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内容團隊編輯
茶,包括白茶、綠茶、黃茶、黑茶、紅茶和烏龍茶等,是全球僅次于水的第二大常見飲品,也是中國人“開門七件事”之一(柴米油鹽醬醋茶)。
中國人喝茶可謂曆史悠久,唐朝陸羽所著的《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
在以前,喝茶可能隻是一種習慣。而如今,随着更多研究開展,科學家發現,喝茶可能是健康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可以在很多方面對健康産生促進作用,包括改善免疫和認知功能,降低癌症、心髒代謝性疾病(CMD)風險。

圖檔來源:123RF
茶葉中含有什麼物質?
茶葉中含有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等多種物質。
茶多酚在茶葉中含量最多,包括黃酮類化合物、兒茶素等。
黃酮類化合物,是天然存在的具有抗氧化特性的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有助于中和自由基,而自由基可能損傷體内的元素,如遺傳物質和脂質等,并導緻慢性疾病。
兒茶素中最主要的是EGCG(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有多項研究顯示,EGCG在抗癌、抗氧化和調控糖脂質代謝等方面均能發揮積極作用。
咖啡因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具有提神醒腦的功效;茶氨酸,可以讓茶葉鮮爽,更長時間抗疲勞。
圖檔來源:123RF
喝茶與免疫功能
喝茶可能有助于增強免疫系統功能,增加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不僅有助于降低感染引發的疾病風險,還可能會減輕疾病的嚴重程度。
已有多項研究顯示,綠茶、兒茶素可以降低病原體感染宿主的能力,幫助宿主的免疫系統更好地發揮功能,進而對抗病原體的感染。
此外,還有研究顯示,綠茶、兒茶素可以通過促進自我耐受、抑制自身抗原誘導的發炎攻擊和增強組織修複來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
喝茶與認知功能
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茶葉中含有的L-茶氨酸等物質,具有一定的減壓作用。經常喝茶,包括洋甘菊、薄荷等涼茶,以及綠茶等,可以起到緩解焦慮,産生鎮靜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注意力,提高警覺性。
喝茶還有助于預防認知衰退,降低癡呆症風險。由于癡呆症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是以預防癡呆症的發生至關重要。據估計,全球40%-50%的癡呆症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預防。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喝茶與血管性癡呆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等癡呆症風險降低有關。
一項發表于《公共科學圖書館 醫學》(PLOS Medicine)、納入了365682名參與者的大型研究發現,相比于不喝茶的參與者,每天喝0.5-1杯、2-3杯和≥4杯茶,分别與癡呆症風險降低8%、8%和11%相關。
圖檔來源:123RF
喝茶與癌症
實驗室研究發現,茶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可能通過抗氧化、抗血管生成、抗炎機制以及改變腸道菌群等途徑,保護DNA免受癌細胞損傷,或幹預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等,起到預防癌症的作用。
有研究顯示,喝茶可能與結直腸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膽道癌、乳腺癌、皮膚癌、子宮内膜癌、肝癌和口腔癌等癌症風險降低相關。美國一項納入566位參與者的研究發現,相比于不喝紅茶的人,喝紅茶的人患皮膚鱗狀細胞癌的風險降低了40%。
此外,還有研究顯示,喝茶與癌症患者更好的生存有關。
一項發表于《英國癌症雜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納入了8900名I-III期乳腺癌女性參與者的研究顯示,相比于不喝茶的女性,每天喝2-3杯和>3杯茶,分别與參與者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5%和26%相關,與乳腺癌特異性死亡風險降低17%和20%相關。
圖檔來源:123RF
喝茶與心髒代謝性疾病
心髒代謝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有多項研究顯示,喝茶可能有助于降低成人心髒代謝性疾病的發生和進展風險。
一項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顧東風院士團隊發表在《歐洲預防心髒病學雜志》(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的研究顯示,每周至少喝3次茶有助于延年益壽,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風險。
與從不喝茶或沒有喝茶習慣的人相比,有喝茶習慣的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風險分别降低了20%和22%;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了15%。
還有研究顯示,每天喝1杯茶,分别與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風險降低2%和4%,中風風險降低4%,以及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5%相關。
日本的一項大型回顧性隊列研究則發現,每天喝6杯綠茶,與2型糖尿病風險降低33%有關。
圖檔來源:123RF
喝茶注意事項
盡管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喝茶對健康有益。但喝茶也有一些事項要注意,不然,不僅對健康無益,還可能有害。
