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門頭溝大峪中學成立AI應用場景實踐中心 英語特級教師3D虛拟人亮相

作者:星星飛翔

5月11日,“教育+人工智能”專題研讨會在門頭溝區大峪中學舉行。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現場獲悉,大峪中學嘗試數智賦能學校新發展,觸發教育新質生産力,學校成立AI應用場景實踐中心,将“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場景帶到課堂。在AI應用場景展示環節,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上使用智能語音評測技術,國文老師利用智能批改技術對學生作文進行批改,數學課上學生用AI智能筆進行課堂練習。值得注意的是,以大峪中學校特級教師王桂英老師量身定制的3D虛拟人亮相,現場進行課程教學講解。

門頭溝大峪中學成立AI應用場景實踐中心 英語特級教師3D虛拟人亮相

首先,與會人員來到京西智谷科技園進行參觀。“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位于中關村門頭溝園内,是北京首個面向企業提供普惠算力的人工智能訓練算力平台,由中關村發展集團、門頭溝區政府和華為三方共同合作建設。三方為此合作成立了“京西智谷”人工智能生态創新中心,面向多樣化場景和共性技術開展研發,打造自主可控、開源開放、安全高效的國産軟硬體算力叢集,支援運作千億級别參數大模型,并與中國算力網絡建設遙相呼應,力争成為北方智能算力樞紐。

門頭溝大峪中學成立AI應用場景實踐中心 英語特級教師3D虛拟人亮相

随後,與會人員來到門頭溝大峪中學進行考察。學生們正在上一節特殊的“科技英語課“,教學内容為“創新Innovation的主題讨論”。在課堂中,教師借助“AI豆包助教”進行實時互動,幫助學生了解“創新”具體内涵。教師使用了智能語音評測技術,實作了在普通教室内全班學生同時開展包括跟讀、朗讀、聽寫等形式的人機互動的聽說練習,并形成評價回報,彙總資料進行了過程性學情分析。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随時掌握學情的變化,了解班級共性錯誤和學生個性化問題,讓英語學習提質增效。

門頭溝大峪中學成立AI應用場景實踐中心 英語特級教師3D虛拟人亮相

另外一節高一年級的國文課,學習内容為議論文寫作。課堂上,教師利用智能批改技術及時進行了作文批改,大幅度縮短了作文批改的時間,可以直接課上講評作文,并且生成綜合性的分數。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進行自定義修改,從不同的次元進行評價,系統會給出寫作建議。最終以雷達圖的形式直覺展現,能讓學生更好地知道自己作文進步的方向。

門頭溝大峪中學成立AI應用場景實踐中心 英語特級教師3D虛拟人亮相

在“解三角形”的數學課上,學生每人有一個AI智能筆,融合了手寫識别、智能批改等技術。學生通過智能筆進行第一輪的課堂練習時,不改變學生紙筆作答習慣,同時可以立即得到回報,了解自己的正答率和錯誤題目及詳細解析。教師可以實時檢視學生作答進度、作答筆迹和批改結果,便于教師針對班級錯題率高的習題進行精準講評。教師根據課堂時間選擇課堂練習或是布置為個性化作業,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品質。

值得注意的是,以大峪中學特級教師王桂英老師量身定制的3D虛拟人亮相,進行課程“Running and Fitness”的教學講解。“門頭溝區特級教師數量少,為了充分發揮優質師資的輻射作用,根據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正在開發‘特級教師數字人’,助力教學資源的均衡擴優。”門頭溝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計劃推進特級教師虛拟人的高階應用,推進可互動的智能答疑系統。未來學生不僅可以通過文字,也可以利用語音、拍照等方式,實作和老師一樣的互動。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蒲長廷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楊益

編輯/葉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