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作者:曆史求知所

1965年8月初,第二次印巴戰争正式爆發。印度軍隊集結6個師的兵力,越過了第一次印巴戰争的停火線,向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爾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這場戰争,打了整整四個月的時間,無數戰士的生命凋零在這片英國刻意留下争議的土地之上。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在戰争初期,印巴雙方勝負互有往來,然而伴随着美國等國家相繼暫停對巴基斯坦提供支援以後,巴基斯坦的局勢變得逐漸危急起來。

雖然周邊小國依然願意為巴基斯坦提供物資,但在當時有蘇聯幫助的印度面前,這些物資是那樣的渺小,根本無法幫助巴基斯坦提供對抗印度的力量。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巴基斯坦決定向中國請求幫助,卻沒想到中國竟靠着一句話,改變了整個印巴戰場的形勢!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毛主席

當初雄赳赳氣昂昂的印度大軍,在中國面前成了舞台上落魄的小醜,一場針對克什米爾的軍事行動,最終隻落得草草收尾的結局。

而這一句話,便是由毛主席下達的:“三天之内必須拆毀所有的侵略工事!”

為什麼毛主席會下達這樣的通告,為什麼印度不敢在中國面前叫闆,中國又為什麼會決定幫助巴基斯坦?

這篇文章,讓我們一同了解中國和印度、巴基斯坦的外交情仇!資料收集不易,勞請大家多多點贊評論支援。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印巴關系:水火不容的宗教信徒

故事,要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開始講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昔日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已無力控制自己在印度的殖民地。

經濟的危機,外加世界以及當地居民人權意識的覺醒,讓當時的英國決定放棄殖民統治,同意英屬印度的獨立請求。

按照當時英國的設想,如果印度能夠取得獨立。一來自己不用再去為印度勞神傷财,二來可以拉攏印度,使其成為一個“親西”的亞洲國家。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一旦這個國家強大,又站在西方陣營,那麼便可以對中國形成威懾。不論是當時的國民黨還是共産黨誰統一中國,都不得不面對來自印度的挾制。

抱着這一個目的,時任印度末代總督的蒙巴頓開始進行印度建國的提議。然而他卻忽視了印度境内幾乎不可調和的兩大宗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

為了取得建國後的統治地位,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對立日益激烈。激烈到什麼程度呢?他們誰也不願意服從退讓,甚至不惜發動内戰,來獲得建國的權利!

兩大宗教的鬥争,讓當時的英國和蒙巴頓十分為難。為了順利解決印度的問題,蒙巴頓和英國高層,最終提出了一個方案:“蒙巴頓方案”。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這個方案的意思,就是說你們兩個宗教,誰也不要再搶了。既然誰都看對方不順眼,那麼就幹脆自己過自己的!每個區域,誰家的信徒多,這片區域就劃給誰。

于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就此誕生了。隻不過因為當時的伊斯蘭教徒分别集中在印度的東西兩方,是以巴基斯坦也就變成了“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

在蒙巴頓的調停之下,看似解決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沖突,卻留下了一個難題,那便是克什米爾。

這個地方,不僅是印度通往中亞的重要通道,更是巴基斯坦首都的重要屏障。不論蒙巴頓将克什米爾劃分給誰,對于另一方來說都不願意接受。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是以,蒙巴頓索性讓克什米爾的統治者自行決定,不論是獨立也好還是加入哪一方也好,蒙巴頓和英國都會予以支援。

隻是這個地方的居民,有77%都是伊斯蘭教的教徒,偏偏他們的統治者哈裡·辛格卻是印度教的信徒。

因為歸屬猶豫不決的統治者引起了當地大部分穆斯林人的不滿,于是他們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起義。

這次起義,本是想讓哈利·辛格定下決心加入巴基斯坦,卻沒想到哈裡·辛格為了鎮壓起義,竟決定向印度求援,是以引起了第一次的“印巴戰争”。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這場戰争,讓印度和巴基斯坦雙方死傷慘重,戰火從1947年的10月,一直打到了1949年的1月,最終在多方調停之下才暫時安歇。

