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處理不好人際關系,卻總以為是自己的問題,是抑郁的表現

原創、深度、格調

人作為天然的社會性群居動物,被認同的需求、對歸屬感的渴望寫進我們與生俱來的基因裡,盡管在人際關系受挫、被社會交往困擾的人不在少數,但“和别人搞好關系”仿佛是我們的終身命題。

客觀上來說,兩個人之間的關系好壞,取決于雙方的選擇,很難片面地歸結在一個人的身上。

個人對關系的影響不大,但很多人卻将其歸咎為自身的原因,認為這“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你也存在着這些擔憂,那可能需要引起注意了,很有可能是患了抑郁症。

心理學:處理不好人際關系,卻總以為是自己的問題,是抑郁的表現

抑郁症危機不容小觑,2022年2月16日,《柳葉刀》上刊登了《世界精神病學協會抑郁症重大報告》,報告中強調:目前,抑郁症已成為“全球危機”,超半數的抑郁症患者并未得到治療,是以,呼籲全社會采取對策,關注全球抑郁症人群,刻不容緩。

很多人對于抑郁症的早期症狀都是一知半解的狀态,認為患上憂郁症的人情緒消沉、厭世、不開心、有自殺傾向,還不乏有人對抑郁症心存偏見,認為其無非就是矯情的人整天自怨自艾、多愁善感,企圖擷取他人關注的一種手段。

由此可見,大多數人對抑郁症的了解并不深刻,可能很多人經曆過抑郁的情緒,但卻不是所有人都會持續很長時間,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将負能量堆積在自己身上。

心理學:處理不好人際關系,卻總以為是自己的問題,是抑郁的表現

而那些習慣于将外界的錯誤源頭都歸結在自己身上的人,他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通常具有很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在心底受到很嚴重的擠壓并得不到釋放,久而久之導緻了悲觀厭世的心理,并過渡到了對自我的厭倦,這種壓力也會使得他們罹患抑郁症的機率大大增加。

而像這一類人,他們在日常人際交流的過程中,内心往往也充斥着無止境的自卑和無價值感,這種思維反過來又會一度加深他們痛苦和抑郁的症狀,進而陷入了惡性循環。

人的心理能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

心理學:處理不好人際關系,卻總以為是自己的問題,是抑郁的表現

如果一個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總是嫌棄自己,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甚至總是攻擊自我,把所有的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那麼他就會不自覺放大自己在一切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所作所為,最終讓脆弱敏感的神經不堪一擊,變得富有攻擊性,表現出極度情緒化或社交恐懼的特征。

而一個人在這種狀态下,還想要和身邊的人打成一片,搞好人際關系,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習慣性地将人際關系惡化的問題歸因到自己身上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其實也是自戀心理的一種的表現,相信這對于很多讀者來說很難了解,怎麼可能會有自我厭惡和自戀共存在一個人的身上呢?

但事實上,當一個人過度自責和自我厭惡就是過度自我關注,自己也會對外在有更高的期待,況且自戀和自卑本身就是事物的一體兩面。

心理學:處理不好人際關系,卻總以為是自己的問題,是抑郁的表現

通過對大部分抑郁症患者的觀察,也不難發現他們的一些共同之處,他們的關注點和興趣點過多地放在内心世界當中,對外部世界普遍缺乏關注,而這樣的習慣常常很容易導緻自責和内疚等向内心理的産生。

當一個人過度自責的時候,他很有可能也是過度自戀,由此可見,過度地把所有事情的責任都推給自己也是極其不成熟的心理。

而這種讓人難以了解的自戀心理甚至包含一些全能型自戀的意味在其中,在這種自戀心理的驅使之下,他們會感覺自己無所不能,思維和行動力都空前高漲、天馬行空。

但一旦跌落現實,遭遇了來自人際關系上的挫敗,他們就會發現自己的全能似乎是個錯覺,進而也使得自己的自尊心面臨着破碎,徹底陷入無助的感覺當中,感覺自己一事無成,然後表現得非常糟糕。

心理學:處理不好人際關系,卻總以為是自己的問題,是抑郁的表現

這一類人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常常也會表現的外向活潑和假裝開心,其實這本無可厚非,哪怕是健健康康的我們,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習慣性地以笑顔示人。

而對于這些在人際關系當中習慣于向内攻擊的朋友們來說,他們不讓身邊的人察覺到自己的異樣而感到憂慮,選擇将積極、陽光、正能量的一面傳達給他人,這種假裝開心的手段同時也在欺騙着自己。

那麼要如何才能夠擺脫這種在人際關系當中感覺自己很渺小、不值一提的慣性思維,回歸正常的生活呢?

首先需要糾正的錯誤念頭就是停止封閉自己,勇敢地走出去與人交往,接受大家的愛和善意才是治愈的良藥。

心理學:處理不好人際關系,卻總以為是自己的問題,是抑郁的表現

其次,要學會無條件地接納自己,不去抗拒自己的不完美就是自愛的第一步,切斷自己的負面聯想、向内攻擊,讓自己的内部對話充滿善意和溫暖。在這個過程當中,哪怕出現了反複也不必害怕,因為這是一個緩慢而長期的過程,受挫幾乎是必然的,但是不要因為這些就選擇放棄。

最後,是要停止自我厭惡,不再按自己的想法揣度他人,把對方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尊重,我們才能在人際交往中以自信平等的姿态與親人朋友和諧共處,不會因為自負頤指氣使;也不會因為自卑顧影自憐。

心理學:處理不好人際關系,卻總以為是自己的問題,是抑郁的表現

在人際交往當中,我們總是習慣于用自己的想法、情感和經曆去解讀他人的态度和目的,就像書籍《親密關系》裡說的這樣:"我攻擊别人的缺點,正是我在潛意識裡攻擊自己的缺點。

很不幸的是,我通常都不能察覺到,其實自己就像是在照鏡子。"在我們潛意識當中那些欠缺、不滿意和被發現的恐懼,帶着對自己厭惡與他人交往,我們也隻能看到他人對我們的厭惡,進而導緻了人際交往當中的種種問題。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豪想喝牛奶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Hatfield, E., Cacioppo, J. T., & Rapson, R. L. (1993). Emotional Contag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 96–10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