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退休後,不管你多有錢,也别幫兒女這“三種忙”

退休後,不管你多有錢,也别幫兒女這“三種忙”

生活中有很多老人,一輩子為兒女忙碌,到老了卻出力不讨好。甚至生病的時候連看病的錢都沒有,開口跟兒女要的時候卻遭到拒絕和被嫌棄,這樣的事情并不少。

很多老人想不明白,我這是養了群“白眼狼”嗎?為什麼别人家兒女孝順,晚年幸福,卻唯獨自己的晚年過得這般凄涼?

俗話說: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而孩子的家從來都不是父母的家。每一位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這種愛是無私的。但是孩子成家之後,他們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後,有些時候他們會優先去照顧自己的小家。

而這個時候,父母已經老了,身體在走下坡路,退休後唯一的收入來源隻剩終身俸。這個時候,老人一定要未雨綢缪,力所能及地去幫扶子女,更重要的是先照顧好自己,為自己的養老生活早做打算。

人老了,要想有個幸福晚年,無非就是守好這兩點:一個是健康的身體,一個是足夠的養老錢。

下面這幾件事,退休後就不要再幫子女做了:

01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的老窩,不能為兒女賣老房

老無所居,居無定所的晚年,是最凄涼的。

小區裡的蘇姨,前幾年為了給兒子換大房子,把自己的兩房間買了,就為了給他兒子在上海買一套大套三。原本是想着自己過去幫他們帶孩子,晚年就在兒子家養老的,卻沒想到因為婆媳不和,跟兒媳婦不對脾氣,如今想回來卻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

她在兒子家任勞任怨,幫他們帶孩子,洗衣做飯,心甘情願地做一個免費保姆,但即便是這樣,兒媳婦還算橫挑鼻子豎挑眼,對她各種的不滿。

年輕人和老年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同住一個屋檐下久了,難免就會有各種沖突,再加上婆媳關系難相處,長此以往,對老人的身心都會是一種煎熬。

蘇姨想回來,但是老房子已經賣了。

蘇姨不無感慨地說:千萬不要為了兒女賣房,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的老窩。在自己家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在兒女家,你要時時處處考慮他們的感受,看兒媳婦的臉色,人老了,這種寄人籬下的感覺真不好受。可是,還能怎麼辦?

02未雨綢缪,别掏空老底給兒女

王爾德說:在我年輕的時候,曾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現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這個社會,有錢的時候,你說什麼話,别人都說你說得對。但是當你沒錢的時候,你說的話,兒女都不一定願意聽。人性就是這樣的現實。

任何時候,任何年紀,錢是一個人在這個社會生存的立身之本和底氣。

生活中有一些老人,為了兒女把所有的積蓄都花光,甚至為了兒子成家不光花光老本,還要借親戚朋友的錢,幫兒子買房買車。

身邊這種老人并不少,劉叔有2個兒子,年輕的時候他開貨車,老伴在廠裡上班,老兩口省吃儉用攢了30多萬,為了給兒子娶上媳婦,一人給了15萬,又跟親戚朋友借了10多萬,才算是給兩個兒子付上了首付,置辦上了新家。

劉嬸退休以後就去給大兒子家看孫子,看完老大家的接着看老二家的,看完老二家,老大家又生了二胎,這些年劉嬸一直忙碌奔波在兩個兒子家,幫他們看着孩子,做着家務任勞任怨的付出。

劉叔也沒有閑着,年紀大了不能開貨車了,就跟着鎮上的磚廠每天出工壓磚,搬磚,快60歲的人了靠着出大力賺一些生活費。

但即便是這樣的付出,也并沒有換得兒女的感恩和尊重,相反兩個兒子兒媳時常會因為一些瑣事挑剔二老偏心,嫌棄老人帶孩子帶的不好,做飯做的不好吃,連洗的衣服都嫌棄洗的不幹淨。

去年的時候,劉叔查出肺癌,醫生說發現得早,治好可以活5~10年沒有問題。但是這筆手術費用大概需要10~15萬,兩個兒子你推我我推你,沒有一個願意給老人出這筆錢。

兩個兒媳婦更是火上澆油,不給公婆好臉色,嫌棄他們人老事多,是累贅。

兩位老人氣得老淚縱橫,直言:下輩子養驢也不會再養兒子。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給兒女,但是又有多少兒女,在父母需要他們的時候設身處地的為父母着想呢?随着年齡的增長,老人的身體在走下坡路,退休以後,失去賺錢的能力。大部分老人的收入來源就僅靠終身俸來維持生活。

人老了,一旦身體有病,連手術費都支付不起,這個時候如果再反過來跟兒女們開口,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是以,任何時候,老人都要為自己留條後路。幫助兒女的時候先以照顧好自己為前提,凡事量力而行,不要掏空老底。人老了,自己再不心疼自己,誰又會心疼你呢?

03懂得放手,兒女成家後别插手他們的家務事

生活中并不缺少因為父母過多幹涉,而導緻夫妻倆離婚的故事。

小區裡的馬阿姨精明能幹,早就給兒子準備好了結婚的一切。他把兒子的婚房特意買在了自己家對面,為的就是可以照顧兒子,當自己老了兒子也友善照顧自己。

在馬阿姨的一手操辦下,兒子也順利成家,跟當地的一位漂亮的姑娘順利結婚,但是婚後不到2年,馬阿姨的兒子就離婚了。

原因就是人家姑娘受不了馬阿姨的“事事周全”。

自從兒子結婚後,每天早上5點鐘,馬阿姨都會去兒子家準時給她們準備早飯,照顧他們吃完飯上班,然後幫他們洗衣服拖地,收拾家務。

原本馬阿姨以為這樣可以讓小兩口安心上班,但是兒媳婦卻覺着完全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好幾次跟馬阿姨說,内衣内褲不用幫她洗,但是馬阿姨卻以為是兒媳婦客氣,每次都搶着給她洗。

馬阿姨心疼兒子,從來不舍得讓兒子做一丁點家務,是以30多歲的人下了班之後,不是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就是在電腦前打手機。

兒媳婦看不慣,說他兒子幾句,馬阿姨反倒責怪兒媳,不懂得心疼自己的老公。

一次忍,兩次忍,眼看着自己的老公被自己的婆婆像孩子一樣照顧着,像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人家姑娘後來就離婚了。

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獨立,不喜歡自己的私生活被幹涉。尤其是現在的兒媳婦,有幾個能受得了婆婆的批評的?是以聰明的父母在兒女成家後,都要懂得适當放手。

即便是偶爾管管,也有知道凡事先批評自己的孩子,女婿和兒媳婦是人家的孩子,有錯也有人家的父母管。

懂得少摻和兒女家事的父母才是聰明人。有那個時間,養養花種種菜,出去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多好。

寫到最後: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把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給兒女,哪怕自己已經退休了,兩鬓蒼蒼,也還是想為子女無私的付出,就是希望兒女們過得好,這些父母無私的愛讓人感動。

但是,老人們的付出也應有一個度,這個度就是以照顧好自己為前提。隻有自己活得好,子女才會以你為榮。

如果為了兒女而掏空自己,讓兒女以為這些都是你理應當該為他們做的,他們就會不懂感恩,甚至變本加厲地“啃老”,做出一些不孝的行為,傷了老人的心。

正所謂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退休後請學會适當地“自私”,凡事多為自己考慮,給自己留出足夠多的養老錢,有自己舒服的老屋,拉上陪伴了自己一輩子的老伴,養養花,種種菜,好好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