整個克什米爾被雙方互相瓜分,而兩個國家之間的沖突,卻依舊難以消去。

看完了印巴兩國的關系,我們再來回顧中國對于印度和巴基斯坦,又有着怎樣的态度。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中印關系:從來沒打過這麼輕松的仗

我們前邊說過,英國決定讓印度獨立的原因,是為了更好遏制即将成立的中國。

曾幾何時,中印關系也曾親近猶如兄弟,然而在英國的推動之下,印度的野心逐漸開始變得膨脹起來。

在第一次印巴戰争結束之後,印度獲得了克什米爾大量的土地,同時擁有了一段可以越過尼泊爾、錫金、不丹等國家,直接和中國接壤的西段邊界。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于是,覺得自己已經變得強大的印度,開始插手中國對于西藏的和平解放。但是并沒有是以而取得成功。

時間到了1951年,這一年的新中國前有抗美援朝的北韓戰場後有虎視眈眈的台灣蔣介石,和平解放的西藏處于“有邊無防”的境地。

在抗美援朝的這段時間,印度曾經一度搶占了中國兩千多平方公裡的土地。并開始對新疆打起了算盤。

但是印度人并沒有想到,他們的這一手算盤,結果竟是如此狼狽。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1962年中印邊境戰争期間,擔任前敵總指揮的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

1960年初,中蘇關系惡化外加台灣問題讓中國90%的軍隊部署在中蘇邊境以及東南沿海。印度總理尼赫魯看準了這一點,加快了自己的侵略步伐。

在1961年12月,印度從葡萄牙的手中,憑借自己的實力奪回了海港城市果阿之後,尼赫魯的自信心空前膨脹。

他自認自己可以同時頂住來自中國以及巴基斯坦的進攻,于是展開了一場尼赫魯口中“清掃中國入侵軍隊”的侵略戰争。

這場戰争,尼赫魯從三個和中國領土接壤的戰線同時出兵,氣勢洶洶目中無人。面對印度這樣明目張膽的舉動,中國再也無法退讓,當即決定出兵反擊。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不可一世的尼赫魯以及他的印度軍隊做夢也沒有想到,前一秒還沉浸在戰勝葡萄牙的喜悅之中,後一秒就被中國的部隊打了個體無完膚。

前面有多麼的嚣張,現在就有多麼的狼狽。要知道中國的解放軍,可是從長征一路走來。經曆了三十多年的抗戰經曆,同美國日本同台競技,而印度呢?

在中國抗戰的時候,印度還隻是英國手下的一塊小小殖民地。他們的尊嚴和實力,他們軍隊所謂的強大和無敵,在中國軍隊面前一碰就碎。

隻是一個交鋒,印度軍隊便被解放軍打得狼狽不堪。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他們口中号稱痛擊過隆美爾沙漠軍團的王牌軍隊第四師第七旅,僅僅15分鐘就被炮火打得潰不成軍。

其中115團二營更是在炮火之下急行軍,以極少的傷亡代價,在三個小時内便取得了包圍和圍剿的勝利。

各線戰鬥全面開花,所謂的王牌軍隊更是落荒而逃,就連被尼赫魯寄予厚望的第七旅旅長,也在迷路外加饑餓的情況下被我軍俘虜。

時任西藏軍區司令員的張國華中将,在收到頻頻傳來的捷報之中,更是沒忍住感慨起來。什麼印度的王牌,還不如國民的一支普通軍隊!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克節朗河一戰後,被我軍俘虜的第7旅旅長達爾維準将(中)

這一戰,直接把印度打得老實了幾十年的時間。這才有了第二次印巴沖突中,中國的一句話,便讓戰争形勢發生改變的經典一幕。

中巴關系:從陌路到夥伴的兄弟友誼

現在我們知道了中國和印度的關系不和,那麼在反過來看看巴基斯坦,便可以知道巴基斯坦為什麼對于中國這麼上心和尊敬。

作為中國唯一的“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國家,巴基斯坦對于中國的感恩,足以讓無數國家為之羞愧。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1962年中印邊境戰争爆發前,在中印邊境西段視察部隊的印度總統尼赫魯

