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想让经典文化“好玩” 便是自暴自弃

从我开始试着写公众号文章时,就有很多朋友劝我一定要把文章写得“好玩儿”,说穿了也就是要写得滑稽、庸俗、搞怪、多制造噱头、歪批等等。而且还给我举了很多“成功”的范例。我知道大家都是好意,但或许是性格使然,我始终都做不到。为此我曾多次反思,也曾试着学习一些网上推荐的爆屏文章的写作秘诀。但总是觉得别扭。尤其是每当早晨刚刚读完古代经典之后,一点也提不起故弄玄虚、故意在标题上语出惊人的兴趣。其实我在生活中还是一个很喜欢开玩笑的人。反复思考,最后我终于明白了,不是我不“好玩儿”,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其中的经典文化,本身就不是为“好玩”而设计的。她所关注的,都是天下兴亡、修齐治平、成圣作贤、救民济世、人生信仰、价值取向这样的重大课题,哪里还有心思去“好玩”呢?如果连这类课题都要首先“好玩”,那么我们的民族还能走到今天吗?

想让经典文化“好玩” 便是自暴自弃

动物如果没有恐惧和躲避危险的本能,必然灭种,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忧患意识,也必定不能长久。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也是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在数千年的拼搏进取中,我们的民族形成了深切的忧患意识和居安思危的智慧。孔子在《周易》中就明确指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才能“身安而国家可保”。孟子也曾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毛主席在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明确指出,居安思危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更进一步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无论心怀天下、居安思危,还是饱经忧患、砥砺奋进,有哪一个可能是“好玩”的呢?

不可否认,由于现代人盲目的傲慢,和当今社会的浮躁,我们的社会上存在着一股娱乐化思潮,不仅在娱乐领域娱乐,而且在很多本应严谨严肃的领域和重大根本问题上也娱乐。其中当然也包括被称作“国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是诸葛亮成了股民,《西游记》成了阴谋剧,历史名人成了旅游服务员,脏话粗话充斥了文史类文章……有一些人也确实因此走红而名利双收,有一批人在这种氛围下失去了应有的敬畏心,对什么都无所谓,对什么都抱着调侃戏谑,乃至玩世不恭的心态。而在我看来,这都是对我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极大蔑视和对自己的极端不负责任,任由这种风气泛滥下去,必将导致群体性的文化堕落和退化。

想让经典文化“好玩” 便是自暴自弃

可能我这么说有人会不服气,觉得没那么严重。那么我就要问一问:大家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难道不是为了增长智慧、塑造人格、陶冶性情、传承精神吗?如果是为了这些,却抱着玩的态度,或只图“好玩”,这不是拿自己不当回事吗?如果不是为了这些而只是为了满足一下好奇心,为了“好玩”,那么去打游戏或看意淫小说就是了,何必非要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不去呢?如果把关乎民族文化复兴与个人人生坐标的事情都等同于游戏或意淫小说,那么恐怕连已有的文化阵地也是守不住的,更不要说文化复兴了。我想这正是敌对势力希望看到的。

《学记》中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大意是说:大凡求学之道,尊崇老师是最难的,老师得到尊崇,学问和道理才能被尊重,学问道理被尊重了,民众才知道认真学习。古时候父亲送孩子进学堂读书,自己也要向先生行礼,给孩子做出样子,就是出于这个道理。只要观察一下平时学生的学校学习就知道,这个道理绝对是正确的。更何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远非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可比,创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辈非一般的老师可比呢?如果想真正从传统文化学习中受益,就请放下玩心,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以敬畏之心面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尊重创造这些文化的历代先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