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散文】泡茶,泡文人(外二章)‖賈海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散文】泡茶,泡文人(外二章)‖賈海
【散文】泡茶,泡文人(外二章)‖賈海

泡茶,泡文人

(外二章)

賈 海

文人好像是大都喜歡喝茶的。

喝茶,文人本味的生活,真性情的生活。

我識文化,但我不是文人,但我喜歡喝茶。家裡放着許多類型的茶葉,綠茶、花茶、紅茶、苦荞茶……應有盡有。但我不喜歡在家裡喝茶,我覺得在家裡喝茶沒氣氛、沒感覺。而父親則相反,他喜歡在下午搭把藤椅,坐在陽台上,泡杯濃茶,讀書看報,很惬意。

【散文】泡茶,泡文人(外二章)‖賈海

我喜歡與文人喝茶。在我眼裡,是文人的朋友沒有幾個的。市文聯李主席懂書法、曉文理,交往多年,知其楷隸行草,各體皆通,還會藏畫,甯期安然,遠離塵嚣。與其喝茶,一邊說文,一邊品畫,亦可閱讀典籍,甚至在其文定街書室即興揮毫,妙語頗多,人心大快。幹淨的茶幾,锃亮的茶壺,靜心流思,回首半生,各有領悟。李主席其人亦是謙和溫雅,淡泊明性,一盞淺注,清氣馥郁。

南充職業技術學院朱濤先生乃著名文化學者,通曉文學及天文、地理等,其散文筆力通透,語言幹淨,引經據典,博古通今。與朱濤先生喝茶往往是在深夜。因為他白天忙于公務,抽不開身,隻有深夜公務已釋,方有時間。我是喜歡和敬仰朱濤先生的。那時,我剛大學畢業,愛好文學,但隻能寫點心靈雞湯,年少的我有幸得到朱濤先生指點和提攜。多次深夜,我都被朱濤先生的電話呼叫聲從睡夢中驚醒,他約我喝夜茶。朱濤先生最喜歡喝紅茶。朱濤先生說,喝紅茶勁道,又含好運、紅運之意。在與朱濤先生喝茶之時,我更好地得到了文學的洗禮。深記得朱濤先生一句話:“我們對文學的了解不是已經開始遲鈍,而是我們生存的環境,讓世故和圓滑,闖入了我們純真而剔透、曾幹幹淨淨的内在靈魂,進而影響到創作的心境。”朱濤先生思想之深邃,研究的全是哲理。

【散文】泡茶,泡文人(外二章)‖賈海

不可否認,朱濤先生與我喝茶時從不言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一些雞毛蒜皮,所言皆為文學、曆史、天文、地理,有時他會給你講一些名人轶事,很吸引人的興趣。朱濤先生曾告訴我,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的“床”字曆來被誤解。“床”不是指我們當今睡的床,而是指井欄。以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型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這方框型既像四堵牆,又像古代的床。是以古代井欄又叫銀床,李白詩中的“床”乃“井欄”之意,其實字的發生則是由于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朱濤先生是博學的,他是真正的文人。

川北醫學院王遠重教授更是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其與我,與朱濤先生亦是多年文友,自然是多年的茶友。前些年,王老身體還硬朗,精神矍铄,與我們在茶房内天南海北、古今中外,談笑風生。他會給我們講他的羅馬帝國,他的凱撒大帝,他的外國女孩的故事;他會與朱濤先生讨論商榷唐詩宋詞,談古今異讀,談詩文押韻,尤其提到外國詩歌的韻律。王老是搞英語教學的,能在文字、文學上有如此高深的造詣,實屬不易。這兩年,王老身體欠佳,腿腳不便,每次喝茶,我與朱濤先生就到他的住居小心翼翼把他接到最靠近的茶房。還好,王老仍思路清晰,思維靈活,所言令我輩汗顔。