那麼為什麼當時的中國要幫助巴基斯坦呢?這還要說到巴基斯坦對于美國态度的轉變。可以說,巴基斯坦對西方國家徹底“傷透了心”。

在巴基斯坦建國的初期,其實巴基斯坦是站在美國的一方。不僅加入過美國的兩個軍事同盟條約,更是曾經公開反對過中國加入聯合國。

這樣的做法目的隻是為了得到以美國為首的國家更多的扶持。但是巴基斯坦的所作所為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

1965年印巴沖突,巴基斯坦憑借從美國引進的大量先進武器,曾一度壓制來勢洶洶的印度軍隊。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向前線挺進的藏字419部隊官兵

誰曾想美國竟然在最關鍵的時期,掐斷了巴基斯坦的戰略補給和物資支援,直接對巴基斯坦來了一個“上屋抽屜”。

這個做法有多麼緻命?要知道,當時的巴基斯坦,所有的軍事武裝,近乎都是從美國引進。

反觀印度,作為美蘇争霸的棋子。在同時得到美國和蘇聯兩個勢力扶持的同時,還有着英國對自己“英聯邦”的提攜。

在失去美國的援助之後,周邊其他小國提供的支援,根本就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曾經和中國有過對立的巴基斯坦,終于向中國請求了幫助。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那麼中國是怎麼幫助的呢?中國并沒有如同支援北韓一樣派兵進入巴基斯坦境内作戰,而是向印度駐華大使館遞交了一份極為嚴肅的檔案。

檔案上面寫的正是毛主席做出的決定。那就是印度必須在三日之内拆除中國邊界的一切侵略設施!并且必須要保證将來不能再蓄意策動入侵。

若有違犯,可能産生的所有後果,印度就必須做好掂量,好好想想究竟有沒有那個本事,來面對一個想要守衛國家主權的中國了!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隻是憑借一番話語,便給予了印度極為巨大的壓力。更不要提1965年9月15日,中國就已經派出三路大軍,前往印度與中國的國界交界線。

曾經,印度以為自己可以同時抵擋來自巴基斯坦和中國雙方的同時進攻,然而現實告訴他們,隻需要中國自己,便可以輕松将印度打得落花流水。

現在的印度正和巴基斯坦僵持在一起,若是被中國抓住機會出兵襲擊,那麼便是腹背受敵,形勢岌岌可危。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而這一做法,不僅僅是讓印度不敢有任何的舉動,就連美國也不得不出面調停。畢竟一旦中國參戰,整個亞洲大陸的局勢或許便會迎來天翻地覆的改變。

盡管中國多次聲明不會主動挑起戰争,但印度之前侵略中國畢竟有錯在先,他們不敢賭中國隻是在威脅,還是已經做好了戰争的準備!

于是,印度原本指望的美國能在中方介入之後幫助印度的幻夢瞬間破裂。面對中國的态度,美國甚至表示,如果中方介入,那麼美國不會保護印度。

除此之外,中國還巧妙勸說阿富汗,對第二次印巴戰争保持絕對的中立,掐斷了印度可能得到的軍事援助。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戰前,印軍出動運輸機對克節朗河一帶的第7旅實施空投補給

至此,印巴戰争在中國的幹涉下不了了之。9月20日,深知這場戰争已經不會有結果的兩個國家,終于願意停下手來,在聯合國内接受調停。

而這第二次印巴戰争,也是以宣告暫時告一段落。

自這以後,巴基斯坦認清了誰才是真正能在困境中幫助自己的真正夥伴。和喜歡畫餅以及小動作的美國不同,中國對于巴基斯坦,是實打實的當成了兄弟。

在戰争結束之後,中國為了和巴基斯坦加深友誼以及更好地交流往來,還修建了喀喇昆侖公路。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并在之後的幾十年時間裡,一直源源不斷地為巴基斯坦提供各種形式的幫助。

是以,現在巴基斯坦對于中國人的态度極為友善。而我們也習慣性地在提到巴基斯坦的時候,就會調侃性地稱呼他們為“巴鐵”。

正所謂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隻有危難中的患難見真情,才能展現出一個國家的氣魄和度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