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有酒 也有故事‖五一節來品酒聽故事吧

《海陽文藝微刊 》第202期

我有酒 也有故事‖五一節來品酒聽故事吧

海陽市作家協會主辦

主 編:孫海雲

執行主編:陳 平

勞動節意義

勞動之手點燃生命之光,平凡之路構築偉大夢想。穿梭保利社群,曆經春夏秋冬,每一次努力都曾收獲喜悅,前行之路,堅持為幸福鋪路。他們不是聚光燈下的主角,沒有站在舞台中央,受萬人矚目,可這從未減弱他們對工作的熱情,他們是和院之家幸福的守護人,與幸福的每一次精彩邂逅,都離不開他們幕後的辛勤付出!

我有酒 也有故事

文/黎英

自從方圓有了酒和酒窖後,一直想寫一篇有關酒的文字,沒想拖至今日才提筆。

酒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基本上每個家庭或多或少都要喝點酒。酒是世界五谷雜糧的精髓,也是中華美食文化的催化劑,更是大陸民族禮儀和文明的載體。

無論是傳說中的盤古開天辟地,還是神仙世界的玉帝宴請,或是人世間的婚嫁添子、宴席嘉賓,似乎都離不開酒。

泱泱華夏,飛躍了五千多年的曆史,釀酒的工藝、喝酒的習俗也延續了五千多年。這期間,釀酒工藝的不斷創新,勸酒詞的不斷翻新,使酒文化在恢弘曆史的長河浪濤中,蕩氣回腸、源遠流長,就像山路十八彎綿長蜿蜒到今天。看現代人的生活,尤其是喜宴,更是缺不了酒,這“無酒不成席”,說地還真是透徹。

酒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相聚言歡,還是開懷暢飲,或是成就一段良緣佳配......都離不開酒,似乎有酒,才有氣氛和情調。

酒在飯桌上,既能緩解情緒,讓人微醉或是灑脫,也能讓人在困境中獲得短暫的逍遙和解脫,更能讓人在祥和的氛圍中增進友情、化解煩惱、遺忘不快,但最可怕的也能讓醉酒駕車者,導緻意外事故的發生,甚至車毀人亡……

中華民族自古底蘊深厚,酒文化代代傳承,不但酒的釀造工藝在創新,酒的品質也在不斷提升,就連存酒的器皿也在日益翻新,造酒的材質更是名目繁多。高山峽谷、溝壑曲徑、平原川地、大棚栽種,處處好像都有可取的材質。什麼枝繁葉茂間,高粱葡萄地,瓜果蔬菜園,皆有自然的精華,它們曆風雨成長,經傳統釀造後入窖深藏,散發着純粹的酒香味,每次到方圓金鼎地下酒窖參觀,看那裡橡木桶儲存的酒和石子堆砌的畫面,就會深感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萬古留長。

我有酒 也有故事‖五一節來品酒聽故事吧

酒文化順應着改革創新的時代潮流,不斷傳承着民族文化的底蘊,在繼承傳統釀酒工藝的前提下,融合了中國古文化的多種元素,也賦予酒更多現代化的包裝方式,各種瓶裝造型的包裝,形成了金鼎獨特的酒文化。有些酒,酒質醇香,專供宴會、慶典用,如“生命之水”;有些酒象征着福運吉祥、事業有成,如幹紅系列、吉恭達斯、霞多麗等。有些酒,僅用于商務交往,是探親訪友、贈送收藏的佳品。

方圓好多禮盒酒在包裝上采用了精美高檔的純木盒包裝,也有墊白絨或紅、黃綢緞襯底的,看似簡單,卻盡顯尊貴。

酒是方圓新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酒文化也是方圓企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擴大企業聲譽,凝聚員工力量方面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方圓的酒,已經滲透到了職工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家庭聚餐和宴會上必不可少的飲品。公司的各種餐飲會議和大型招待會,都離不開金鼎酒業自制的酒,可謂名目繁多,種類齊全。可供飲,可品鑒,可為之抒豪情,可為之展神韻。

我這個人不習慣喝酒,也不會品酒,骨子裡其實是不喜歡酒的,但作為世俗的一分子,我的生活裡似乎也是離不開酒的,尤其是烹饪肉食,一旦無酒當佐料,就難以去除腥味。我對酒的品質也不甚了解,感興趣的僅是酒的潮流和文化及包裝,那些精美的包裝設計不僅能在外觀上吸引人的眼球,而且能給聚餐小酌添之氣氛,能給賓客帶去美的視覺享受,尤其是研制的新産品新包裝,就會成為人們飯桌上的談資,那種或濃或淡的酒味似乎纏繞着聊天的話題,尤其是嗜酒的男性。

