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和宗旨,資管行業作為大陸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支援産業轉型更新。
1月5日,以“回歸本源 服務實體”為主題的“2022全球大資管與量化投資論壇”通過線上成功舉辦,多位來自學界和業界的權威專家圍繞主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讨。同時,在論壇上“2022中國基金風雲榜”和“2022全球證券投資基金行業年度回顧”正式釋出。本次論壇在清華五道口雲課堂、《清華金融評論》金融微課堂、學說、鳳凰網财經、和訊網、金融界、全景網、搜狐财經、同花順、萬得3C、新浪财經、中證金牛座等平台同步播出。
張偉:實作資管行業高品質發展要始終以服務實體經濟和行業健康發展為導向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委員、副研究員、金融發展與監管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金融評論》執行主編張偉代表主辦方緻辭,他認為2023年大陸經濟的總體态勢依然是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保持不變,經濟增長韌性足、空間大。新發展階段下大陸資管行業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複雜的内外環境下,資管行業的未來依然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如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帶來了不确定性,美聯儲貨币政策轉向加劇了全球市場波動,新一輪的科技和産業革命正在重構經濟模式和行業形态。他提到,國際經驗表明,經濟的發展将帶動資産管理市場的發展,資管行業要實作高品質發展,就需要始終以服務實體經濟和行業健康發展為導向,并提出三點建議,一要補齊制度短闆,健全資管體系;二要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資管科技水準;三要夯實投研體系,持續提升投研水準。
主旨演講:資管行業高品質發展
王忠民:要積極用金融方法解決當下的資産管理與實體經濟發展的時代任務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在主旨演講中表示,金融不僅要為實體經濟提供流動性和金融服務,更要對未來的新資産、高科技資産等提供有力的金融服務和金融支援。他認為,碳排放交易市場的金融制度設計是用金融方法解決了從無資産到有資産,再到價格發現、行為獎懲及配置設定,最後到社會産業結構形成和社會收益配置設定的市場機制;VC天使投資的金融模式,讓高風險和高收益之間能夠真實地連接配接,既對投資人負責又承擔創新失敗可能産生的成本,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會和新資産的增加,是金融投資過程中的根本制度創新之一;金融邏輯在股權當中影響最大的是注冊制,注冊制的邏輯是打破了以往同股同權,同股不同權的規則,随着時代的發展進步,其金融服務的深度将會進一步提高。這三種金融邏輯正是積極用金融方法解決當下資産管理和實體資産發展的重要任務的典型展現。
張曉燕:綠色零碳投資前景可觀,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讓人期待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鑫苑金融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鑫苑房地産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張曉燕在主旨演講中作題為“2022證券投資基金行業年度回顧”的分享。她回顧了2022年國内外宏觀經濟走勢與資本市場發展,并用大量的圖表和資料聚焦大陸基金行業進行梳理回顧,總結了基金行業的發展亮點:一是ESG投資持續發展,二是量化投資快速成長,三是基礎設施公募REITs釋放活力。展望2023年基金行業的發展,她認為,第一,在全球大力倡導綠色金融,基金業綠色投資熱情高漲的背景下,綠色零碳投資在基金業的發展前景可觀;第二,基金行業發展應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在資本市場助力創新驅動發展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的趨勢下,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在2023年的前景讓人期待。
主題論壇一:全球投資新趨勢
李超:風險事件與政策疊加共振的過程或将在2023年有逆轉出現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回顧2022年,國際市場有兩個非常重大的變化,一個俄烏沖突的發展超出了市場預期,進而導緻了全球滞脹問題的進一步加劇,但其對投資市場的影響較小,宏觀經濟本身的外溢性特征仍然存在;另一個是美聯儲持續加息,不管對美國自身還是很多新興市場經濟體均帶來了加息的外溢性風險。他認為,2022年國際市場發生的意外事件,使得風險事件與政策産生疊加共振過程,這種共振過程在2023年或将會有一些确定性的逆轉,當這些逆轉出現的時候,需要主要抓住實際利率下行的這一主線,國際市場重點關注黃金、美國股指、美債及美元指數等變化及趨勢,去挖掘更多的大類資産投資機會。
