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求求這對假面夫妻别裝了,早就該離了

求求這對假面夫妻别裝了,早就該離了

這裡是不定期上線的她刊「對話」欄目。

每期邀請一位或一組,素人或明星來到這裡,聊個人的生活和經曆,談個體的想法和見解。不代表所有人,更不涉及任何拉踩。

希望這些故事彙總在一起,能給大家提供一個新的觀察視角,帶來一些新的思考。

今天是第10期。

影視劇或文學作品塑造人物,貌似總有這麼一種傾向:

命運悲慘、有明顯性格缺陷的角色,往往被安一個單親家庭的設定,仿佛一切“劣根”皆有源可溯。

而生性溫暖善良,不谙世事的人物,多長于家庭健全、雙親和睦的環境。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深信此律。

比如,很多父母将此列為兒女擇偶的評判标準,對于單親家庭長大的對象要慎選。

按照一般經驗主義來說,這似乎不無道理。

但再想想,我們好像也都明白,這至多是個“必要不充分條件”。

即,單親家庭未必養出問題少年,健全家庭培養的也不都是人中龍鳳。

最近幾年,我們特别喜歡聊“原生家庭”創傷,此中切面,有太多能拿出來細講的。

而單親家庭便是其中最大,也是最複雜的那個折射,随便拎出來一個角,都能讓人生出無限表達欲。

因為我們對“單親”兩個字,有着天然的“同情”,和慣性的偏見。

傳統中國夫妻往往對婚姻和孩子也有一種天然的承諾和責任:給孩子一個“正常的” “完整的”家。

求求這對假面夫妻别裝了,早就該離了

《父母愛情》

在今天這個“自我意識”普遍覺醒的時代中,這是一個看似沒有讨論空間的話題,有着近乎絕對“政治正确”的結論——

夫妻不必為了孩子,勉強維系婚姻。

但放到現實裡對照,又發現這是一個看不到進步的婚姻課題,縱然是90後,依舊有大把“為了孩子”苦苦維系的婚姻存在。

是以,我們有必要從一段真實、鮮活的故事裡,摸索一些答案。

以下,是今天故事主人公粱昊的自述。

求求這對假面夫妻别裝了,早就該離了

十三個月成為單親家庭

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學習好、懂事乖巧、獨立自強,這些全都是我過去二十幾年的形容詞。

也為我建構了一個值得衆人“可憐”的身世。

1996年年底,在我十三個月大時,他們離婚了,在經過無數次的揪扯和争吵後。

父親是一個具有傳統“父權”色彩的男性,他對誰都好,唯獨對母親“苛刻”。

他要求妻子照顧家庭、伺候公婆、無怨無言、賢良淑德,并把這一切視為理所應當。

就比如,母親在懷我期間,挺着幾個月的孕肚還要去村口挑水,然而我爸也覺得這是一個“女人”應該做的。

求求這對假面夫妻别裝了,早就該離了

《父母愛情 》

可偏偏母親是個“不聽話”的女人,嘴硬心剛,有着那個年代女性少有的反叛意識。

吵架吵到最兇的時候,她便獨自一人走一夜山路,從一個林場穿到另一個林場,用短暫地出走表達憤怒和反抗。

在關系最緊張的時候,母親還在枕頭下放一把剪刀,似乎随時準備“開戰”。

這場沒有愛情基礎、父母逼迫下的婚姻原本就先天不足,再加上二人無法調和的價值觀和脾氣,注定要走向衰敗。

可二十多年前的東北農村,離婚還被視為一件不光彩的家醜。

更何況,他們生下了我。

求求這對假面夫妻别裝了,早就該離了

《82年的金智英》

母親不是沒有猶豫過,但這場雞飛狗跳,無一日安甯的婚姻,無論如何也走不下去了。

父母離婚後,我被判給了父親。

母親就此離開了這個家,然而父親也在離婚後南下闖蕩。

我跟着爺爺奶奶生活了很多年。

六歲以前,我的世界隻有東北農村那一方粗曠且寒冷的天地。

等到上國小時,我被送去了城裡念書,平日裡吃住在“寄宿家庭”裡,每月支付給人家兩三百塊。過着看人眼色,寄人籬下的日子。

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細節是,寄宿家庭裡的那個阿姨,每天晚上都趁我睡着後,偷偷給自己女兒喝草莓牛奶,她不知道,我其實一直都在裝睡。