首先,不能喝過燙的茶。因為水溫過高容易灼傷口腔以及食道粘膜,會增加患口腔癌及食管癌的風險。
其次,注意喝茶的濃度。特别是濃茶很容易刺激胃部,并加速胃酸的分泌,容易損傷胃部。
第三,喝茶時不要添加過多的糖或其它成分。過多攝入添加糖會對健康産生有害影響,增加癌症等多種疾病風險。
第四,要注意喝茶要的時間,不要空腹狀态下喝茶,特别是患有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的人群。空腹喝茶會引起不适感,這主要與茶中的咖啡因有關。過多攝入咖啡因會讓人感覺心悸、頭暈、手腳無力、恍惚等。
第五,不要睡前喝茶。睡前喝茶會使入睡變得困難,影響睡眠和第二天的精神狀态,有神經衰弱或失眠症的人要特别注意。
第六,不要用茶水服藥。茶中含有的物質可能與藥物産生反應,阻礙吸收,影響藥效,甚至改變藥性,對健康産生有害影響。
第七,不喝隔夜茶。隔夜茶由于放置時間太久,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茶水中的複雜成分也容易發生變化,喝後可能會引起胃腸道疾病。
圖檔來源:123RF
小結
總而言之,喝茶可以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建議,用水或茶替代含糖飲料,推薦成人每日飲水1500 ml-1700 ml。
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喝茶對健康有益,但不能将喝茶作為促進健康的主要方法,而應該采取多種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增強運動,不吸煙,不喝酒,保障睡眠等,隻有多管齊下,才能更好地通過生活方式改善整體健康水準,降低疾病發生和死亡風險。
參考資料
[1] Yuan Zhang, et al.,(2021). Consumption of coffee and tea and risk of developing stroke, dementia, and poststroke dementia: A cohort study in the UK Biobank. PLOS Medicine, DOI: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med.1003830.
[2] Maryam S. Farvid, et al.,(2021). Post-diagnostic coffee and tea consumption and breast cancer survival.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DOI: 10.1038/s41416-021-01277-1.
[3] Xinyan Wang, et al.,(2020). Tea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The China-PAR project.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DOI:https://doi.org/10.1177/2047487319894685.
[4] Klaus W.Lange, et al.,(2022). Tea and depression.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DOI:https://doi.org/10.1016/j.fshw.2021.12.032.
[5] Harold N.Graham, et al.,(1992). Green tea composition, consumption, and polyphenol chemistry. Preventive Medicine, DOI:https://doi.org/10.1016/0091-7435(92)90041-F.
[6] Klaus W.Lange, et al.,(2022). Tea in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disease: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evidence.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DOI:https://doi.org/10.1016/j.fshw.2021.12.034.
[7] From immune function and cognition to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cancer prevention – health benefits of tea revealed by researchers from across the globe. Retrieved May 4 ,2022,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50788
[8] Tea and cancer prevention 101. Retrieved May 4 ,2022,from https://www.mdanderson.org/cancerwise/tea-and-cancer-prevention-101-does-tea-prevent-cancer.h00-159460056.html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内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資訊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援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内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台。轉載授權請在「健康榨知機」微信公衆号回複“轉載”,擷取轉載須知。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健康榨知機 丨藥明康德團隊打造
微信号 : ey_global
▇ 關注我們,掌握新鮮有料的健康資訊
分享、點贊、在看,傳播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