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教育,无非是四条“三字经”

★每天一篇原创,今天是第1800天

《管见参考》

全国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绍兴市网上文化家园示范项目

绍兴市全民阅读优秀项目

绍兴市最美领读者

教育,无非是四条“三字经”

文/管见 主播/张彬

今天,是我和张彬、俞伟老师做《管见参考》的第1800天,一晃就快五年了。

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的公众号里面通常有四块内容,分别是家庭教育、美食文化、历史故事和新闻评论。

相对来讲,新闻评论最容易写,因为只要基于新闻事实阐发观点就可以。

最难写的是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因人因时因事”而不同,不能一刀切,有些文章可能有普遍意义,但落实到具体个人,还得因材施教,否则就会成为“本本主义”。

简单来说就是,教育3岁的孩子和教育18岁的青少年是不一样。

每一个成长的阶段,都应该有不一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人的成长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婴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在我看来,幼儿期和老年期的教育很大的相似性,俗称“老小孩”,而且通常也不必再进行家庭教育,可以概括在一起,所以下面我就四个阶段来加以分析。

一,婴幼儿期(0-6岁),教育的三字经应该叫“手把手”。

0~6岁期间,孩子会形成人生的底色,也就是孩子对世界的基本感觉,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是信任还是疑虑等。

在这个阶段,父母最好不要远离孩子,应该手把手地教孩子,“手把手”教的不仅仅生活技能和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孩子建立对世界的感受,尤其是美好的感受,特别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和父母的关系都处不好,就很容易在别的人际关系中自卑,因为他会这样想:“我的父母都不觉得我好,别人怎么可能觉得我好?”

手把手教孩子的最大任务是:建立孩子对自我的正面肯定,让他知道自己是被父母和亲友爱着的,才能对自己有信心,才能有信心面对外在的环境。

二,少儿期(6~16岁),这个阶段的三字经是“带他走”。

这个阶段的孩子,刚好是小学和初中阶段,模仿能力特别强,无论好的坏的,他们都会模仿,那么,如何避免让孩子掉入错误的循环中呢?作为父母,就要做那个“带他走”的人,带他走正确的路,带他找到正确的路,带他养成好的习惯,带他养成好的人品。

怎么带呢?

在我看来,除了建章立制,更关键的无疑是身传重于言教。

因为真正能够影响孩子的,并不是空洞的道理,而是成年人的行为。

也就是说,对孩子产生真正影响的,不是父母大人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

榜样的力量并不代表孩子干什么家长都得陪着,而是需要家长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中作出表率。

要想孩子不赌博,自己不要搓麻将,要想孩子成绩好,自己也要爱学习,要想孩子不沉迷游戏,自己不要一天到晚捧着手机。

三,青春期(16-23岁),这个阶段的三字经是“放开手”。

这个阶段通常指的是高中到大学毕业。

青春期有两个特点,一是极具创造力,二是非常容易叛逆,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

他们开始对很多事情感到好奇,更愿意跟朋友们在一起,会开始觉得父母很烦很幼稚。

这个阶段,做父母要开始学着放开手,要认识到尽管孩子依然是你的孩子,但他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放开手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长大,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去闯一闯,去看一看,去试一试,去走一走,去活出他自己。

四,成年期(大学毕业走入社会以后),这个阶段的三字经应该是“看他走”。

曾经有一段著名的散文这样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如果其他的爱都指向亲密,那么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最终的指向是:分离。

如果一个孩子成年之后,他不再那么需要父母,但是还愿意跟父母谈谈心,聊聊天,一起散个步,一起走做点事,那么,这样的父母,大概率是成功的。

教育,无非是这四条“三字经”!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管见参考》视频号

更新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