我對酒不感興趣,也不願意品嘗,關注最多的僅是包裝。自從方圓有了酒産業,我才知道了長城幹白、張裕幹紅......上超市購物,我會順便看看貨架上的金六福、泸州老窖、劍南春、五糧液、茅台、汾酒、洋河、國窖、水井坊、牛欄山、古井貢酒等等,這些酒包裝都很精緻,但不知銷路如何?無論是白酒還是紅酒,銷售都要依靠品牌形象和文化的支援,否則是很難打開銷路的。

堪稱白酒鼻祖的茅台,産于大陸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曆史,其悠久的釀造曆史和獨特的釀造工藝,及其上乘的内在品質和深厚的釀造文化,讓茅台一躍成為國酒,它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并稱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曾經看過一篇報道,周總理在宴請尼克松總統時說:“長征路上,茅台酒是我們包醫百病的良藥,洗傷、鎮痛、解毒、治傷風感冒……”由此可見,茅台的品質和功效的确非同一般,可惜,如此好酒,我卻享受不了。曾在婚慶宴會上喝過一口,感覺不如喝飲料來地痛快。有人說好酒對人的刺激小,不上頭,不辣喉,不燒心。我不喝,也不懂,更不願品嘗,實質上是不喜歡喝酒,更談不上懂酒了。

中國的三大國酒,是茅台、五糧液、劍南春。“茅五劍”就是中國高端白酒的代名詞,主要展現在悠久的曆史文化、成熟獨特的釀造工藝、高端科技的品質品牌等許多方面。

我有酒 也有故事‖五一節來品酒聽故事吧

我的祖輩不擅長喝酒,且家境也不寬裕,自然與酒少緣;我的爺爺如此,我的父親也如此,最多逢年過節時喝點極少量的藥酒,我們姊妹中也隻有我弟能喝點酒,有時醉的也是他,這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現象。

酒作為一種飲品,少飲則強身健體,提神補氣;多喝則損身傷體,是以我很反對酗酒,建議慢品少飲。我一貫的做法是不勸酒,能喝就喝點,不能喝就量力而行,不為難自己,也不為難别人。如果飲酒出事,有四種情況,勸酒者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首先是強迫性地勸酒。比如用“不喝不夠朋友”、“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不會喝酒,前途沒有”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在對方已喝醉、意識不清、沒有自制力的情況下,仍勸其喝酒的行為;

其次是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比如明知對方身體狀況,仍勸其飲酒誘發身體疾病等;

第三是未安全護送醉酒者。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酒友沒有将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最後是酒後駕車未勸阻,導緻發生車禍等事故損失的。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生活中處處需要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和家人,奉勸愛喝酒的朋友:一定要掌握分寸,不要多喝酒。

酒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不少的文人學士留下了鬥酒、寫詩、作畫、養生、餞行等酒神佳話。酒文化在文學藝術、醫療衛生、工農業生産、政治經濟各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響作用。

在數千年的曆史發展中,酒在一定程度上和文化的發展是相通的。史料記載,酒最早是野果落地自然發酵而成的。是以,酒的出現不但展現了人類的文明,也是大自然的傑作。自古才子佳人、文人墨客喜飲酒賦詩;江湖俠客愛以酒會客;士大夫則以酒待客;平民百姓或賀喜或送别,都會借酒助興,在酒杯交相輝映的那一刻,酒文化賦予酒的靈性,豐富着味蕾,滋養和滲透着五髒六肺......

無論是日常在家适量的飲上一點,還是宴請或聚會時熱熱鬧鬧品上一杯,都是非常美好的事,但飲酒适量才是最完美的,千萬不要貪杯!不要以酒成歡,以酒忘憂,以酒壯膽。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甫《獨酌成詩》:“醉裡從為客,詩成覺有神。”蘇轼《和陶淵明〈飲酒〉》:“俯仰各有态,得酒詩自成。”楊萬裡《重九後二月登萬花川谷月下傳觞》:“一杯未盡詩已成,湧詩向天天亦驚。”王維喝酒吟出“西出陽關無故人 ,勸君更盡一杯酒”,卓文君喝酒吟出“今日鬥酒會,明日溝水頭”,還有“貴妃醉酒”等。南宋政治詩人張元年說:“雨後飛花知底數,醉來赢得自由身。”以上酒醉吟出的傳世佳作,在中國詩史中俯拾皆是。酒與詩,從此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有酒 也有故事‖五一節來品酒聽故事吧

