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点上面『关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希望对人来说,不仅是指路的灯塔,而且是一种精神动力。
满怀希望之人,不会迷失方向,不会厌倦生活,因为自己始终有追求,活着有奔头。而失去希望的人,会迷茫,还会产生倦怠感。
人在做任何事的时候,在扮演任何角色的时候,都需要有希望加持才能做得更好。如果没有了希望,比如对一份工作失去了希望,就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婚姻也需要有希望的加持,如果没了希望,同样会产生倦怠感。如果希望被失望取代,更是会让人想要逃离或放弃。
陷入这种婚姻状态中的人,离婚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已经超出了“心理问题”的范畴了,并不是自己心理有问题,而是婚姻引发的问题一直存在,想要割舍的是外在的婚姻。
下面这个女人就是因为这种问题选择了离婚,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
东林老师,您好:
父母子女之间的爱,可以是无条件的,不管是父母善待子女,还是子女孝顺父母,都是天经地义的事。
除此之外的其他人际关系,想要互相善待,都是有条件的。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彼此礼尚往来,才会心理平衡。
反之,如果你对我不好,我凭什么对你好?
婆媳关系虽然类似于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但毕竟不是这种关系,想要互相善待,必须讲条件,否则必然有一方会心理失衡。
就拿我和我婆婆来说,我一开始对她特别好,经常去看望她,给她买东西,给她钱,就像是孝敬我的亲生父母一样。如果她知恩图报,也对我好,我们的关系肯定会很好。
只可惜,她是个自私透顶的人。
我对她好,她理所当然接受。但是,从来不对我好。非但她自己不对我好,还总是怂恿他儿子作恶,想方设法算计我。
说得通俗一点,她是个只愿占便宜不愿意吃亏的人。
我当然会心理不平衡,把钱扔水里还会有水花呢!扔到她身上,却连一点响声都没有。
更过分的是,她儿子本来把赚的钱交给我了,她却私下里给她儿子支招,让他找各种借口问我要钱,总之就是不想看到我占一点便宜。
光是一个这样的婆婆,就已经让我很不舒服了,怎奈她儿子也被她教成了坏人,既没有好婆婆又没有好丈夫的婚姻,我留着有何意义?
听说我要离婚,她慌了,急忙跑过来阻止我:“别离婚,否则就没人给我养老了!”
看到了吧!她想到再也占不到便宜的时候,才装出一副很委屈的样子挽留我,好像是我蛮不讲理非要离婚一样。
她这句话的目的昭然若揭,只是想让我继续给她当保姆,继续扶贫,继续做她的摇钱树和出气筒。既然我能看透她的阴谋诡计,我更得离婚。
我说:“自私之人,活该老无所依!”她或许意识到用“装可怜”的方式留不住我了,于是就翻脸不认人,跟我算账,言外之意是让我的人离开,不住带走任何财产。
我已经吃了那么多亏,我不可能在离婚的时候还让自己吃亏。她不让我好过,我凭什么让她好过?如果说我争取属于我的财产会让她有割肉之痛,那我更是要死磕到底。她作恶了那么久,必须要付出代价。
东林夕亭情感建议:
好婆婆和恶婆婆的区别:前者教儿子护妻,后者教儿子作恶。
好婆婆首先是好母亲,好母亲的标志是会做人,通情达理。在儿媳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她们会要求儿子必须善待儿媳,必须懂得护妻。即便儿媳有问题,她们顶多会据理力争,而不会作恶。
恶婆婆首先不是好母亲,她们的标志是不会做人,蛮不讲理,贪得无厌,情商低,爱占小便宜。儿媳有问题,她们会闹翻天;儿媳没问题,她们会倚老卖老,算计儿媳,教儿子作恶。即便最后闹到离婚了,她们依旧蛮不讲理,只想让儿媳净身出户。
从好婆婆和恶婆婆的区别不难看出,那位读者的婆婆是恶婆婆。在她眼中,儿媳只不过是为她所用的“工具”,她根本没把儿媳当人看。
女人摊上这样的婆婆本就痛心,如果再加上男人按照婆婆的要求作恶,会痛上加痛,肯定会丧失对婚姻的希望。这种情况下,唯有离婚才能让自己解脱,才能让自己重新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