【散文】泡茶,泡文人(外二章)‖賈海

以散文人之心度散文人之腹,文人好像也是不太喝花茶的。南充晚報社的張哥不喜歡喝花茶,他隻喜歡喝綠茶,因而他說他又不是文人。這是他在謙虛,編輯與記者其實也應該是文人的。文人與茶,就是文人與花茶之外的茶。但我是寫散文的,花茶與綠茶同樣也是要喝的。

【散文】泡茶,泡文人(外二章)‖賈海

與張哥喝茶,地點當然不是确定的。一會兒是青少年宮的聚福茶樓,一會兒是五星花園盛華堂紫雲閣茶樓,一會兒是嘉陵區長城路的12碼茶房。我敢言,南充市的茶房茶樓幾乎被我們跑遍。與張哥喝茶,不覺累,放得開。他會給我講他豐富的經曆,諸如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諸如他在甘孜州銀行的舊事;諸如他的愛情他的婚姻他的優秀的女兒。往往讓人聽得如癡如醉。不可否認,年輕的張哥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我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當然,愛與張哥喝茶,愛聽張哥的那些茶事,對我而言,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心是甯靜的,茶是清澈的,沒有半點煙火的味道。

馬駒過隙,且洗幹淨茶壺,泡茶泡文人。尤喜神清氣爽,超然物外,甯靜而悠閑的自在感覺。文人喝喝茶,綠茶花茶紅茶,文化地過一輩子。

【散文】泡茶,泡文人(外二章)‖賈海
【散文】泡茶,泡文人(外二章)‖賈海

一滴透明的水

月曆翻到了2021年6月。我參加工作已23年了。生命中有些東西不容忘記。生命裡最不舍的那一頁,藏得總是最深……

敏是我大學同班同學,也是來自同一座城市的老鄉。初識敏是在開校一個星期後的老鄉會上。當時,敏給我的印象不算太深,我隻覺得這位胖女孩挺辣的……

敏在學習上特别用勁,專業課在全系是最棒的。她還閱讀了大量文史哲方面的書籍,思維敏銳,思想深邃,内在的成熟遠遠超過了她的年齡。當年她17歲考取大學。在班上、系上舉行的辯論賽中,她以絕對的機智和廣博屢屢獲勝。敏能講一口流利标準的國語。當時學校内興起國語熱,于是我和她便擔當起班上的國語教育訓練任務。每周一、三由我,二、四由她。工作上的接觸使我們彼此更為了解直至欽佩。尤其是我,對這位女中豪傑的敬意與日俱增。

【散文】泡茶,泡文人(外二章)‖賈海

一年後,她當了系上有史以來第一位女班長,并兼任學校秘書處副主任。敏對我很好,雖然她在工作上竭盡自己之能事,那股潑辣勁使衆多須眉也不得不服服貼貼,由于職務的影響,她說話總是中氣十足,摻含着一種指令式的口氣。因而有些人暗自不滿,有意無意地稱她“兇婆”“胖妞”。有一次,室友在議論到她時提出了這個問題。室友們說,真怪,還未見過她對海子兇過。言語中有那麼一種味兒。我隻是淡淡一笑:我們是老鄉嘛!敏的确也是,對我說話總是柔柔的,總以關照和商量的口吻。幾次詩歌朗誦賽,她與我在一起互相評點及時糾正,完全沒把對方當成競争對手。在一次朗誦會上,我們合作了一首由她寫的詩作《紫薔薇》,我們都很動情,眼中噙着晶瑩的淚花。我對敏一直都是充滿敬意,把她當成最好的朋友。在新年賀卡上我這樣寫着:親愛的敏妹,今天,我們浪漫得近乎荒唐,坦率得無所顧忌;明天,我們将踏上不同的道路,走向新的生活。在新年到來之際,請靜靜聆聽我捧給你的深深祝福:新年快樂,事事如意。

