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總是不招人喜歡、對朋友感到失望怎麼辦?心理學教你兩個底層邏輯

都說成年人的生活充斥着乏味與規律,我們大多數人每天按照既定的軌迹的生活,難以脫離正常的行為。

偶爾也想要任性真實地做自己,但在社交場合中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努力成為大家都喜歡的人就成為了我們必然需要付出的代價。

在日常的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習慣于不去抱太多的期望,因為在可以預料的範圍内,人際關系常常會讓我們感到失望,其中的虛僞、違心讓我們身心俱疲,而隻要還沒有搞清楚關系背後的底層邏輯,這樣的情況就會不可避免地重制。

總是不招人喜歡、是因為人太好?對女朋友感到失望怎麼辦?下面我們從心理學的兩個次元來剖析一下其中蘊藏的深刻的人性規律,讓你明白關系背後的邏輯。

1、過高的期待值

能夠快速地融入一個集體,是否能受到大家的歡迎,和一個人的能力高低無關,與其是否出色也無關,真正産生決定性影響的是一個人能否合群,能否适應這個群體的節奏。

筆者曾經為了能夠使得自己不被排斥,而選擇壓抑自己的個性去迎合和遷就他人,但依靠這樣的做法,時間一久,難免會在内心唾棄自己的虛僞,這種心口不一的沖突也使得我極為痛苦。

而究其根本,這來自心理學上期待效應與主觀沖突的沖突。

所謂期待效應,又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它指的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感情充沛或期待較高的一方,可以微妙而深刻地影響另一方。

更進一步來說,就是人們對于一件事或者行為好壞的判斷标準,是從個人當下的需求和立場出發的。

人性的本能都包含有攻擊性和習慣性比較的因素,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傾向于記住那些對比強烈的事情。

而這種期待效應所産生的影響往往自原生家庭開始就有所展現,由此也會發展出來讨好型人格,我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無論做什麼都會事先考慮别人,給人一種小心翼翼的感覺,将他人的需求置于自己之前,這就是期待效應在人格發展方面最明顯的展現。

衆所周知,讨好型人格是一種自我迷失的性格,為了使他人感到舒适,這一類人會不惜一切代價犧牲自己的利益和尊嚴,他們會逐漸失去自己的想法,失去自我表達,下意識去迎合他人,委曲求全。

以下内容為付費内容59%

而在人際關系當中的所謂期望,更多地指的應該是一種狀态,是對性格和能力的導向,希望在人際交往中能夠獲得價值感和歸屬感,感受到自我的意義和價值。

2、極端思維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有趣的、較為奇怪但卻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影響我們認知的定律,被稱為“胖虎定律”。

它指的是無論一個人做了多少喪盡天良的壞事,隻要做了一件好事,就會被認為“其實他本質不壞”,無論一個人做了多少對得起良心對得起世界對得起朋友對得起戀人的事,隻要做了一件比較龌龊的事,就會被人認為“一直以來的善良都是裝出來的吧”。

這種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鮮見,好人做一件壞事就會被過度批判,而壞人做一件好事便會被人極度贊揚,甚至過去的劣迹也會被忽略。

結合上文的期望效應和主觀體驗的概念,我們也能夠更好地了解這一定律是怎麼通過人際交往影響我們的認知。

在現實和預期産生巨大差異的時候,我們傾向于會對他人的行為産生一種出乎意料、不可思議的驚歎。

我們會因為一向叛逆的孩子突然表現良好而形成一種強烈的正向感覺的判斷,這種正向感覺判斷重新主宰了身邊的人對他的認識,以至于以往他的劣迹都可以被原諒。

對于一向懂事、表現良好的孩子,我們會認為他們聽話順從、符合大衆的期待與他們“好孩子”的身份是互相協調的,他一直以來溫順謙卑的态度也與他平日裡所獲得的贊揚和褒獎是相比對的。

但倘若他們突然變得淘氣、惹是生非,則出現了一種不協調感,選擇“唾棄”的方式給予他負面評價,給予的負面評價越極端,更有助于調整我們的認知失調。

這一定律在職場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其中一個核心原則就是:一開始太好了,一旦接下來沒有以前的好,那就是不好;一開始不好,接下來稍微好一點,都是特别好。

由此帶給我們在人際交往當中的啟示就是,管好自己的虛榮心,一旦誇大自己的能力,無法持續性地付出之後,當真正遇到自己能力範圍外的事情,自己卻無能為力的時候,便會失去他人的信任。

而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很多也是由此産生的,他們習慣于用高标準要求别人,對自己卻格外寬容。

無可否認的是,人作為一個社交動物,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有社交需求的,人的社交從動機來看也基本是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即生存需求和情感需求。

生存需求主要展現在為了參與人際關系當中的集體利益配置設定,在這種情況下與人交往就有較多的外部性和現實考量,典型的職場中的上下級關系、權力關系和情侶前期之間的關系都是為了滿足我們的生存需求,而這種關系也更加遵循關系當中的人性邏輯。

而與此相對應的在生存之餘生發出來的情感需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親密關系,比如伴侶、家人、關系親近的好友等等,與他們之間的情感關系更需要的是共情和了解,他們是維持我們内心能量平衡的調節劑,但也是讓位于生存需求的。

對于人生而言,對穩定關系的追求、對地位的渴望和對新知識的探索十分重要。我們需要意識到自身行為背後的原因和影響因素,對行為的底層邏輯了解得越深刻,越容易洞察内心,預測未來,激發行動力、達成共識、高效合作,在人際關系當中也就越能夠遊刃有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