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口相當,糧食産量僅中國一半,印度憑啥是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作者:葉淩風
人口相當,糧食産量僅中國一半,印度憑啥是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全球糧荒愈演愈烈,在一些國家,“挨餓”開始成為常态。

疫情的沖擊讓糧食産量銳減,俄烏沖突更是直接“廢了”歐洲糧倉——烏克蘭。這段時間裡,不少國家都爆發了激烈的沖突和騷亂,而導火索就是飛速上漲的糧食價格。

5月13日,印度突然宣布禁止小麥出口,而且即日生效,足見态度之堅決。包括BBC在内的主流媒體紛紛指責其擾亂全球糧食市場,但印度政府對此置若罔聞。

好在印度的禁令隻針對小麥,而後者隻是它糧食出口中的“小弟弟”,真正的大頭還是水稻,畢竟這個國家占據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大米出口。印度總理莫迪也給了“定心丸”,表示“印度已準備好向全球提供更多的大米。”

人口相當,糧食産量僅中國一半,印度憑啥是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這則新聞在中文網絡中頗有熱度,隻是大家關注的點不在于印度突發的禁令,而是其糧食出口大國和餓災遍地現狀之間的沖突。究竟是網友的記憶出現了偏差還是印度自有“國情在此”?

饑荒不斷出口卻火熱

可以肯定的是,網友對印度存在饑荒的印象并沒有偏差,即使是在經濟不斷發展的當下,這裡依然有兩億人處于食物短缺的狀态,讓他們吃飽飯是一直以來困擾印度政府的幾大難題之一。

并不是中國媒體誇大其詞,印度的饑荒問題一直有權威的資料。聯合國2021年的全球饑餓指數報告中,印度在116個發展國家中排在第100位。在這份榜單中,地處非洲、難民頗多的奈及利亞和戰火不斷、百廢待興的伊拉克排名都在印度之前。

人口相當,糧食産量僅中國一半,印度憑啥是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報告還統計了營養不良的人口比例,這項資料印度同樣很差,它的數字高達15.3%,這意味着印度有超過兩億人一直在忍饑挨餓。讓人吃驚的是,印度的情況并沒有随着經濟發展而改善,而是持續惡化。

1973年,印度農民平均每日的熱量攝取還在2300大卡以上;而到了2010年,這個資料已經下降到了2020年。而這幾十年裡,印度的經濟發展一直保持不錯的勢頭,綜合國力提升明顯。

諷刺的是,這邊廂是農夫猶餓死的悲慘圖卷;另一邊卻是如火如荼的糧食出口。

人口相當,糧食産量僅中國一半,印度憑啥是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印度一直以來都是糧食大國,超高的耕地占比給了它極好的農業發展基礎。2020年印度的谷物産量達到了3.35億噸,位于世界第三,排在它前面的正是中國和美國。這個國家的糧食産量如今已達到了大陸的一半以上,放眼全世界都足以自傲了。

和外媒眼中“敝帚自珍”甚至還喜歡進口糧食的中國不同,印度對世界人民非常“友好”,它在糧食出口上是非常慷慨的。從2012年開始,印度的糧食出口就一直穩定在1000萬噸以上。根據2020年的官方統計,這個資料更是飙升到了1766萬噸。

因為地理環境的原因,印度本土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是以它的糧食出口也是以大米為主,很多糧食短缺的國家就是依靠印度的出口才解決了本國的糧荒難題。

人口相當,糧食産量僅中國一半,印度憑啥是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糧食出口給印度帶來了可觀的利潤,2020年它的谷物出口額達到了88.2億美元。對于黃金儲備量并不是很高的印度來說,用大米來換取國家發展的資金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對中國人來說,我們是很難了解這種行為的,為什麼有2億人的溫飽都沒有解決,國家卻大量出口糧食呢?

朱門酒肉與餓死之骨

其實要了解這個問題并不難,它甚至一點都不荒謬。很多人隻是習慣了用中國的情況來分析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實際上其他國家無論是社會體制還是政府運作規則都和我們大相徑庭。

大陸是社會主義國家,土地是所有人民共有的,隻不過承包給農民使用。在廢除了農業稅之後,農民種植的糧食是完全屬于自己的,必然要先解決自身的溫飽,才會考慮其他。

人口相當,糧食産量僅中國一半,印度憑啥是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但是印度和大陸是不一樣的,它實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和大陸古代的封建王朝一樣,這些土地大部分都集中在地主手中,印度的大部分農民實際上就是佃戶。據統計,印度目前有超過6億的農民都是沒有土地的,隻能淪為佃農。

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這個國家70%以上的土地都集中在地主手中,剩下三成不到的土地才屬于自耕農。後者還是能保證基礎小康生活的,而佃戶農民裡餓肚子的就不在少數了。

可能很多人會對這種情況不了解,為什麼21世紀了世界上還存在封建主義氣息如此濃厚的地方呢?