大三時,敏由于成績優異和能力出衆而專升本。我頓覺身邊突然空曠。雖然時有書信聯絡,但總找不到在一起的親切和自然。我知道我把她當作最要好的朋友,她也不想玷染我們這份純潔的友誼。後來,我再也沒有與敏聯絡,我不願打擾她——我最欽佩和尊重的女孩。我不想突破我們這種至純至善的友誼,更重要的是,我不願再傷敏的心。

我先敏一年畢業。當聽到配置設定到在川北一所偏遠的山村中學任教時,我的心一下子冷卻了,加之當時家裡出現了一些情感危機,我幾乎絕望。我多想找個人傾訴!當時正值暑期,我撥通了敏的電話。敏十厘清楚我的個性和處境,從各個方面來開導我,鼓勵我不要放棄,未來的路還很長。那是一個下着淅淅小雨的下午,我們在南充市北湖公園漫步。我說,我好自私,總是在遇到困難時才找你。誰叫你那麼帥呢!敏笑着說。你不算胖,是身體健康,我認真地說。謝了,謝了,不要恭維我了!敏一巴掌過來,打在我的肩上。敏從湖中捧起一彎清澈透明的水,一滴雨珠從發梢跌落下來,打在這彎水中,激起縷縷雨花。

【散文】泡茶,泡文人(外二章)‖賈海

大學大學畢業後,敏繼續深造讀了研、讀了博,目前在省城一所高校教書,已經是副教授了。她說,回老家探親時見見。我決定到時去她家拜訪,在她來這所山村中學之前,帶上我的女友,為她接風洗塵。

10年後的一個暑期,敏從省城回老家南充。我們如約相聚在南充北湖公園喝茶。雖然很久沒與敏親見,但我們還是那樣親切,天南海北,談得很投機。敏從談話中得知我已離婚多年,很是關切。我說,當初我還是應該追你,但我始終鼓不起這個勇氣。因為,你是堂而皇之的城市人,而我,來自農村,是土生土長的山裡娃,我很自卑。敏感動地說,你父親也是教師啊!你也是書香門第,我們的家庭背景差不多啊!你那麼優秀,我怎麼會看不起你啊!你當初不夠勇敢!敏說着,眼角閃着晶瑩的淚花。我沉默着,淚水打濕了雙眼。我太懦弱,我不是個男人!

【散文】泡茶,泡文人(外二章)‖賈海

20年後的同學聚會在母校内江師範學院舉行。我再次見到了敏。敏明顯瘦了許多,但身形很好,光彩照人。在聚會的活動室,敏是活動的主持人,她把我安排在嘉賓席就座,還特意讓我發言,并與她互動。記得敏給我提了一個問題是:在大學時,你最難忘的人是誰?我想都沒想說,是你啊!我還說了其中的原因。活動室裡老同學們唏噓不已。在席間,我和敏與師長們同桌,互相敬酒,其樂融融。

【散文】泡茶,泡文人(外二章)‖賈海

翻開那張我視如珍寶的畢業照片,敏站在中間,顯得那麼嬌貴,輕盈得真像一滴水,聖潔而透明。

敏,你的思想和風彩留在我的心田,如一滴水,這水是沒有形狀的,沒有聲音的,這水是如此透明,純淨,甚至可以說聖潔,連痕迹都是沒有的。

文學夢

我愛好文學。

在我的生命中,與文學相伴的時光很多,一晃匆匆24年。于是我在每次填寫履曆表時,當我寫下1998至2022這兩組數字時,似乎有一種魔法隻需要一眯眼睛,便可以将24年重新再現一遍。

最初接觸到文學是在國小五六年級。父親是村小教師,訂閱了《南充日報》,報上的副刊偶有國小生習作,我愛讀。也許父親是有意的,每期報紙都給我看。我雖然識字,但就是看不懂。我問父親,這裡面寫的啥?父親說,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

到了國中一年級,我終于看懂了上面的文字,尤其喜愛副刊,雖然了解不深,但也能看懂,副刊的文章讓我受益匪淺。我還記住了許多作者的名字,對他們非常羨慕。

從國中到高中畢業,我有空便到學校的報刊亭閱讀《南充日報》。每一次閱讀,我心裡就能湧起一種莫名的激動。于是,我心中有了文學的夢想。高中時學業重,沒有看多少文學書刊,但在學校的作文競賽中我獲過一等獎。

大學我讀了三年,遺憾的是,上大學,我去了内江,那裡看不到《南充日報》,我隻有利用假期回家時再讀《南充日報》。我與《南充日報》失之交臂3年,我感到,這對我的寫作,是—種巨大的損失!

