但他始终没有掉队,而且由于他是朝鲜族会朝语,因此他还承担了更多其他工作。每到一处他都要了解当地敌情,找群众向导、给部队找房子休息,就这样在纷飞的炮火中,他又多了个战地翻译的“头衔”。

光荣岁月永传承——记省关工委志愿军老战士报告团团长金刚熙

金刚熙入朝后参加了全部五次战役,很多战斗经历、战场画面至今让他久久难忘。

在铁原狙击战中,金刚熙始终无所畏惧、英勇向前。战斗中美机进行了地毯式轰炸,一所所房屋被炸得支离破碎。炸弹落处,腾起了一阵阵烟尘。这期间,就在一座已被炸得行将坍塌的民屋中,传出了一个男孩的哭叫声。听到哭声,正在不远处的金刚熙丝毫没有犹豫,一头冲进房中,及时抢救出了一名受伤的老大娘和一个只有六、七岁大小的男孩,并将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这之后,金刚熙又立刻投入到了战斗中去。

在书堂里阻击战开始时,江桥被美军炸断,弹药无法运上前线。美军妄图用这招,彻底封锁住运输线,断绝志愿军军需给养。为了打通敌人封锁,及时补运军需弹药,金刚熙在敌人的炮火中,用朝鲜语开始动员朝鲜百姓连夜抢修炸断的大桥。

“明晃晃的照明弹把大地、树木、江岸和人都染成了令人恐怖的惨白色,飞机的轰鸣、机枪的扫射、炸弹的爆炸和呼啸的风在耳边响成一片,震耳欲聋。呼啸而来的炮弹落在江中,溅起的浪花足有一丈多高。”金刚熙回忆道。

很多朝鲜妇女将孩子捆在后背上,和志愿军一起运石修桥。就在这样的枪林弹雨中,大桥得到快速修复,一车车军用物资按时运送到了前线,为战斗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经过激战,在书堂里阻击战中,美军被打得落花流水,美军的坦克、汽车东倒西歪,美军尸体横躺竖卧,一队队美军俘虏低着头,弯着腰被押往战俘营。枪炮、弹药、军毯、鸭绒睡衣、食品等数不尽的战利品被我军缴获。

光荣岁月永传承——记省关工委志愿军老战士报告团团长金刚熙

经过三年艰苦卓越的战斗,在中朝人民的联合打击下,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不得不于1953年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中朝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为了表彰金刚熙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突出表现,上级党委特地先后2次为他荣记三等功,并颁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功臣军功章。

当志愿军完成任务迈着胜利的步伐回国之际,经历了战火洗礼,并带着对家乡和亲人无比思念的金刚熙,却又接受到了一项光荣的任务。

为了纪念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和中朝人民用鲜血凝结成的友谊,朝鲜劳动党决定建立朝鲜祖国解放战争纪念馆。为此,志愿军政治部派金刚熙会同其他同志,前往平壤参与筹建纪念馆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展厅。在我志愿军展厅中,陈列了志愿军为抗击侵略、保卫和平而英勇战斗的许多图片、实物以及从侵略者手中缴获的武器等。特别是展厅中还陈列了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营救落水朝鲜儿童的图片以及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邱少云未烧完的棉袄残片等。纪念馆建成后,吸引了大批朝鲜民众前来参观。期间,周恩来总理、陈毅、张闻天、粟裕等也到此进行了参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为金刚熙军旅生涯最难以忘怀的时段,永远铭刻在了他心田。

1963年9月,朝鲜话剧观摩团来我国学习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周总理要在中南海接见他们。此时已任沈阳军区政治部上尉干事的金刚熙,被选派为周总理当翻译。“当我走进周总理办公室,站在总理面前时,既紧张又兴奋,满耳都是咚咚的心跳声,汗水也不知不觉间沾满了手心。但总理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却透射着和蔼的光芒,犹如冬日的暖阳,让我迅速摆脱了紧张,进入了工作状态。”讲到此处,金老的表情充满了祥和喜悦。

“与外宾会谈中,总理非常注意掌握说话节奏,十分体谅我,每次说两句话就停下来,并做手势请我译成朝语,总理此举使我的翻译进行得异常顺利。”“休息时,周总理还连声夸赞我译得好,并问我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当时我腼腆地回答:自己没上过大学,在沈阳军区政治部工作。没想到总理非常高兴,用力拍了拍我的肩,笑着说,部队就是个大学校嘛! 接着总理还询问了我的年龄和家庭情况……此时一股热流瞬间流遍了我的全身。日理万机的总理,是多么的关心我啊!”

“莫道夕阳晚,为霞尚满天”。1994年8月,金刚熙从工作岗位上离休。战争时期,经历过一次次硝烟炮火、枪林弹雨及生与死的考验,每一场战斗,身边都会有战友倒下,这都令他刻骨铭心;和平年代,祖国日益繁荣昌盛,安居乐业、一片祥和中,更应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认清革命和建设的成果来之不易,一定要不忘昨天、珍惜今天、奉献青春、铸就明天。为此,他决心在接下来的离休生活中,全身心从事党史军史宣传,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教育后人竭尽全力。之后,他积极与省关工委联系,和其他14 名志愿军老战友一起成立了志愿军老战士报告团,并主动请缨担任了报告团的团长。报告团成立以来,他先后走进 300 多个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做报告500余场,听众达 7万余人,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2013年志愿军老战士报告团还受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邀请入朝参加活动,并得到金正恩主席的接见。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今天,当我们再次通过电影《长津湖》追忆抗美援朝那段战火纷飞、峥嵘岁月时,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如金刚熙的一批批革命前辈,正是当年他们的出生入死,才有了今天的岁月静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也请革命前辈们放心,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必将沿着前辈的足迹,不怕牺牲、接续奋斗,使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文 山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