随着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對文化的追求也越來越高,酒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給人們的生活增添着豐富的色彩。

唐朝的詩人,多借酒抒發家國民恨,而宋詞的詞人多以個人生活展現酒文化,酒與宋人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的。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喝酒吟出“沉醉不知歸路”、“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豪放派詞人的酒,多是豪邁或悲壯的濁酒。故友相逢,濁酒一杯,淡盡萬千事,所有的灑脫和豪邁,都在這杯濁酒中。如:“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又如“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将士離家千萬裡,歸期無望,對家鄉的想念,都付諸在一杯濁酒中。也許,濁酒的強勁可以沖淡詞人對家的思念,亦或許醉後才有夢中的家園。

酒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與酒相關的人物真事數不勝數,而“酒”也成為中國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典故就是代表。

相傳,儀狄發明酒後,大禹喝了感歎:“如此之美物,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話未冷,其後世子孫夏桀就“作瑤台,罷民力,殚民财,為酒池糟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于是,夏亡,桀為商湯所放逐,商朝建立。可商朝仍未吸取教訓,到了殷纣王,更是變本加厲,以酒為池,劃船而豪飲,爛醉時,集三千男女而裸舞,最終,國也為之而亡。可見,酒不僅能導緻國亡,還能讓人誤事,丢了性命。

齊桓公醉酒,丢了帽子,甚感羞恥,三天不上朝,恰逢糧荒,無人救濟災民,國将亂。慶幸的是,管仲自作主張,開糧倉,赈災民,救民于水火之中,救國于将亂之時。楚國與晉國戰于鄢陵,楚國敗。楚恭王召大司馬子反前來商議,準備再戰雪恥,然子反醉酒,無法前來。楚恭王隻得對天長歎,“天敗我也”,遂殺子反,班師回朝。大詩人賀知章,外出辦事,因醉酒觀花,以緻眼花落井,醉眠井底。

我有酒 也有故事‖五一節來品酒聽故事吧

酒可澆愁。如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如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如柳永“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如李清照“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這是酒後對人生的感歎,對自己的放縱,對處境的直面寫照......

酒可勞師。春秋時期,越為吳所敗。越王勾踐為了實作“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複國大略,鼓勵人民生育,并用酒作為獎品:“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越王伐吳前,越中父老獻美酒于勾踐,勾踐将酒倒在河的上流,與将士一起迎流共飲,士氣大振,戰為之勝。戰國時,秦伐晉,秦穆公欲犒勞将士,以鼓舞士氣,然酒醪卻僅有一鐘,秦穆公就将這一鐘酒倒入河中,與三軍共飲,将士甚感動,作戰異常勇猛。

酒可壯膽。史記記載,秦兵長途征戰,口幹舌燥,在陳倉鳳翔柳林遇一種浸泡了谷物、果子的西鳳酒。狂飲之,止渴生津,熱血沸騰,一鼓作氣,大勝而歸。漢高祖劉邦,年輕時樂善好施,人緣好。他不喜歡從事生産活動,從來不做家裡的農活,長大後在别人的舉薦下當了亭長,常常取笑和羞辱同僚。他喜歡喝酒,在酒鋪欠下很多債,喝醉了就躺酒鋪裡。酒鋪老闆見他身上常常出現怪異的龍紋,感到十分奇怪。每次他來喝酒,買酒的人都會增加許多。等到年底結賬時,酒家就把債務給他全免了。

後來,劉邦押解犯人去骊山服刑。犯人們在路上都逃得差不多了,劉邦估計要是到了骊山這幫犯人都得跑光,按照秦朝的法律,自己這個亭長會被處死,于是到了豐西澤就停下來喝酒。到了夜裡,他把犯人們的枷鎖都解開,并對他們說:“你們都各自逃命去吧,我也要逃得遠遠的了。”于是,多數犯人都逃了,隻有十幾個願意跟随他的。