【散文】泡茶,泡文人(外二章)‖賈海

在讀大學時,泡圖書館是常事,我最愛讀的是《讀者》《青年文摘》《散文選刊》等文學期刊,并試着寫了一些文字,在學校小報上發表過散文。

1998年,我從内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被配置設定到老家川北南充一所偏僻的山村中學任教。剛到學校,看到破舊的教室,簡陋的宿舍,坑坑窪窪的操場,我的心都涼了。由于學校離市區很遠,離鎮上也有一段很長的山路,交通閉塞,資訊不暢,文化生活極為匮乏。除了備課、上課、上自習,業餘時間教師們生活單調,枯燥,唯一的愛好就是打籃球。雖然我身體很弱,文質彬彬,但還是加入了體育鍛煉的隊伍。我雖瘦,但人高,籃球隊長王老師叫我當中鋒,就這樣,我當了兩年的中鋒,身體也鍛煉得棒棒的。還有一種休息方式就是散步,晚飯過後,教師們三五一群沿學校外的山路散步,邊走邊談邊說笑,往往要走得很遠,摸黑回學校。

【散文】泡茶,泡文人(外二章)‖賈海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校長辦公室裡看到了當地的《南充日報》副刊。副刊上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雖然中學時代我作文就寫得很好,愛好文學,但從未嘗試過把自己的文字變成報紙上的鉛字。《南充日報》自然就成為我了解外面世界、實作文學夢想的精神食糧。練筆多年,我懷着忐忑的心情,給《南充日報》副刊寄去幾篇散文,很久沒有回音。但在一個冬日的下午,仍然是在校長辦公室,我終于看到了《南充日報》副刊,看到了自己的文字。興奮,激動!有幸一篇《上班十年》終于發表。我受到莫大鼓舞,也一發不可收拾。随後,我一連在《南充日報》發表了好幾篇散文和随筆。

後來,我認識了《南充日報》副刊的編輯蕭鴻濤老師,他特别提攜文學新人,給我改稿,并在顯著位置發我的文章。這樣,我在《南充日報》副刊發了數十篇散文和随筆。學校上司知道我會寫後,更加重視我,叫我當國文教研組長,并多次帶畢業班國文。教書、寫作成了我的生活常态。上司重視,同行尊敬,學生喜歡,我還是覺得挺欣慰。

由于種種原因,我回到學校教書。但我對《南充日報》癡心不改。每天必讀《南充日報》,并開始嘗試言論寫作。近年來,我在《南充日報》發表言論30餘篇,内容涉及經濟、政治、教育、社會等諸多領域,我在當地也成了名人,有了粉絲。在教學之餘,我嘗試了正兒八經的散文寫作,在《南充日報》《南充晚報》《南充文學》發表了不少散文。因而,我結識了衆多的南充作家,如已逝的作家蕭紅濤老師,健在的散文作家何永康先生,以及報社編輯等文朋詩友,還加入了市作家協會、市散文學會。我的散文在國家、省、市、區報刊雜志發表過,也獲得了不少征文比賽獎。看着自己寫的文字變成鉛字,我滿懷激動,成就感将我久久包圍。