曾傑:政策的放開将激發中國REITs活力,有力提升其長期戰略價值
中海基金公司總經理曾傑在主題演講中詳細闡述了REITs的含義,他認為REITs既可以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也可以滿足社會資本的投資需求。近年來,全球REITs規模發展非常迅猛,已經成為主流的投資品種,更是成熟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REITs已經發展了17年,無論從政策的釋出頻率還是從産品的涉獵範圍中看,其在政策加持後正進入加速發展時期,成為提高居民财産性收入的重要金融資産。中國REITs資産增值潛力獲得了市場青睐,其發展契合目前經濟轉型和金融市場改革的趨勢,未來或将會推出更多類型的産品以用來盤活各個不動産領域的優質存量資産。展望未來,在組織架構、管理模式、資産擴張途徑、稅收優惠等制度方面的進一步放開将激發中國REITs的活力,有力提升其長期戰略價值。
主題論壇二:科技賦能資管數字化轉型
何陽:智能物聯網賦能資管範疇進一步延伸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雲大所金融科技部主任何陽在主題演講中表示,智能物聯網已成為物聯網發展的主流趨勢,在各行業應用價值明顯,現階段金融業已開始智能物聯網應用探索。在資管行業,智能物聯網的廣泛應用将賦能資産管理,使得更有效率和穿透性,能夠更加深入底層實體标的資産,推動資管範疇從傳統的金融資産類别延伸擴充至更多領域。他詳細介紹了在倉儲倉單動産監管、活體生物資産盤點、期貨大宗商品交割監管、不良資産盡調管理等智能物聯網在資管行業應用場景的典型案例。最後,他介紹了國内首個5G+Alot金融應用标準,通過這一标準方案的實施,将逐漸引導抵質押物管理向着實時、動态、智能化方向轉變。
範華:中國市場的獨特環境适合量化投資,也為系統化投資提供了豐富的研究和實踐機會
貝萊德建信理财總經理(拟任)範華在主題演講中表示,金融科技的應用已融入到資管行業的整體業務周期中,并帶來了資管價值鍊中端到端的賦能,助力提質增效,拓展業務能力。大陸的量化投資已有近20年的曆程,行業蓬勃發展,逐漸成為目前數字化和科技化在投資應用中的典型案例之一,産生了自上而下決策為主的宏觀配置型政策、自下而上決策為主的微觀選股政策以及股指期貨為主的套利政策。她認為,中國市場的獨特環境适合量化投資,也為系統化投資提供了豐富的研究和實踐機會。系統化投資是通過科技賦能可以實時跟蹤和修正大量投資标的的風險回報和預期,并在日常管理中進行量化的績效歸因,科學分析、評估投資業績,還可以在重大風險事件發生時,及時進行壓力測試,做好預案。
張晨櫻:AI在國内量化的應用有獨特優勢,通過前沿資料和另類算法挖掘資料之間“新關系”
白鹭資管投資總監張晨櫻在主題演講中分享了AI技術在國内量化界的應用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她表示,國内的量化市場有獨特的優勢,一是A股成交量非常大,同時機構投資者占比較少,給了程式化交易很大的空間;二是國内量化市場有先進的理論知識和經驗可以借鑒;三是與突破性的大資料挖掘算法、硬體的發展聯合在一起,可以實作很多突破。
她認為,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廣泛運用的今天,一個重要的研發方向進一步挖掘資料之間的新關系,比如借助分布式叢集、推動深度學習領域中的創新算法在研究中的應用,以及發揮機器學習在另類資料的挖掘和使用上的優勢。她還提出,在這方面的應用上也要注意避開一些陷阱,如資料長度不足導緻的過拟合、暴力挖掘下有效性不足的問題等。
本次論壇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清華金融評論》編輯部、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主辦。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資産管理研究中心、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鑫苑房地産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全球母基金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資本市場和資産管理研究中心聯合主辦。
“全球大資管與量化投資論壇”旨在聚焦資本市場政策與創新動态,展示中國資管與量化行業的優秀機構及優秀産品,分享其先進的投資理念,打造全球資管與量化投資界高端互動交流平台,助力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自2015年首屆論壇推出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8屆共15場論壇活動,出席嘉賓300餘位、現場觀衆8000餘位,遠端線上互動嘉賓100餘萬人次,參與媒體350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