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走後,這3個問題出現,會讓親人和兄弟姐妹不再“一條心”

01

一個家族最講究的,莫過于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全家人都“一條心”。

但是,又有哪個家庭能夠做到“一條心”呢?從整體的情況來說,很少。一般來說,家庭不鬧沖突就不錯了,又何談保持永遠都“一條心”呢?

父母還在的時候,下面的孩子還會走走過場,表面上兄友弟恭,不會說鬧出太難看的沖突。這,主要還是給父母面子,不想讓父母擔心罷了。

可是,一旦父母離開了,這些習慣于走過場的孩子,還會兄友弟恭嗎?說得難聽一點,他們不為了家産而争個你死我活,就已經是不錯的結果了。

為什麼父母在不在世,對家庭的影響那麼大呢?

其實,父母是當下家庭的創造者,也是這個原始家庭的核心。如果家庭的核心不見了,那這個原始家庭就消失了。當然,孩子本身也會創造出新的家庭,成為新的父母,一直輪轉下去。

父母,終究是家庭的頂梁柱。試想,沒有了頂梁柱的家庭,又怎麼可能安穩呢?

父母之後,為什麼親人和兄弟姐妹都不再“一條心”呢?我想,關鍵原因有這麼3點。

父母走後,這3個問題出現,會讓親人和兄弟姐妹不再“一條心”

02

原因一:父母走後,家庭的平衡機制就消失了。

天地分陰陽,人間分日月,世道分善惡,塵世分男女。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保持平衡,如此才能長久。缺乏了平衡,一切都是不長久的。

就像一個天平,隻要它平衡了,相信它就能維持當下的狀态,不會一邊高,一邊低,造成了失衡且傾倒的情況。

同樣的道理,在一個家庭中,隻要兒女的關系互相平衡,親人之間也保持該有的親緣關系,沖突被壓制住,那家庭就能保持“一條心”了。

而讓親人的關系保持平衡,将沖突壓制住的關鍵,其實不是别人,恰恰是我們的父母。父母在堂,又有誰敢做出悖逆家庭的事兒呢?

兩兄弟發生了沖突,而且争個不停。這個時候,父母插手了,直接調解了他們的沖突,讓他們繼續和諧相處。盡管他們不願意,相信他們也會裝裝樣子,不再計較太多。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都心服口服的存在。而其他人,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一旦父母離開了,家庭的平衡機制消失了,孩子也沒有太多的束縛了,誰也看不起誰,那整個家庭就分散了,每個人都各走各路,進而讓關系破裂。

父母走後,這3個問題出現,會讓親人和兄弟姐妹不再“一條心”

03

原因二:一代親,二代表,三代疏。

現在網絡上出現了一種聲音,親情越來越淡薄。哪怕是農村的親情,也面臨着不斷“式微”的現實。

為什麼親情會越來越淡薄呢?我想,跟傳統的親緣機制,以及資訊化的發展不無關系。

傳統的親緣機制,就是第一代人的親情特别親密,而到了第二代,親情就疏遠了。再到第三代,第四代,這些親情就消失不見了。

你還認識你的表堂親戚嗎?你的孩子還知道自己的遠房親戚有誰嗎?或者說,再過一代人,這些親戚還會有在一起相聚的機會嗎?

很遺憾地說,有很多的親戚,我們都與之不再往來了,就跟陌路人一樣,各走各路。如果有緣分,那還可以見一見。如果沒有緣分,那就算了,沒必要計較太多。

更何況,随着資訊技術的發展,如今人們早已對串門或者逢年過節去拜親這些事兒失去了興趣,都希望在網絡上聊天。這個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就疏遠了嗎?

父母在堂,還能組織一兩次家族聚會。父母不在了,又有誰有這個影響力,去組織家族的聚會呢?我想,沒有人有這個影響力,也沒有人有這個心思。

見與不見,問題已經影響不大了。

父母走後,這3個問題出現,會讓親人和兄弟姐妹不再“一條心”

04

原因三:人們不再對親戚以及兄弟姐妹有好感。

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貧窮的時候,沒有人會對我們感興趣。無論我們做什麼,也不會有人關心。可是,一旦我們有錢了,别人就會來到我們的身邊,一個勁地奉承我們。

拜高踩低,終究是親戚之間的日常行為,又有誰能改變呢?

尤其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相信每個人都隻看着物質利益做人,又有誰有那麼多時間和心思去跟親戚打交道呢?

況且,無論我們是賺到錢也好,還是賺不到錢也罷,心理最不平衡的,依舊是我們的親戚。

親戚這個群體,看似正常,實際上存在着極強的“見不得人好”的心态。無論你混成什麼樣子,别人都不希望你過得好,如此,就沒有“一條心”的必要了。

你想跟别人一條心,誰知道别人想看你倒黴。這,不就是你的一廂情願嗎?

做人,沒必要存在“一廂情願”的心态。有些時候,凡事随緣就好,有感情的,就多聯系。沒感情的,就直接保持距離。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