由于最初配置設定的學校條件差,特别是離城市較遠,我申請調到了離市區較近的禮樂中學。生活了一周後,我才發現這裡比最初的學校條件還差,就是離城市近點罷了。教師們幾乎沒有任何愛好,大多把家安在城裡,每天上了課就回家了。平時學校倒還熱鬧,但周末學校如一座空城,空空蕩蕩。我一個人住在戲樓上,十分孤單,特别是周末的晚上,更是寂寞難耐。于是我專心寫作。我用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套中文大學的自考書,除了搞好本職工作,就是自學。終于,兩年後我終于拿到了西華師大的中文大學文憑,提高了自己的寫作功力。

在禮樂中學,雖然生活清苦,但卻非常充實,我與上司,與同僚,與學生相處融洽,教學搞得有聲有色,多次獲區上教學品質獎,深受師生的好評和愛戴,同時發表了不少散文作品,成就感牢牢地将我包圍。

後來,我再次調動,被調到現在的學校,嘉陵區龍蟠國中。我到龍蟠國中教書時,雖說發表過一些東西,但畢竟還是一個在學識和閱曆上都很粗糙的毛頭小夥。在龍蟠國中的日子裡,我除了教兩個班的國文外,業餘時間從事寫作。

我的文學之路與《南充文學》這本雜志有着密切的關系和淵源。我心中常湧起一股股對《南充文學》的暖流,那是一種由衷的感激之情,那種經過時間沉澱的情感曆久彌新。

初識《南充文學》是在10年前南充市的作協會上。會上,編輯帶來了一批《南充文學》,我有幸得了一本。本是無意,但它新穎的封面和質樸的刊型,讓我很是好奇,便信手打開翻閱起來。不看不要緊,好文章盡收眼底,看了竟是美不勝收。從此,我便認識了《南充文學》,便愛上了《南充文學》。我還認識了當時的執行主編蕭紅濤老師,他很扶持青年文學愛好者,經常給我提一些寫作的意見和建議,還把我的作品作為頭版頭條刊發,并邀請我參加各種文藝活動,使我增強了寫作的信心和勇氣,提高了寫作水準,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正是由于寫作,我才出了名,被上司重視。這無不歸功于《南充文學》。

結緣《南充文學》已經10個年頭了。10年,這隻是《南充文學》生命曆程的一半。是她,讓我事業不斷成長,身心日益健康,視野更加拓寬,進而真切地品嘗到了文學愛好的幸福。如今,她也成為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精神家園。

說實話,現在市面上發行的報紙和雜志,有些實在是不堪入目,令人尴尬,真正能稱得上有檔次的健康及文明書刊,在時下已為數不多。就連過去一些很正統的雜志因受市場經濟的沖擊,也在身不由己步入歧途。《南充文學》是一本純文學刊物,其最令人感歎的就是版面和内容形式的創新。她将文學性和生活性的東西,形成優美的散文以及大衆化口味的文章,讀來如清涼沐浴,亦如春風拂面,倍感惬意。每一期與《南充文學》謀面,讓人心中常能湧起如初戀情人約會時的那種激動。目睹了她的芳容,嗅着了她的馨香,心才安定。從散文到詩歌、到文學評論,我跟随一行行文字神鹜八級,心有萬仞,普通的日子充盈起來,平凡的工作有了情趣。

浮躁的心對于任何人都會存在,哪怕是整天與學生、與教本打交道的我。我喜歡讀書,但現在好書實在是難得一見,是以我常因為找不到好書看而煩惱。現在因為有了《南充文學》這本雜志,我又變得活躍和開朗起來,因為在百花叢中,我又看到了知音,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本好的刊物,就是一盆心靈雞湯。《南充文學》就是這樣,讓人思想進步,讓人文化提高,讓人行為端正,讓人感懷頗深。《南充文學》不僅是一本純文學、無功利的刊物,還是一本讀者喜聞樂見的刊物。沒有花裡胡哨,也沒有庸俗豔麗,貼近了讀者生活,融進了文學号音。

