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用1個心理學“小套路”,終于喚醒兒子的上進心,自驅力上來了

作者:百合讀書

這兩個月,是我最努力學習和孜孜不倦革新自我的時間了,每一天我都在反思自己哪裡做得不好?要怎麼去改變一下。

這跟我之前想倒逼孩子上進心的想法,完全不同。我不再給兒子定目标,也不再督促他學習進度,而是想辦法去給他提供更多安全感,來消除他内心的恐懼。

這個方法并不是我一拍腦門想出來的,而是根據這段學習的正念和自驅型成長頓悟出來的心理學“小套路”。

畢竟想要喚醒孩子的上進心,不能用蠻力和武力,要讓孩子自己想要,而不是家長逼着孩子想要。

我用1個心理學“小套路”,終于喚醒兒子的上進心,自驅力上來了

不是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嘛,那我就努力設定好一個“複原時刻“,做好孩子在面對壓力、挫敗、自我懷疑或者想要擺爛時,給他”加加油,充充電“。

當然,安撫孩子并不局限于好吃好喝的供着,這隻是基礎,但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心理陪伴和讓孩子的情緒韌性獲得發展,将短期、溫和的壓力通過接納訓練和轉化練習,變成積極的面對以及積極的壓力。

有壓力,并不是壞事,将壓力轉化為動力,消除掉恐懼和擔心的影響,這時就能擁抱壓力,把壓力當成一個有益的信号。

我是這樣跟孩子“套路“孩子的:當有壓力時,不要排斥它,也不要否認自己真實的想法,哪怕是負情緒也要允許它存在。

有壓力,或者覺得自己不夠好,或者上課不夠專注而覺得内耗或不開心時,它恰恰說明孩子是對自己有要求的,這是好事。

但是,要是因為自己一時沒做到就産生了厭煩情緒,進而影響一整天的心情,就相當于給自己亂貼标簽,比如“我不行,我自制力太差了,我又想擺爛了”。

我用1個心理學“小套路”,終于喚醒兒子的上進心,自驅力上來了

越是這樣想時,越情緒内耗,也就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會越來越多,進而感到焦慮,感到無望,感到自己就這樣了,于是就真的不想努力了。

再來說說我之前的做法吧,孩子越是擺爛,越是狀态不好時,我越是叮囑:可不能這樣哦。一節課跑神沒關系,要是一天都跑神,以後不就更跟不上了,可得想想辦法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同時,我也跟着着急和焦慮,好像一節課沒好好聽,一個學期就完蛋了,就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了。

于是,連續幾天我會盯着同一個問題不停的詢問:聽課品質怎麼樣呀?還困不困了?可不能擺爛哦。

殊不知,我在數次強調要注重上課專注時,已經變相給孩子施加了很多壓力,隻會讓他更煩躁,更内耗,甚至更想擺爛。

一旦真擺爛和不上進時,孩子的内耗變成了死循環,越來越否認自己,越來越覺得自己無法做到,辜負了所有人的期待。

這時,要再不厭其煩地想方設法倒逼出來孩子的内驅力,讓孩子上進,簡直是癡人說夢。

我用1個心理學“小套路”,終于喚醒兒子的上進心,自驅力上來了

明白這個底層邏輯關系後,我就停止了唠叨和過度關心,隻是傾聽,隻是幫助孩子捋清現狀,試着去了解他的感受。

當他跟我說狀态不好時,學習有點心不在焉時,我是這樣“套路”孩子的:

好好接受現在的狀态。沒有人能做到一直全神貫注,跑神是正常的呀,當你跑神時,不要自責和慌亂,盡量将自己狀态拉回來,然後減少分神影響就已經很不錯了。

孩子聽了我的話後,就沒那麼自責了,情緒也就慢慢好起來了,emo間隔的時間越來越短,對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濃了。

我用1個心理學“小套路”,終于喚醒兒子的上進心,自驅力上來了

心理學中有一句名言:未經你同意,沒人能讓你自責。

是的,孩子的大部分焦慮和困擾都源于自己的非理性思考和認為。但沒有人能真正打垮你,除了你自己,也沒有人能否認你,隻有你自己。

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不想上進,而是沒有信心自己能做到。更直白地說,是自己的胡思亂想和否認自己,把自己的志氣摧毀的。

讓孩子主動學習,讓孩子擁有自驅力的前提是孩子要有足夠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到,而不是時不時懷疑自己和否認自己,動不動就内疚和自責,覺得自己真是菜呀。

從心理學中來看,能管理好自己情緒和焦慮的孩子,學習同樣能很好應對。充足的睡眠,堅持鍛煉,對自己寬容一點,這些都是培養自驅力的前提,也是正向的自我回報。

這幾天,我經常會用“VAVE“來自我對話:

W是追溯,這是誰的生活?誰應該為之負責?

A是陪伴,時刻記住是自己幫孩子忙的,不是添麻煩和指揮的;

V是視角,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站在大局上去看眼前的問題;

E是探索焦慮,用提問的方式去嘗試觸碰孩子内心的焦慮和想法。

神奇的是,當我這麼做時,孩子在處理情緒時的能力越來越好,調節能力越來越快,投入學習的時間也越來越多。

威廉·詹姆斯說:我所同意關注的事物,構成了我的經曆。

當父母不斷成長,不斷學習,不斷保持成長的姿态,就能幫助孩子相信他是有能力做好所有事的,他的狀态一直很好,有些可能做不到,但一定有些是可以做到的。

這不就是足夠好的父母和足夠好的孩子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