人口相當,糧食産量僅中國一半,印度憑啥是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事實上,類似印度的這種社會結構其實才是很多國家的常态,我們熟悉的美國、英國、法國和俄羅斯這些大國,其實都經曆過自上而下的社會革命。在誕生資本主義的過程中就已經徹底消解了封建勢力存在的基礎,是以才有基礎的民主平等。

而大部分二戰後獨立的國家看似使用的也是資本主義制度,但實際上并沒有經過社會革命,是以封建勢力不僅頑強生存,影響還很大。

明白了這一點之後,之前的疑問就很好解答了,印度大部分的糧食并不掌握在農民手中,而是地主擁有的。

人口相當,糧食産量僅中國一半,印度憑啥是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雖然印度的糧食價格這幾年逐漸走高,但是綜合來看,還是不如糧食進口國開出的高價。是以但凡有點實力的地主都會考慮和國際公司合作,把自己手中的小麥和大米賣出去。至于農民會不會因為買不到糧食餓死,他們又怎麼會考慮呢?

其次,印度糧食的大規模出口本身也是其政府默許的,甚至還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援,至少莫迪的表現就是如此。比如印度政府給糧食的出口提供了大量的補助,就是在變相鼓勵這種行為。

這也很容易了解,首先,印度能出口創彙的行業并不多,而糧食作為每年都帶來近百億美元的行業,印度政府自然不可能自毀城牆。

人口相當,糧食産量僅中國一半,印度憑啥是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其次,在任何一個國家,糧食都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資,一些需要大量進口糧食的國家很容易是以被别國拿捏。印度政府提供源源不斷的大米和小麥出口,很輕易就能影響缺少糧食的中東國家,這對提升自己的區域控制力是極有幫助的。

一個能讓大地主、大資本家和印度政府三赢得“美妙”選擇,如果隻有來自遠方饑民的哀嚎,又怎麼可能阻止它順利實施呢?

無疾而終的善政

印度是全世界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156.4萬平方千米的肥沃土地占據了國土的一半以上。氣候條件也非常适合農作物生長,它之是以能成為大米的出口大國,是因為這裡的所有水稻都是一年三熟的。

人口相當,糧食産量僅中國一半,印度憑啥是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隻是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加持之下,印度的糧食産量卻隻有大陸的一半,還出現了超過2億的饑民。如今看來,南亞這片上天恩賜的土地确實有些被“辜負”了。

面對嚴重的饑民問題,印度政府也曾試圖去力挽狂瀾。但是新政推出後效果寥寥,反而讓問題變得愈發嚴重。

為了讓印度佃農能夠減輕被地主剝削,印度政府推出了利息隻有5%的助農貸款。這樣的德政能極大程度上避免地主通過高利貸來盤剝農民,但是在執行的時候卻出了岔子。

人口相當,糧食産量僅中國一半,印度憑啥是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為了防止出現呆賬和壞賬,印度國家銀行在基層執行的時候,制定了非常嚴格的流程,操作起來極其繁瑣,辦理過程中需要提供各種證明。比如土地租賃證明、土地肥力證明和土地收益證明等。

而印度的佃農很多都是不識字的,讓他們去辦理這些繁瑣的證明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往往會耽誤農時。是以不少佃農最後甯願選擇地主的高利貸,至少它們的流程簡單,擷取輕松。

不僅如此,印度政府還曾經推出低價糧食購買政策,特定人群購買每公斤隻需要1元人民币。可惜如此善政卻沒有得到良好的落實,普通百姓基本沒享受到政策的紅利。

人口相當,糧食産量僅中國一半,印度憑啥是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因為印度基層的腐敗問題太過嚴重,而且它的物流和倉儲系統建設也很不完善,導緻了大量的糧食損耗。很多群眾隻聽到了政策的響聲,卻沒見到實實在在的低價口糧。

與此同時,印度的一些惠農政策也帶着點“何不食肉糜”的味道,比如被很多佃農诟病的低價柴油補貼。大家連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又怎麼可能有錢去購買拖拉機呢。而對于沒有拖拉機的家庭,柴油價格下降再多對他們又有什麼意義。

莫迪政府上台之後,印度的基層效率相比過去有了明顯提升,這是近幾年印度能獲得經濟迅速發展的關鍵。但這種效率仍然局限在一些大中城市,并沒有涉及到農村,是以那些看着美好的惠農助農政策最終很難執行下去。

人口相當,糧食産量僅中國一半,印度憑啥是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印度農村的表面沖突是2億的饑餓人群和源源不斷的糧食出口,但深層次的問題還是落後的土地制度。隻要地主對佃農的無節制剝削一直存在,那麼印度的饑荒問題就很難得到實質性的解決。

牽涉到大地主和大資本家的利益,想要變革必然要面對滔天巨浪,如今的印度政府有勇氣邁出這一步嗎?

結論

“有兩億人饑荒的印度提供了世界第一的大米出口”——這個話題對如今的中國人來說聽上去确實荒唐。

人口相當,糧食産量僅中國一半,印度憑啥是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但在舊有的土地制度下,地主吃不完,農民吃不飽才是常态。當兩千多年前先賢老子寫下:“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的時候,想必滿心滿眼都是饑民餓殍的慘狀與朱門酒肉的浮華。

可惜的是,印度政府的種種嘗試都隻是隔靴搔癢的治标之策,這些聰明人當然知道應該如何治本,但他們無心也無力去放手一搏。

隻有把綿延千年的舊土地制度徹底埋葬,一個沒有饑荒、國富力強的印度才能在封建守舊的廢墟裡浴火重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