人累了,看一看《南充文學》,倦意頓消;心累了,翻一翻《南充文學》,拂拂塵,心淨則明。在前行的道路上,《南充文學》和我心連心。

讀着讀着,心熱了,手也癢了,激蕩的思想開始牽動十指在鍵盤上起舞。我常常寫些散文、随筆及文學評論,在《南充文學》上發表,與文友們交流。思想的碰撞,讓我的大腦更加清晰,手指更加靈活。五年來,我試着挑選一些自己滿意的文字,發給《南充文學》,竟然一次次地收獲了激動。短短五年間,我有十幾篇稿子上了《南充文學》。在我看來,唯有思想的充實和精神的富足才是真切的,更是寶貴的。

尤為欣喜的是,在這塊群英荟萃的地方,我結識了雜志編輯蕭紅濤老師、楊茂生老師、朱濤老師及一大批寫稿的朋友。他們的文字,他們的思想,一下子像磁鐵般牢牢地吸引了我。我加入了這塊精神的跑馬場,思想在這裡縱橫馳騁。

漫漫歲月路,悠悠文學情。彈指一揮間,二十年歲月悄然過去。感謝《南充日報》《南充文學》陪我成長,使我在一片超然獨處的空間中,能夠激蕩一份情感,寄托一份思緒,給思想開拓一片甯靜飛翔的天空;感謝《南充日報》《南充文學》陪我成長,當我迷茫的時候,當我困惑的時候,當我懈怠的時候,習慣性地回頭望望,總有那恩師般的或鞭策或信任的目光,給予我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鼓勵我學會思考和摸索,讓我逐漸找到正确的答案。就如同那冬日裡的爐火、黑暗中的啟明星、夜航時的燈塔,無私地照耀我走過生命的一程又一程。

與《南充日報》《南充文學》相約,我好幸福!

近年,我在《中國文藝家》《參花》《鴨綠江》《牡丹》《山西文學》《廣東文學》《西南文學》《華西都市報》等報刊雜志及微刊發表散文20餘萬字。多篇散文收入各級各類文學專著,多次獲國家、省、市、區征文比賽獎。也因發表這些作品,我先後加入了有關文學組織,目前是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會員、南充市作家協會會員、南充市散文學會會員、南充市雨林書畫院會員、南充市嘉陵江文學創作協會會員、南充市網絡作家協會理事、南充市嘉陵區文聯委員、南充市嘉陵區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個人散文集《等待》《那片海》。我不想得到什麼,我隻是想通過這些散文集對我20多年的寫作做一下梳理和總結,這是一種自信,更需要勇氣。畢竟這是我的文學夢。

近年,我的散文也在各種網絡平台發表。我認識了作家徐建成等老師。他們給我指點迷津,使我受益匪淺。在他們介紹下,我加入了四川省作家協會和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我的文學圈子越來越大,結識的朋友更多,寫作的水準日益提高。

轉眼間,我在文學旅途中跋涉了20多年。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快樂和幸福。已有的已經過去,未來還在征程。我将沿着文學這條路繼續走下去,鎮定而又樂觀。

我喜歡在季節風中行走,更喜歡在季節風中思考有關生活、有關人生、有關散文的某些細節。是以,在每一個季節,無論在北方,在南方,在高山,在大海,在風中,在雨中,在飄着雪的野地,在歡快跳動的篝火旁,我都會以自己的思維方式,用散文一樣的節奏,去品味那些能夠留下骨架、留下靈魂、留下有血有肉、能夠用語言連接配接感情的散文。對于文學,有熱愛的情感;對于生活,有執着的情懷。所有這些,便成為我心中流動的情緒。

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用生活的方式寫作,用寫作的方式展現個性。這就是我的文學夢。

作者簡介

賈海,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南充市嘉陵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南充市嘉陵區龍蟠國中國文一級教師。在各級各類報刊雜志發表散文20餘萬字。著有個人散文集《等待》《那片海》。

作者系列文章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賈 海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檔、音視訊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資訊。文章所含圖檔、音視訊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散文】泡茶,泡文人(外二章)‖賈海
【散文】泡茶,泡文人(外二章)‖賈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