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節團聚,怎麼喝酒才“健康”?這10條攻略請收好!

俗話說“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禮”。春節是阖家團圓、走親訪友的日子,免不了會把酒言歡,觥籌交錯。

不少已經“陽康”的人甚至覺得,好不容易“渡劫成功”,一定要好好High一把,喝個痛快!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有關喝酒的那些真相,以及春節期間如何“健康”地喝酒。

酒精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1類緻癌物”(确定緻癌物),可能導緻肝腎功能損害、記憶力下降、癡呆、高血壓、骨質疏松等各種健康問題。而喝醉一次帶來的健康損害,可能會持續至少6周[1]。

一項涉及全球數千萬人的研究發現,飲酒沒有“安全線”——隻要喝了,就會對健康産生不良影響,也沒有“哪種酒更健康”的說法[2]。

攻略一:能不喝,就不喝,哪怕一滴,有害無益。

很多人發現,喝混酒(交替喝幾種不同類型的酒)似乎更容易醉——确實如此!

喝混酒,一方面難以确定到底喝了多少,容易造成酒精攝入過量;另一方面,不同工藝、濃度和成分的酒混着喝可能會發生複雜的反應,加速體内酒精吸收,加大健康危害。

攻略二:如果一定要喝酒,盡量隻喝一種。

春節團聚,怎麼喝酒才“健康”?這10條攻略請收好!
春節團聚,怎麼喝酒才“健康”?這10條攻略請收好!

懷孕期間的女性應盡量避免飲酒,喝得越多,造成不良出生結局(如流産、早産、死胎等)的風險就越大。而備孕期女性可能已經懷孕而自己還不知道,是以,開始準備懷孕的時候,就别碰酒為妙。

哺乳期的媽媽如果喝酒,酒精會通過母乳喂給寶寶,對寶寶造成危害;同時會降低寶寶吃奶的量,不利于寶寶的健康成長。

攻略三:為了孩子,為了自己,(準)媽媽們一定不要飲酒。

很多人都知道:“頭孢配酒,說走就走”——吃了頭孢類抗生素後飲酒,會發生“雙硫侖樣反應”,導緻心肌梗塞、休克等嚴重後果。

事實上,甲硝唑、酮康唑、呋喃唑酮等藥物與酒精同時使用時,也可産生“雙硫侖樣反應”。而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及各類降壓藥、降糖藥、鎮靜催眠藥等常用藥若與酒精同時服用,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甚至危及生命。服用藥物的人應禁止飲酒,飲酒後也不要立刻服用藥物。

攻略四:自己正在吃藥——是一個很好的拒絕勸酒的理由哦!

春節團聚,怎麼喝酒才“健康”?這10條攻略請收好!
春節團聚,怎麼喝酒才“健康”?這10條攻略請收好!

那些吹得神乎其神的“醒酒糖、解酒藥”,其主要成分大多是一些植物提取物(如姜黃、枸杞、丹參、茯苓等),或者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可能會縮短“頭暈目眩”的時間,但也會讓你感覺自己“還能喝”[3]。

但不論是上述什麼成分,既沒有加快酒精代謝的作用,也不能降低酒精對身體的傷害。

攻略五:真的喝醉了,不如多喝水,勤排尿,然後好好睡一覺。

春節團聚,怎麼喝酒才“健康”?這10條攻略請收好!

一喝酒就“上臉”(臉紅),是由于體内的乙醛分解速度跟不上乙醇(酒精)的分解速度,造成乙醛這種明确的緻癌物在體内大量堆積,故長期飲酒可能增加患肝癌的幾率[4]。

是以,勸酒時,請放過那些容易“上臉”的人吧……

攻略六:一喝酒就臉紅?那真的别喝了!

春節團聚,怎麼喝酒才“健康”?這10條攻略請收好!
春節團聚,怎麼喝酒才“健康”?這10條攻略請收好!

不少成年人在喝酒時,喜歡讓孩子一起喝一點,或者用筷子蘸點酒讓嬰幼兒嘗嘗。

事實上,兒童各器官和神經系統還在發育中,對酒精的毒性更敏感,飲酒可能造成兒童智力發育障礙、癫痫、肝腎損害等多種嚴重後果,甚至留下終身後遺症。近年來,已經有不少這樣的新聞報道了(2歲男孩飲酒過量導緻呼吸衰竭死亡[5])。

攻略七:千萬别讓孩子喝酒!嘗一下也不行!

對于不少物品來說,可以使用酒精進行消毒。但是,把酒喝進胃裡,會逐漸代謝為二氧化碳和水,完全起不到預防和殺滅細菌和病毒的作用。

相反,喝酒還會抑制免疫系統,削弱呼吸道上皮細胞的屏障功能,讓人更容易感染[6]。

攻略八:剛剛“陽康”身體弱,盡量别喝了。

春節團聚,怎麼喝酒才“健康”?這10條攻略請收好!
春節團聚,怎麼喝酒才“健康”?這10條攻略請收好!

咖啡裡的咖啡因有利尿作用,會加重身體脫水,讓醉酒後更難受[7];茶水裡的茶多酚有抗氧化作用,但不能加速酒精代謝;蜂蜜中的果糖确實可以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濃度[8],但必須是大量的純蜂蜜才行,蜂蜜水的作用微乎其微;醋也不會參與酒精代謝的過程。

攻略九:喝醉已經很難受了,不要再喝這些沒用的東西來折騰自己啦!

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碳水或高蛋白的食物可以延緩胃的排空,進而延緩酒精的吸收[9],讓人“更難”喝醉。在喝酒前,可以吃些東西墊墊肚子(包括但不限于米飯、饅頭、雞鴨魚肉等)。

也可以喝一些酸奶、牛奶、果汁、湯水等,可以稀釋胃裡的酒精濃度,加速酒精排出。此外,醉酒後不建議用任何方式催吐,可能損傷胃粘膜引起大出血,或導緻呼吸不暢甚至窒息。

攻略十:喝酒前,先吃點喝點!

春節團聚,怎麼喝酒才“健康”?這10條攻略請收好!

最後,請記住“春節喝酒總原則”——不喝。

如果實在做不到滴酒不沾,那就——少喝點,别喝醉。

願各位都能度過一個平安健康的春節!

審稿專家:滕光菊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肝病内科副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Disturbing scans reveal how brain damage caused by alcohol carries on for up to SIX WEEKS after you stop drinking.4 April 2019

[2]GBD, 2016, Alcohol, et al. Alcohol use and burden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J]. Lancet, 2018.

[3]田英平,石漢文.急性酒精中毒診治共識[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4,23(2) : 135-138.

[4]Brooks P. J., Enoch M. A., Goldman D., Li T. K., Yokoyama A. The alcohol flushing response: an unrecognized risk factor for esophageal cancer from alcohol consumption. PLoS medicine, 6(3), e1000050.

[5]http://new.qq.com/cmsn/20151106/20151106009897

[6]Sarkar D, Jung MK, Wang HJ. Alcohol and the Immune System. Alcohol Res. 2015;37(2):153-155.

[7]美國疾控中心.https://www.cdc.gov/alcohol/fact-sheets/caffeine-and-alcohol.htm

[8]Berman P A M , Baumgarten I , Viljoen D L . Effect of oral fructose on ethanol elimination from the bloodstream[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2003, 99(1):47-50.

[9]Arthur I Cederbaum, ALCOHOL METABOLISM.Clin Liver Dis. 2012 Nov; 16(4): 667–68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484320/

*騰訊醫典内容團隊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