劉邦喝得醉醺醺的,想從大澤中抄近路,便讓一個人走在前面探路。不一會兒,探路的回來告訴大夥說:“前面有條大蛇擋着路,我們還是換一條路走吧。”而醉酒的劉邦卻說:“大丈夫行路,怕個什麼!”于是自己帶頭走向前,一劍将大蛇砍為兩段,路就讓開了。劉邦走了數裡地,酒勁上頭,就躺在地上休息。跟在劉邦後面的人路過他斬蛇的地方,看見有一位老婦在那哭泣,便問老婦是何故。老婦說自己的兒子是白帝之子,化為白蛇出現在這裡,剛剛被赤帝的兒子殺了,故而哀哭。衆人以為這老婦人在欺騙他們,想教訓教訓她,沒想到這老婦人忽然間又不見了。衆人受了驚吓,趕緊跑去找劉邦,把這事告訴了他。劉邦聽說後心中暗自歡喜,衆人也越來越敬畏他。

我有酒 也有故事‖五一節來品酒聽故事吧

秦始皇曾經說過東南方向有天子之氣,于是東遊,意圖壓制住這股天子氣。劉邦懷疑是自己,便躲到了山裡。然而,他的妻子和朋友想去找他,每次都能把他找出來,這讓他感到很奇怪。妻子對他說,是因為他頭上有一朵雲,隻要找到了那朵雲就能找到他。劉邦聽了又驚又喜,而沛縣子弟們有的聽說了都想去依附他。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劉邦想想自己的奇遇,于是一狠心,也走向了反抗暴秦的道路。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他登高而号衆,最終取得天下,滅秦而建漢,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帝,廟号高祖。

劉邦原本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亭長,當他發出“壯士行,何畏!”的豪語之後,便再也不是那個混吃混喝的劉邦了。在秦末風雲突變、豪強逐鹿的亂世之中,劉邦也不願安于現狀,在決心起義之後再也沒有畏懼,他成為了真正的壯士。即使是在最後的日子裡,他還記得當年的豪情:“我以布衣之身,提三尺之劍奪得天下,這難道不就是我的命嗎?”

現實之中,我們應該像劉邦這樣,珍惜每一次機遇。劉邦不屈服于上天安排的命運,赢得了自己的天下,這不僅需要巨大的決心和勇氣,還需要機遇。當時必然會有很多像劉邦這樣的人存在,隻是劉邦在不斷的機遇之中成功了,是以我們現在才能提到他。

劉邦酒醉斬白蛇,舉義旗,滅秦而建漢。李白“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視君王如無物;嵇康于洛陽東市刑場,飲酒奏琴,更是視死如歸。

酒可化才氣。李白更是鬥酒詩百篇;蘇轼“得酒詩自成”;杜甫“醉裡詩成覺有神”;楊萬裡“一杯未盡詩已成”......酒量皆化成了他們的詩句,千古流傳。

酒可助俠情。如荊轲飲于燕市,酒酣而氣益震,而後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悲壯;如朱亥,酒後高歌赴戰場,借酒興逞豪俠氣,而後有“為救趙而揮金錘”的俠義;如樊哙立飲鬥酒,生啖豚肩,而後有“厲聲喝楚王,盡英雄氣”的膽量;如梁山好漢,“成甕吃酒,大塊吃肉”,而後有“替天行道”的豪邁;如武松大飲“三碗不過崗”,而後有“景陽崗上打大蟲”的勇猛......

這就是酒,中國的酒,見證着中國的曆史,流傳着中國的文化。可惜,古往今來,酒還是酒,山嶽人事卻不再是當初的原樣。

不僅詩詞和酒有淵源,在繪畫和中國文化特有的藝術書法中,酒神的精靈更是活潑萬端。鄭闆橋的字畫不能輕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與美酒款待,在鄭闆橋的醉意中求字畫者即可如願。鄭闆橋也知道求畫者的把戲,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誘惑,隻好寫詩自嘲:“看月不妨人去盡,對月隻恨酒來遲。笑他缣素求書輩,又要先生爛醉時。”“畫聖”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方可動筆,醉後為畫,揮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黃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畫”。“書聖”王羲之,酒醉後,揮毫而作《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而至酒醒時“更書數十本,終不能及之”。李白寫醉僧懷素:“吾師醉後依胡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飛驟雨驚飒飒,落花飛雪何茫茫。”懷素酒醉潑墨,方留其神鬼皆驚的《自叙帖》。草聖張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于是有其“揮毫落紙如雲煙”的《古詩四帖》。

