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人不願兒子一家4口回家過節:“大人懶惰,小的難管,太受罪”

老人不願兒子一家4口回家過節:“大人懶惰,小的難管,太受罪”

季羨林在散文《永久的悔》中寫道:“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自古以來最重要的一大美德。在古代,不孝敬的子女會遭到嚴厲的懲罰,别說走上仕途了,甚至得坐牢、流放。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那個時候的孝道,是愚孝,是完全順從。

到了現在社會,孝道也與時俱進了,要求的是孝敬父母。所謂孝敬父母,就是指子女要發自内心尊重父母,滿足父母的合理要求,盡可能保障父母的晚年。

多回家看看,有時間陪伴在自己的身邊,就是很多父母對子女的要求,這個要求并不過分,很合理,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老人不願兒子一家4口回家過節:“大人懶惰,小的難管,太受罪”

關于陪伴,《朗讀者》中是這樣說的:陪伴很溫暖,它意味着在這個世界上,有人願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

可是,陪伴父母,不是指一味地守在父母身邊就好了,更不是讓你帶着陪伴父母的旗号,名正言順回家啃老去,那算哪門子的孝道?

五一假期來臨,這是難得的可以陪伴父母的機會,可是,對有的父母來說,過年過節,都是在渡劫。

比如,對今年61歲的周阿姨來說,就兒子一家4口回家過節:“大人懶惰,小的難管,我出錢出力不讨好,太受罪了,還不如老兩口過,清閑又輕松。”

老人不願兒子一家4口回家過節:“大人懶惰,小的難管,太受罪”

01.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也無法忍受寂寞的晚年生活,總希望他們陪在身邊;

周阿姨的兒子今年36歲了,在省城工作上班,有一兒一女,一家4口居住在省城。

“自打有了兒子,當了媽,我就一直圍着他轉,要跟他爸一起工作賺錢,盡可能給他提供好的生活,攢錢給他娶老婆。要盯着他學習,督促他上進,希望他可以成才,能自食其力,讓我們放心。他結婚的時候,我們花了接近40萬,彩禮、婚房、辦婚禮的錢、蜜月旅行,這些錢把我們的老本都掏空了。”

這還沒完,孫子孫女出生了之後,周阿姨又伺候兒媳婦坐月子,幫忙照看孫子孫女,直到孫子滿了4歲,帶娃壓力大大減輕,兒媳婦就迫切希望公婆離開了。

老人不願兒子一家4口回家過節:“大人懶惰,小的難管,太受罪”

說到兒媳婦希望他們回老家的時候,周阿姨頗為不滿:“這不是過河拆橋嗎?我公婆在世的時候,可以是一直跟我們過的,直到離開人世,都是由我們伺候的,怎麼到了他們這裡,用完了我們,就要我們走呢?”

雖然不樂意,但是周阿姨也不想讓兒子為難,不想讓他們吵架,隻好收拾了東西,跟老伴一起傳回了老家。

回到老家後,周阿姨一開始很不适應隻有他們老兩口的生活,覺得無所事事,不知道該幹什麼,隻好老是給兒子打電話。實際上,她也沒啥想說的,隻是想聽到兒子的聲音。然而,兒子和兒媳婦就開始抱怨她了,說她打擾到了他們工作,讓她沒事别打電話,周阿姨感到慚愧,隻好盡可能不打擾兒孫,按下自己的思念。

老人不願兒子一家4口回家過節:“大人懶惰,小的難管,太受罪”

02.兒子被我寵壞了,回到家裡跟大爺似的,一直躲在樓上玩手機,回來跟沒回來沒啥差別;

既然周阿姨這麼想念兒孫,五一到來,這是跟兒孫團聚的好機會,為什麼周阿姨卻不希望他們回來?隻因兒子一家4口回來,與其說是來盡盡孝道,不如說是來啃老、給周阿姨添堵的。

