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滲透率接近30%,燃油車市場倒計時開啟?

各大車企為何難以啟動“停燃”倒計時?

新能源滲透率接近30%,燃油車市場倒計時開啟?

如今要想購買新車,究竟選擇燃油車還是新能源?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不少消費者。

畢竟,最近一年時間來“傳統燃油車退出時間表”成了網絡熱議話題。全球有不少國家及地區,紛紛披露傳統燃油車禁售的時間表,其中,一部分地區最快将于 2025年禁售燃油車,而最慢的也不會晚于 2040年。

至于國内市場,盡管目前沒有官方釋出的“傳統燃油車退出時間表”,但有專家預測,國内停售傳統燃油車大概會在 2030年前後,為此多家自主品牌車企宣布将盡快“停燃”。

其中,最為“激進”的比亞迪,已于今年4月3日正式官宣,将停止燃油車的整車生産。不難看出,國内傳統燃油車的倒計時賽跑已然開始。

「 01 」

新能源時代,搶跑還是跟跑?

如果說,五六年前國内新能源車領域剛剛起步時,部分主機廠仍猶豫是否涉足新能源賽道,或許情有可原。對于新能源汽車,仍是少部分“激進”所謂車企在淺嘗辄止。

現如今,新能源已經是汽車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國内的車企如果沒有三、五款在售的新能源汽車,都不敢自稱是主流汽車品牌,不“觸電”就意味着将面臨被時代、行業變革所抛棄的風險。

“即便是在華合資品牌,至少也會投放一、兩款新能源汽車試水。”徐浩(化名)是一家自主汽車品牌鄭州工廠的工程師,他透露,目前主機廠在新能源領域的研發投入,正在逐年增加。

長城汽車表示,将在5年内投入1000億研發經費,重點布局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長安汽車則宣布,至2025年将在新能源等重點領域研發投入800億元;吉利也表示将投入30億元,重點研發新能源。

至于造車新勢力,創業之初便直接笃定新能源技術,跳過了130年的燃油車發展曆史以及經驗積累。畢竟,相比傳統燃油車,由電機、電控、電池組成的全新動力系統,相當是一個新的技術起點。

自主品牌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之是以不再持懷疑态度,背後既有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引導,也有消費者需求的改變,“總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會開倒車。”徐浩表示。

雖然新能源補貼在退坡,但‘碳積分’是車企都繞不開的話題。徐浩告訴懂懂筆記,車企為了避免負積分影響燃油車的生産及上市,往往需要購買積分。

盡管今年開始碳積分價格逐漸下跌(每分跌至 500~800元),但對于主機廠而言,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是以,國内的汽車廠商不得不生産新能源車,隻為正負分互相抵消。

至于一部分隻生産新能源汽車的品牌,理論上可通過出售積分賺取售車之外的收入。據悉,僅 2022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向其他汽車廠商出售的碳積分收入就達到6.79億美元,同比增長31%。

與此同時,一些國家和地區以及主流車企所釋出的“燃油車退出時間表”,在消費市場也造成了一定恐慌,形成了燃油車不久後将退市的緊迫感,讓消費者擔憂燃油車的配套将大幅減少。

為了讓花大價錢購買的新車能多用幾年,一部分消費者會首選購買新能源汽車。根據乘聯會資料顯示,今年3月國内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達28.2%,較2021年3月的10.6% 實作了大幅提升。

“換句話說,目前國内每賣出四台汽車,就有一台是新能源。”徐浩坦言,随着消費者日漸認可新能源汽車,終端消費選擇的新變化也在不斷倒逼車企,盡快推出滿足不同使用者需求的新能源車型。

在他看來,倘若不是锂價大漲、晶片短缺等因素,導緻部分車企産能受限的話,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滲透率,或許會比目前的資料高出更多。

既然如此,車企為何不果斷“禁燃”?一些自主品牌對于“禁燃”的謹慎态度背後,到底隐藏着新能源汽車行業什麼樣的發展阻力?

「 02 」

一旦“停燃”風險更大

“起碼在短期内,燃油車仍是大部分車企銷量的主力。”

相比看似“激進”的比亞迪,國内大部分車企對“停燃”的态度,都持謹慎觀望。一家自主汽車品牌的市場營銷經理李邁(化名)表示,主機廠“停燃”肯定要三思而行。

新能源滲透率接近30%,燃油車市場倒計時開啟?

