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離婚,否則沒人給我養老了”,兒媳:自私之人,活該老無所依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别離婚,否則沒人給我養老了”,兒媳:自私之人,活該老無所依

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人都是為希望而活,因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

希望對人來說,不僅是指路的燈塔,而且是一種精神動力。

滿懷希望之人,不會迷失方向,不會厭倦生活,因為自己始終有追求,活着有奔頭。而失去希望的人,會迷茫,還會産生倦怠感。

人在做任何事的時候,在扮演任何角色的時候,都需要有希望加持才能做得更好。如果沒有了希望,比如對一份工作失去了希望,就極易産生“職業倦怠”。

婚姻也需要有希望的加持,如果沒了希望,同樣會産生倦怠感。如果希望被失望取代,更是會讓人想要逃離或放棄。

陷入這種婚姻狀态中的人,離婚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已經超出了“心理問題”的範疇了,并不是自己心理有問題,而是婚姻引發的問題一直存在,想要割舍的是外在的婚姻。

下面這個女人就是因為這種問題選擇了離婚,我們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别離婚,否則沒人給我養老了”,兒媳:自私之人,活該老無所依

東林老師,您好:

父母子女之間的愛,可以是無條件的,不管是父母善待子女,還是子女孝順父母,都是天經地義的事。

除此之外的其他人際關系,想要互相善待,都是有條件的。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彼此禮尚往來,才會心理平衡。

反之,如果你對我不好,我憑什麼對你好?

婆媳關系雖然類似于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但畢竟不是這種關系,想要互相善待,必須講條件,否則必然有一方會心理失衡。

就拿我和我婆婆來說,我一開始對她特别好,經常去看望她,給她買東西,給她錢,就像是孝敬我的親生父母一樣。如果她知恩圖報,也對我好,我們的關系肯定會很好。

隻可惜,她是個自私透頂的人。

我對她好,她理所當然接受。但是,從來不對我好。非但她自己不對我好,還總是慫恿他兒子作惡,想方設法算計我。

說得通俗一點,她是個隻願占便宜不願意吃虧的人。

我當然會心理不平衡,把錢扔水裡還會有水花呢!扔到她身上,卻連一點響聲都沒有。

更過分的是,她兒子本來把賺的錢交給我了,她卻私下裡給她兒子支招,讓他找各種借口問我要錢,總之就是不想看到我占一點便宜。

光是一個這樣的婆婆,就已經讓我很不舒服了,怎奈她兒子也被她教成了壞人,既沒有好婆婆又沒有好丈夫的婚姻,我留着有何意義?

聽說我要離婚,她慌了,急忙跑過來阻止我:“别離婚,否則就沒人給我養老了!”

看到了吧!她想到再也占不到便宜的時候,才裝出一副很委屈的樣子挽留我,好像是我蠻不講理非要離婚一樣。

她這句話的目的昭然若揭,隻是想讓我繼續給她當保姆,繼續扶貧,繼續做她的搖錢樹和出氣筒。既然我能看透她的陰謀詭計,我更得離婚。

我說:“自私之人,活該老無所依!”她或許意識到用“裝可憐”的方式留不住我了,于是就翻臉不認人,跟我算賬,言外之意是讓我的人離開,不住帶走任何财産。

我已經吃了那麼多虧,我不可能在離婚的時候還讓自己吃虧。她不讓我好過,我憑什麼讓她好過?如果說我争取屬于我的财産會讓她有割肉之痛,那我更是要死磕到底。她作惡了那麼久,必須要付出代價。

“别離婚,否則沒人給我養老了”,兒媳:自私之人,活該老無所依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好婆婆和惡婆婆的差別:前者教兒子護妻,後者教兒子作惡。

好婆婆首先是好母親,好母親的标志是會做人,通情達理。在兒媳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她們會要求兒子必須善待兒媳,必須懂得護妻。即便兒媳有問題,她們頂多會據理力争,而不會作惡。

惡婆婆首先不是好母親,她們的标志是不會做人,蠻不講理,貪得無厭,情商低,愛占小便宜。兒媳有問題,她們會鬧翻天;兒媳沒問題,她們會倚老賣老,算計兒媳,教兒子作惡。即便最後鬧到離婚了,她們依舊蠻不講理,隻想讓兒媳淨身出戶。

從好婆婆和惡婆婆的差別不難看出,那位讀者的婆婆是惡婆婆。在她眼中,兒媳隻不過是為她所用的“工具”,她根本沒把兒媳當人看。

女人攤上這樣的婆婆本就痛心,如果再加上男人按照婆婆的要求作惡,會痛上加痛,肯定會喪失對婚姻的希望。這種情況下,唯有離婚才能讓自己解脫,才能讓自己重新活過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