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之前和大家分享的,在兒子入國小前,我給他做的幼小銜接是不充分的,是以後來兒子吃足苦頭。但是如果說拼音、識字、口算等多少還能預料到,那麼“寫字”這塊是一點都沒想到!
作為還沒進國小的爸媽來說,寫字這事是最容易被輕視的。因為讓孩子寫字,他們提起筆來都能寫,不像認字或者做數學,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看到孩子能寫,就不覺得有啥問題。
但進了國小才知道,學校對于寫字的要求不僅是寫對,而且要寫得好看!橫撇豎捺每一筆都有明确的要求,要求一點都不低。
寫在田字格裡的字,橫和豎不但要直還要有斜度、起筆落筆的位置都要講究置,寫成下面打圈的這種,都是老師要求重寫的

是以進了國小後,持久影響着孩子學習效率和全家人生活品質的居然是“寫字”這件事。OK一年級起初的幾個月,每晚都是在擦擦寫寫的淚眼婆娑中度過的。
一個字寫了擦、擦了寫整個紙面又髒又糊,還時常擦出破洞來。之前完全不能了解三四行字,孩子要寫一兩個小時,後來經曆過,那真叫“深深領悟”!
寫字才是一二年級國小生的時間殺手。寫字在任何年級段都像是座巍然不動的大山,盤亘在孩子的作業中。
你們看,一年級下半學期的國文期中考試學科素養展示仍然是寫字,書寫整潔和結構美觀性,都是重要的考核标準。
而有意思的是,班級群裡媽媽們讨論最多的不是國文數學,也是書寫。經常班級群裡大家問作業,如果某個媽媽把孩子記的作業發到群裡,大家最大的關注點就是字寫得好不好。娃的字寫得好,當媽的似乎特有顔面。
是以到了一年級下半學期,就我所知,OK班裡大多數同學都在學寫字。學校裡進度緊,在具體的書寫上老師雖然也講,但畢竟有其他要學,于是寫字就成了落在咱們爸媽頭上的隐形任務。
要想能過學校這關、還能早點準時睡覺,就真的有必要讓孩子在“書寫”上專門學習一下。
寫字,需要注重這幾點
我其實有在OK入學前的暑假帶他去學過幾次寫字,以為讓他上個手,有個概念就行。後來發現完全不行,于是在OK一年級的寒假裡專門去學了寫字,算是加急練習,時間花得不算多,但是成效是肉眼可見的。不但幾乎沒再有被圈出要求重寫的字,更是時不時有幾個五角星。(筆鋒和結構比我小時候好太多了)
到了一年級下半學期的期末總結家長會時,老師要我提供幾張兒子的書寫給他展示在家長會的PPT裡,從那時開始,我再也沒為兒子的書寫煩心過。
在OK的書寫學習過程中我才明白,寫字不像我們過去記憶裡的,照着描紅本描幾遍、再練幾遍就OK了,而是需要注重結構、比例、筆鋒技巧的。
書寫練習需要教孩子如何找位置、輕重停頓,如何破解每個字的關鍵點。
1、如何寫在田字格合适區域
字在田字格裡過大或過小都不好,大部分漢字書寫不能寫到田字格的1/4以外的禁區,這樣字不會過大,一不小心就飛出田字格外。當然也不能寫得太小,太小了也不好看:
如何控制好大小,關鍵在第一筆落筆,比如日的起筆位置,要落在第一個小方格偏下方的位置,然後筆直地往下一劃,寫出來的日字會更加合适: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找位置小遊戲,我們在田字格上點一點,讓小孩在另一個田字格上找相同位置,這樣更容易落好每個字的第一筆。
隻要第一筆落好了,字就容易好看,沒落好,字可能就會寫肥寫大,就沒那麼好看了。
2、結構定位好,寫出工整的字
字的結構對美觀度來說也非常重要,最簡單的就是平分,比如日字中間那橫落在中間:
目字,中間兩橫均勻分布:
但很多漢字并不是簡單的平分,哪裡偏左一些,哪裡偏右一些。比如說時間的時,其中寸裡的“丶”不是落在寸的中間,而是靠左邊一點的位置,寸字練好了,村、過這些字都能寫好,讓孩子掌握舉一反三的技能。
這些結構定位,對一開始寫田字格的孩子來說很重要,隻有在田字格裡,把字的結構規範了解、訓練好了,之後沒有田字格後,才能寫得更加好。
3、掌握出筆鋒的訣竅,字更加好看
做到前2點,字至少就能工整了。但是要想寫得更好,還需要學習如何書寫得有筆鋒。比如寫最簡單的一字,要寫好看,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一開始小小的輕頓起筆,然後稍微上揚地寫出一橫,最後輕頓收筆,一就不是一條沒有感情的橫線了,而是有筆鋒的一字了。
比如寫“了”的時候,如何寫得好看,關鍵是要在折處輕頓2下,然後自然往裡收筆,潇灑的彎折就出來了:
在一年級下後,就會有很多偏旁部首比較複雜的字,比如走字底:
偏旁部首攻克下來,對很多字來說寫出來就會簡單多了。
▼
ps:這是我家兒子平時在練的字帖,和課本需要掌握的字是相比對的,也分享給我們的媽媽們:
字帖裡,低年級描寫和練習留得會比較多:
随着年級增高,字帖給出的描寫和練習就會更少:
練字帖,沒必要說讓孩子全部寫完,看小孩個人情況,描5個寫5個,描一行寫一行都可以,最主要掌握就行,練多了反而可能容易厭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