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原創,今天是第1800天
《管見參考》
全國走好網上群衆路線典型案例
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成績突出個人
紹興市網上文化家園示範項目
紹興市全民閱讀優秀項目
紹興市最美領讀者

文/管見 主播/張彬
今天,是我和張彬、俞偉老師做《管見參考》的第1800天,一晃就快五年了。
熟悉我的讀者都知道,我的公衆号裡面通常有四塊内容,分别是家庭教育、美食文化、曆史故事和新聞評論。
相對來講,新聞評論最容易寫,因為隻要基于新聞事實闡發觀點就可以。
最難寫的是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教育“因人因時因事”而不同,不能一刀切,有些文章可能有普遍意義,但落實到具體個人,還得因材施教,否則就會成為“本本主義”。
簡單來說就是,教育3歲的孩子和教育18歲的青少年是不一樣。
每一個成長的階段,都應該有不一樣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人的成長通常分為五個階段,嬰幼兒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在我看來,幼兒期和老年期的教育很大的相似性,俗稱“老小孩”,而且通常也不必再進行家庭教育,可以概括在一起,是以下面我就四個階段來加以分析。
一,嬰幼兒期(0-6歲),教育的三字經應該叫“手把手”。
0~6歲期間,孩子會形成人生的底色,也就是孩子對世界的基本感覺,是冷色調還是暖色調,是信任還是疑慮等。
在這個階段,父母最好不要遠離孩子,應該手把手地教孩子,“手把手”教的不僅僅生活技能和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孩子建立對世界的感受,尤其是美好的感受,特别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和父母的關系都處不好,就很容易在别的人際關系中自卑,因為他會這樣想:“我的父母都不覺得我好,别人怎麼可能覺得我好?”
手把手教孩子的最大任務是:建立孩子對自我的正面肯定,讓他知道自己是被父母和親友愛着的,才能對自己有信心,才能有信心面對外在的環境。
二,少兒期(6~16歲),這個階段的三字經是“帶他走”。
這個階段的孩子,剛好是國小和國中階段,模仿能力特别強,無論好的壞的,他們都會模仿,那麼,如何避免讓孩子掉入錯誤的循環中呢?作為父母,就要做那個“帶他走”的人,帶他走正确的路,帶他找到正确的路,帶他養成好的習慣,帶他養成好的人品。
怎麼帶呢?
在我看來,除了建章立制,更關鍵的無疑是身傳重于言教。
因為真正能夠影響孩子的,并不是空洞的道理,而是成年人的行為。
也就是說,對孩子産生真正影響的,不是父母大人說了什麼,而是做了什麼。
榜樣的力量并不代表孩子幹什麼家長都得陪着,而是需要家長在自己的人生軌道中作出表率。
要想孩子不賭博,自己不要搓麻将,要想孩子成績好,自己也要愛學習,要想孩子不沉迷遊戲,自己不要一天到晚捧着手機。
三,青春期(16-23歲),這個階段的三字經是“放開手”。
這個階段通常指的是高中到大學畢業。
青春期有兩個特點,一是極具創造力,二是非常容易叛逆,是一個人發展的重要階段。
他們開始對很多事情感到好奇,更願意跟朋友們在一起,會開始覺得父母很煩很幼稚。
這個階段,做父母要開始學着放開手,要認識到盡管孩子依然是你的孩子,但他更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放開手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長大,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讓他去闖一闖,去看一看,去試一試,去走一走,去活出他自己。
四,成年期(大學畢業走入社會以後),這個階段的三字經應該是“看他走”。
曾經有一段著名的散文這樣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如果其他的愛都指向親密,那麼唯獨父母對孩子的愛,最終的指向是:分離。
如果一個孩子成年之後,他不再那麼需要父母,但是還願意跟父母談談心,聊聊天,一起散個步,一起走做點事,那麼,這樣的父母,大機率是成功的。
教育,無非是這四條“三字經”!
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
《管見參考》視訊号
更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