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想讓經典文化“好玩” 便是自暴自棄

從我開始試着寫公衆号文章時,就有很多朋友勸我一定要把文章寫得“好玩兒”,說穿了也就是要寫得滑稽、庸俗、搞怪、多制造噱頭、歪批等等。而且還給我舉了很多“成功”的範例。我知道大家都是好意,但或許是性格使然,我始終都做不到。為此我曾多次反思,也曾試着學習一些網上推薦的爆屏文章的寫作秘訣。但總是覺得别扭。尤其是每當早晨剛剛讀完古代經典之後,一點也提不起故弄玄虛、故意在标題上語出驚人的興趣。其實我在生活中還是一個很喜歡開玩笑的人。反複思考,最後我終于明白了,不是我不“好玩兒”,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其中的經典文化,本身就不是為“好玩”而設計的。她所關注的,都是天下興亡、修齊治平、成聖作賢、救民濟世、人生信仰、價值取向這樣的重大課題,哪裡還有心思去“好玩”呢?如果連這類課題都要首先“好玩”,那麼我們的民族還能走到今天嗎?

想讓經典文化“好玩” 便是自暴自棄

動物如果沒有恐懼和躲避危險的本能,必然滅種,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憂患意識,也必定不能長久。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也是一個曆經磨難的民族。在數千年的拼搏進取中,我們的民族形成了深切的憂患意識和居安思危的智慧。孔子在《周易》中就明确指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才能“身安而國家可保”。孟子也曾說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毛主席在确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明确指出,居安思危是一個民族成熟的标志,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更進一步強調:“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作的。”

無論心懷天下、居安思危,還是飽經憂患、砥砺奮進,有哪一個可能是“好玩”的呢?

不可否認,由于現代人盲目的傲慢,和當今社會的浮躁,我們的社會上存在着一股娛樂化思潮,不僅在娛樂領域娛樂,而且在很多本應嚴謹嚴肅的領域和重大根本問題上也娛樂。其中當然也包括被稱作“國學”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于是諸葛亮成了股民,《西遊記》成了陰謀劇,曆史名人成了旅遊服務員,髒話粗話充斥了文史類文章……有一些人也确實是以走紅而名利雙收,有一批人在這種氛圍下失去了應有的敬畏心,對什麼都無所謂,對什麼都抱着調侃戲谑,乃至玩世不恭的心态。而在我看來,這都是對我們民族曆史和文化的極大蔑視和對自己的極端不負責任,任由這種風氣泛濫下去,必将導緻群體性的文化堕落和退化。

想讓經典文化“好玩” 便是自暴自棄

可能我這麼說有人會不服氣,覺得沒那麼嚴重。那麼我就要問一問:大家為什麼要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呢?難道不是為了增長智慧、塑造人格、陶冶性情、傳承精神嗎?如果是為了這些,卻抱着玩的态度,或隻圖“好玩”,這不是拿自己不當回事嗎?如果不是為了這些而隻是為了滿足一下好奇心,為了“好玩”,那麼去打遊戲或看意淫小說就是了,何必非要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不去呢?如果把關乎民族文化複興與個人人生坐标的事情都等同于遊戲或意淫小說,那麼恐怕連已有的文化陣地也是守不住的,更不要說文化複興了。我想這正是敵對勢力希望看到的。

《學記》中說:“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大意是說:大凡求學之道,尊崇老師是最難的,老師得到尊崇,學問和道理才能被尊重,學問道理被尊重了,群眾才知道認真學習。古時候父親送孩子進學堂讀書,自己也要向先生行禮,給孩子做出樣子,就是出于這個道理。隻要觀察一下平時學生的學校學習就知道,這個道理絕對是正确的。更何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遠非一般的知識技能學習可比,創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先輩非一般的老師可比呢?如果想真正從傳統文化學習中受益,就請放下玩心,像習總書記說的那樣“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我們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以敬畏之心面對我們的傳統文化,尊重創造這些文化的曆代先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