今年春節期間,兒子一家4口就回了老家,在老家待了10天,可是,那一個星期周阿姨過得一點兒不高興,反而提到這件事情就來氣。

“他們臘月二十六到的,正月初六走的,在家裡待了10天,可是,我覺得我兒子跟沒回來沒多大差別,隻因我隻能在吃飯的時候看到他,甚至,有幾天吃飯,還得人把飯送上去。”

老人不願兒子一家4口回家過節:“大人懶惰,小的難管,太受罪”

周阿姨的兒子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了樓上,幹一件事情,那就是打遊戲。

周阿姨喊他幫忙幹活,拆洗一下厚重的被子,兒子當作沒聽見,喊急了就囔囔着“你就不能讓我歇歇?你知道我平時上班有多累嗎?好不容易放個假,你還讓我幹活。”

親戚來到家裡,周阿姨也需要三催四請,才能讓兒子不情不願地下來見親戚,還心不在焉的,讓周阿姨覺得很不好意思。

兒子回來十天,不僅不幹家務活,甚至連陪父母唠嗑一會兒的興趣都沒有,是以,他的陪伴毫無品質,還給周阿姨氣受。

老人不願兒子一家4口回家過節:“大人懶惰,小的難管,太受罪”

03.兒媳婦很敏感,孫子孫女打不得罵不得,真的,太累人了;

“自己的兒子都喊不動,更何況别人的女兒呢?我兒媳婦特别敏感,說不得罵不得,一言不合就說我偏心,雙标,我哪裡惹得起?”

周阿姨想要把家裡的廚房、衛生間清洗一遍,希望兒媳婦幫忙,兒媳婦就生氣了:“兒子不舍得用,兒媳婦就往死裡用是吧!”

周阿姨準備年夜飯,做菜的時候忘記了兒媳婦不吃蒜的習慣,在幾道菜裡放了蒜,其中一道恰好是兒媳婦愛吃的,兒媳婦也生氣了:“媽,你是不是故意的,存心找我麻煩?”

老人不願兒子一家4口回家過節:“大人懶惰,小的難管,太受罪”

周阿姨無意間發現兒媳婦通過網購花了1萬給父母買年貨,心疼得直哆嗦,剛說兩句,兒媳婦就哭鬧起來了:“我為了孝敬你們,放棄了回娘家的機會,給父母買些東西都不可以嗎?我是嫁給你們兒子,不是賣給你家了。”

周阿姨不僅拿兒媳婦沒辦法,也拿孫子孫女沒辦法。孫子孫女調皮搗蛋,挑食,到處亂跑,周阿姨罵不得,更是打不得,不然,兒媳婦就要生氣了。

等到送走了兒子一家4口,看着空蕩蕩的家裡,周阿姨突然感覺,隻有老兩口的日子挺好的,是以,她并不希望兒孫回來了。

老人不願兒子一家4口回家過節:“大人懶惰,小的難管,太受罪”

04.父母老了,體諒他們一下,有能力多為他們做些事情,才是為人子女的本分。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而不是仗着父母不會跟自己計較就随便說話,甚至說出誅心的話傷害自己的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同時,也不能因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讓别人侮辱你的父母;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而很多人連最基本的養老送終都做不到。

原生家庭,這四個字幾乎成為了原罪,很多人一遇到事情就把原因歸咎到原生家庭上,認為是父母欠了自己,可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父母并不欠你什麼,他們雖然不富裕,能力一般,但是也盡了力疼愛你,撫養你,就沖這點,你就有義務盡到孝敬父母的責任。

父母老了,體諒他們一下,有能力多為他們做些事情,才是為人子女的本分。再者,言傳身教,你若是不孝敬父母,被子女看在眼裡,你老了之後,子女有樣學樣,你都沒嘴說人家。

老人不願兒子一家4口回家過節:“大人懶惰,小的難管,太受罪”

END.

今日話題:你認為什麼樣的孝敬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孝敬?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