我有酒 也有故事‖五一節來品酒聽故事吧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産、銷售、消費過程中所産生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曆史等酒文化現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質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飲酒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中國是酒的王國。酒,形态萬千,色澤紛呈,品種之多,産量之豐,皆堪稱世界之冠。中國又是酒人的樂土,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飲酒之風,曆經數千年而不衰。中國更是酒文化的極盛地,飲酒的意義遠不止生理性消費,遠不止口腹之樂,在許多場合,它都是作為一個文化符号,一種文化消費,用來表示一種禮儀,一種氣氛,一種情趣,一種心境。不僅如此,中國衆多的名酒不但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給人以美的啟示和力量的傳遞。每種名酒的發展,都包容着勞動者一代代的探索和奮鬥,甚至英勇和獻身,是以名酒精神與民族自豪息息相通,與大無畏氣概緊密相接。這就是中華民族的酒魂!與歐洲标榜的“酒神”,号稱伯仲。似乎可以認為,有了名酒,中國餐飲才得以升華為誇耀世界的飲食文化。

酒,作為客觀物質的存在,依附于人體,可謂變化多端。或熾熱似火,或纏眠夢萦,或柔軟如錦,或鐵骨铮铮,或豪氣朗朗,或英姿飒飒。它無所不在,它可敬可泣,它能讓人超脫曠達,也能讓人恃才放曠;它能讓人才華橫溢,也能讓人放蕩無常;它能叫人忘卻世間的煩惱,也會把人麻醉到神魂颠倒;它能讓人肆行無忌,也能讓人沉淪沮喪,它能讓人遊戲人生,也能讓人情真意切......

我不是喝酒之人,不懂喝酒的規矩和樂趣,但我認為: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隻要心裡有,茶水也當酒。無論是心情舒暢,還是忙于應酬,都應掌握分寸,不貪酒,才是風度。況且,喝酒喝的是一種心情,别讓醉酒影響了好心情,那就得不償失了。

你有酒,也許沒有故事。我有酒,卻也有故事。

記得某年春節後在上海,我平生第一次喝醉了酒。

那天主要是丈夫陪在身邊,還有幾個同僚,可以說都是一些沒有酒量的實在人,坐在酒桌邊的我,突然有個想法,就想測試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酒量?有多大的酒量?好做到心中有數。結果不試不知道,一試吓一跳。從此知道了自己是沒有酒量的人,就不願再沾酒了。通過這次試酒的經曆,我清楚了自己的酒量,也清楚醉酒後,腦子的通透和四肢的無力,尤其是說話,感覺口是心非,嘴巴僵硬,完全不受大腦控制,也知道了醉酒者的無奈和言不由衷。期間,我好像還給浙江的一位女同學打電話了,至今都覺當時說話嘴巴很僵硬,不受管教。後來躺了半個小時,才感覺意識清晰,頭不疼痛了。自此後,我基本半年沒有沾過酒,再後來,也就不願意再喝酒了......

酒作為實體,也是麻醉人的一種飲品,它能讓喝者興高采烈、放飛自我;也能讓拒者理性思維、堅守自我;它能讓嗜酒者擺脫束縛、膽大妄為;也能讓棄酒者冷酷厭倦、逃之夭夭......

現在的人們,養身意識提高了,喝酒的次數也在逐漸減少,尤其是喝酒勸酒立法後,喝酒的人就更少了,醉酒的人幾乎也不多。

人生看似簡單,卻承載着太多的情非和無奈,就像甘醇的酒,看似靜美,喝醉卻讓腸胃翻江倒海,生活的滋味,不全是甜言蜜語,誰心裡都有自己的故事,隻不過是無言而已。

我有酒 也有故事‖五一節來品酒聽故事吧

作|者|介|紹

我有酒 也有故事‖五一節來品酒聽故事吧

黎英

漢族,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曾任中學國文教師。個人辭條收錄于《中國散文家大辭典》。

多篇作品發表于《作家報》 《青年作家報》 《今日文藝報》 《齊魯晚報》 《中華作家》 《儒博》 《膠東文學》等報刊雜志。

多篇詩歌、散文收錄于《當代詩歌精選》 《當代散文精選》 《藝苑奇葩》 《中國散文經典》 《中國散文家代表作集》 《永遠的光輝》等叢書。

數篇詩作被“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陳列館”收藏。

出版散文詩歌集《遠方的太陽》,且在海陽作家專著精品展中榮獲一等獎,并被河南蘭考圖書館收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