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道:窮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責夫,氣不兇子

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很多人,但真正重要的,卻沒有幾個。

走得越遠,見識越廣,認識的人越多,你就越能體會到,人這一輩子,你真正在意的,同時又在意你的,就這麼幾個人:

生養我們的父母,

血濃于水的手足,

同舟共濟的伴侶,

承歡膝下的子女。

這幾個人,就是你全部的世界。

是以,不如意時不要怪罪埋怨父母,出力時不要跟兄弟姐妹攀比,艱難不順時不要歸因指責配偶,有情緒時不要打罵孩子出氣。

正如《人世間》中所說,窮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責夫,氣不兇子。

如此,一個家庭才會越來越好。

1、窮不怪父

《詩經·小雅·蓼莪》有言: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可憐我的父母啊,他們生我養我,曆盡辛勞。

或許你也曾暗夜自憐,恨自己命不好,出生在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恨父母無能,沒有讓你一出生就含着金湯匙。

但你應該明白,你沒有的,父母更不可能有。

你所實作不了的,又如何指望從更苦的、資源更匮乏的年代過來的父母能夠脫穎而出,為你掃平前路的障礙,給你積累足夠的财富呢?

為人子女,一定要常懷感恩之心,學會了解與尊重。

父母費盡周折讓你去學文化,不是為了讓你嫌棄他們沒文化;

父母省吃儉用讓你去看世界,不是為了讓你嫌棄他們沒見識;

父母掏盡老本給你買房買車,不是為了讓你嫌棄他們太寒酸。

你今日的思想、格局、舒适,都建立在他們日漸彎曲的脊背之上,是由他們流過的血汗、受過的委屈一點一滴鑄就而成的。

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接受父母的平凡吧,就像接受自己的平凡一樣;

凡事靠自己争取吧,就像自己對子女說的一樣。

用父母的平庸,來歸因自己的命運,是懶惰者的借口,失敗者的理由。

2、孝不比兄

何為“孝”?

自古以來,孝分兩種:

伺候在父母身邊,照顧衣食住行,是養口體;

遠走高飛,有所成就,讓父母以此為榮,是養生智。

可以是為父母擔心時掉的眼淚,也可以是在病床前默默的守候;

可以是圍坐電視機前的歡聲笑語,也可以是争論某個話題時的面紅耳赤;

可以是抽空陪父母共度周末的溫馨,也可以是身在異地給父母的一筆轉賬;

可以是在頒獎典禮時,對着錄影機大喊:“今天我要當着全國觀衆的面,告訴爸媽,我愛你們!”

也可以是一個人默默地嘟囔:“俺從來不知該和俺娘說啥,就知道早點賺錢回來給她治老寒腿”……

你看,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境遇不同,表達孝心的行動也會千差萬别。

孝順父母這件事,說到底是為了自己的“心”,圖的是自己心安理得,問心無愧。這麼一想,又何必去跟兄弟姐妹比較,暗地裡較勁呢?

當父母有需要的時候,每個做兒女的都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做出合理的犧牲。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生活的重擔壓下來,兄弟姐妹共同承擔。

如果總是覺得自己吃了虧,甚至指責埋怨别人不孝順,一母同胞的心也就遠了。

3、苦不責夫

有些女人,一旦生活貧苦,就會把錯歸于丈夫,認為是丈夫不中用。

人性有種本能叫甩鍋。

一個人的時候苦,這鍋沒得甩。但兩個人都苦,往往會下意識想要證明,過得苦不是我的問題,是對方工作不努力,是對方沒本事,是對方家境不好,父母親戚拖累太多,是對方不懂理财,總是亂花錢……

總之,一定要從對方身上找到一個過錯,然後把兩個人的苦,都甩鍋在這一個點上,好像這樣,自己就不用為當下的困境負一點點責任。

楊瀾說過:

“婚姻的紐帶,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關于精神的共同成長,在最無助和軟弱的時候,在最沮喪和落魄的時候,有她(他)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指令你堅強,并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運。那時候,你們之間的感情除了愛,還有肝膽相照的義氣,不離不棄的默契,以及銘心刻骨的恩情。”

最好的夫妻關系,是能互相體諒彼此的不容易。

當對方犯錯時,不是隻顧着謾罵和責備,而是顧及對方的感受,然後跟他/她站在同一邊,一起面對問題。

責備之話一出口,就有了對錯之分,将兩個人瞬間拉到對立面,愛的感覺便會消失。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大道之行,不責于人”。

不輕易指責,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智慧。

4、氣不兇子

生活中有些人,當工作受到委屈、生活壓力太大時,情緒不好,無處發洩,就會沖孩子發無名火。

在他們心裡,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兇孩子是理所當然,也不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但是他們忘了,對孩子而言,原生家庭會影響一生。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身為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是弱勢群體,父母是他們的全部。你氣,可是稚子無辜。

《世說新語》裡,孔融因為過于聰明,被曹操找了個借口殺掉了。按照當時的律令,家人也要一律問斬。有人可憐孔融年幼的孩子,勸他們逃跑。孩子卻頭腦清晰,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其實,父母的失控,對于孩子來講,何嘗不是“覆巢”之災?

不要遷怒于孩子,那是最沒本事的家長幹的事。

5、一生向陽

微網誌大V張新年律師說過,

“真善美的價值觀應該占據主流,如果沒有因普世價值而生的凝聚力,人類不可能走到今天。不管經曆了什麼,我們仍要抱以信仰。”

不管人世間多少滄桑變化,仍要帶着憧憬、敬畏、樂觀與良知,為子盡孝,為夫愛妻,為父盡責,為人盡誠。

強大的人不是能征服什麼,而是能承受什麼。

人生在世,窮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責夫,氣不兇子,一生向陽,與人良善,終得福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