對于絕大部分傳統車企而言,一旦輕易“停燃”:輕則失去部分市場,重則會導緻主機廠陷入經營危機。畢竟,在自主傳統主機廠當中,比亞迪隻是個例外。

“在2019年,比亞迪新能源銷量已經超過燃油車了,今年2月,也就是比亞迪宣布停産燃油車的前一個月,其燃油車銷量才不到3000台,占全部銷量僅3%。”

然而,目前絕大部分的國内傳統車企,燃油車的月銷占全部銷量比重仍然非常大。乘聯會資料顯示,長安、南北大衆銷量3月排行靠前,但銷量主力車型都是燃油車。

即便說國内每賣出四台車,就有一台是新能源,意味着還有三台是燃油車。李邁透露,目前大部分自主傳統車企的燃油車月銷比重,基本上都在50%以上,有的甚至更高。

“今年3月,公司旗下的新能源車銷量,占全部銷量也沒有三成。”他告訴懂懂筆記,如果車企過于“激進”抛出“停燃”的戰略決策,往往等同于斷臂,将失去五成以上燃油車銷量。

營收瞬間“腰斬”,這是任何一家燃油車銷量占比較大的車企,都無法承受的嚴重後果。盡管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在持續地擴大中,但短期内燃油車的地位仍無法撼動。

“就隻說續航焦慮、充電難等問題,已經勸退了大量消費者了。”李邁表示,目前國内大型公共充電站、私人慢充充電樁的建設進度,遠低于新能源汽車增速。其中,因城市規劃、陳舊小區線路設計問題,阻礙個人報建、安裝的情況也比比皆是。

來自中商情報網的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1月,随車配建充電樁近130萬台。而據央視報道,截至今年3月底,大陸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891.5萬輛,大部分的新能源車主充電,使用的都是公共充電樁,車輛補能體驗遠不及傳統的燃油汽車。

“是以,大量消費者購買新車,仍會首選體驗更好的燃油車。”李邁打了個比方,哪怕說明天就停售燃油車,今天依然會有消費者排着隊搶購燃油車,畢竟燃油車配套更成熟。

即便最近幾年,陸續有中石化、中石油、殼牌等石油能源企業宣布涉足充電樁站,但在業内人士看來,這也隻是在原有加油站網絡裡增建充電樁,屬于錦上添花之舉,誰也不敢“斷臂”轉型, 更何況傳統的主機廠了。

是以,絕大部分自主傳統車企、合資車企,甚至海外造車企業,在宣布“停燃”一事上都十分謹慎,更多的企業希望通過循序漸進,做好兩手準備,逐漸淘汰燃油汽車。

「 03 」

車企“停燃”涉及體系重構

“車企要‘梭哈’新能源,其實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在很多消費者的眼裡,車企發力新能源車純粹是因為新能源車好造,純電無非是“放大”的玩具賽車,混動也隻是在發動機上加個電機,技術壁壘低。

新能源滲透率接近30%,燃油車市場倒計時開啟?

但徐浩表示,如今造新能源汽車遠比傳統燃油車難度更大。畢竟如今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過了用燃油車“拉個皮”裝上三電系統就能好賣的時代了。

“All in 新能源車,車企的供應鍊體系、研發體系都要重構,即便BBA都ya要仔細掂量,誰能咬牙全力做這個事兒?”目前,對于多數主機廠而言,發力新能源汽車最為重要的上遊戰略資源,主要是構成電芯正極材料的碳酸锂、氫氧化锂。

換句話說,車企想要押重注,首先得解決锂電芯的供應問題,“不管是自主品牌還是國外車企,大都隻聚焦于電池Pack方案設計,而動力電芯部分均采購自第三方供應商,極少有車企自建電池工廠。”

是以,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前提是電芯、Pack 供應量及價格,不能被有限的上遊電芯供應商卡脖子。徐浩強調,去年原材料供應緊張,電芯供應一度供不應求,就影響了很多車企的傳遞進度。

是以,不少規模較小的車企隻能派人蹲守動力電池供應商和工廠,以便第一時間搶占電芯産能。一些在電芯供應鍊上“吃癟”的車企,甚至開始“圍堵”二線電芯制造商,以求降低供應風險。

除此之外,與傳統燃油車隻要做到了安全、舒适、省油便是一台好車不同,如今的中高端消費者,已經對新能源汽車提出了更高的消費需求。

“車企除了在安全、續航裡程方面拼,還要拼智能化、網聯化的配置。”徐浩強調,如今越來越多車企都将智能座艙當成新能源汽車,尤其是中、高端車型的主流配置。

是以,在智能化、網聯化汽車的大潮下,車企也需要提升研發能力,打造效能更高的研發體系,進而提升産品競争力,避免陷入新能源汽車盲目比拼續航的怪圈中。

“至于銷售、售後網絡,一旦車企All in 新能源,都得全面調整。”徐浩指出,目前有不少汽車品牌都開始陸續改造售前、售後的網絡,以便在兼顧燃油車銷售的同時,為新能源時代做好準備。

但無論是上遊供應鍊、研發體系,還是售前售後網絡,改造都不是一朝一夕内可以完成的。由此可見,貿然“斷燃”不會成為大部分主機廠的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