我當然了解她的偏心,我隻是羨慕,心裡總是暗暗想,草莓牛奶好像真的很好喝,我什麼時候才能喝上啊。

或許也是那樣一段近乎無人照拂的日子,讓我生出了一些敏感和自卑。

求求這對假面夫妻别裝了,早就該離了

那幾年父親真的很忙,甚至他的生意遭受了一次重創,遠在南方也過了幾年苦日子。

是以,那時寒暑假我基本上都會去母親那裡住一段時間,她督促我念書,對我要求特别嚴格。

六歲時就要我和國中的大孩子一塊兒上英語補習班。

有時她去地裡幹活前,給我布置幾十個單詞,說回來檢查,背不完就不給飯吃。

如果我不好好讀書,或者考試沒考好,她還會用苕帚疙瘩打我,外婆看見了,就追着我媽打,罵她是瘋女人,把孩子逼壞了。

當然,這隻是寒暑假,因為一開學我就隻能回到城裡住寄宿家庭,過寄人籬下的生活。

求求這對假面夫妻别裝了,早就該離了

反轉,單親孩子的反轉

一般情況下,這時候故事的走向大機率會是,一個叛逆堕落的女兒和一個嚴厲粗暴父親的二十年對峙。

但我的劇本沒這麼狗血,相反我過得非常幸福。

甚至必須承認,我能從一個敏感、自卑的小孩,長成如今這般社牛的性格,和父親有莫大的關系。

11歲那年,父親生意好轉,把我從東北接到了四川,那次一同搬去的還有叔叔嬸嬸,從此我過上了“真正”的單親家庭生活。

他依舊很忙,平日裡我的起居生活都是嬸嬸照顧。

當然,叔叔和父親對我也很好,幾乎沒有跟我發過脾氣。

即便如此,剛到四川的前幾年,我還是非常自卑,在同學朋友面前,總是刻意回避自己是單親家庭的事實。

父親并沒有刻意和正面地和我溝通過這個問題,況且青春期的女孩,大多也不願和父親傾訴這樣細微而敏感的情感話題。

國中時,我有過相當長一段叛逆期,吃零食、打遊戲、看小說,就是不愛學習,父親也沒有是以責罵或者打壓我。

相反,每個寒暑假,無論再忙,都會抽出時間帶我去自駕遊,我們走過很多地方看過很多風景。

平日裡的各種小事,他對我從來也是百依百順,對我說話也總是慣用自稱,比如“爸爸出門了” “爸爸給你買” “爸爸支援你”......

求求這對假面夫妻别裝了,早就該離了

《請回答1988》

還記得前邊我說他是一個典型的“父權”色彩的男性形象嗎?

沒錯,他是重男輕女的,因為他想要一個男孩“傳宗接代”。

可是讓我覺得很幸運的是,他從沒因為喜歡男孩,就苛待我。

他從沒覺得,我是個女孩就不必好好培養,也從不覺得女孩就隻配嫁做人婦、相夫教子,甚至直到現在他也不讓我做家務。

是以在他心裡,我好像是個生活上自理無能的“廢物”,他的細緻總是出乎我的意料。

比如他出差時,會專門寫好電飯鍋的詳細使用方式:先通電,點開始鍵,等待螢幕顯示綠色......

求求這對假面夫妻别裝了,早就該離了

受訪者供圖

好吧,他這樣仿佛我真的是個生活白癡。

再比如,他會把芒果按照成熟程度貼上編号,囑咐我每天按照編号吃,這樣就會吃到又熟又甜的芒果,還不會爛掉浪費。

你看,他實在是個不講理又沖突的老頭,當初對母親可不是這樣,我也曾慶幸,他的那一套“對女性的物化”不曾在我身上重演。

到底他對我寄予一片期望,後來上了高中,我開始用功讀書,總是能考年級的前幾名,父親去開家長會,總是被表揚的那個。

或許有了這個良性循環,我和父親之間的關系,一直都非常融洽。

我從單親家庭自卑中解脫出來的重要原因在于,我父親,包括叔叔嬸嬸一起給我建構的家庭氛圍,足夠平和、穩定和健康。

求求這對假面夫妻别裝了,早就該離了

不必抱歉

當然,讓我從單親自卑中走出來,還有一個外部原因。

那就是,轉學到四川後,我認識并對比過太多單親家庭的同學和朋友。

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都變成了所謂的“問題少年”。

這其中大緻分為兩類情況,一種是父母離婚雙方對孩子都實行放養,一種是單親要強的嚴父或嚴母,為了望子成龍而實行棍棒教育,這種樣本我們看過不要太多。

求求這對假面夫妻别裝了,早就該離了

《人世間》

這麼一對比,我的父母已然是單親家庭教育的範本。

他們雙方在我的教育和撫養問題上從沒推卸過責任,更沒有在學習和前途問題上PUA我。

像是我父親,一直盼着我能從政,至少也是個端鐵飯碗的。

但是畢業後我當了北漂,工作并不如他期待的那般“正規”,可是他依舊願意支援我的工作。

我的每一點工作上的成績,他都要發到朋友圈,并附上大段點評。

說到母親,前兩天我剛跟她通過電話,我們已經差不多兩年沒有聯系過了。

她就是這樣一個人,知道我過得好,有喜歡的工作、獨立生存的能力,有父親和家人的呵護就已足夠,她不想過多打擾我的生活。

或許是因為是覺得自己沒有完全盡到養育責任,而不想太指望我吧。

其實,小時候有段時間,父親在外地做生意,爺爺奶奶因各種願意無暇照顧我時,是母親把我接走養育了兩年。

她從沒有“不要”我、“不愛”我,我知道。

求求這對假面夫妻别裝了,早就該離了

《母親》

還記得我說,他們離婚前關系有多緊張吧?但那些都不是他們本人回憶給我聽的。

這麼多年,他們倆幾乎沒有當着我的面咒罵或者埋怨過對方。

父親最多總是說母親笨,說她有錢的日子不過,非要再嫁個人過苦生活。

母親也沒太說過父親的壞話,她知道我多受寵,眼看我越來越快樂,15歲以後的生活一路柳暗花明。

是以她總教育我:“你爸對你那麼好,你要好好孝順他”。

求求這對假面夫妻别裝了,早就該離了

《請回答1988》

我真的無比幸運。

他們在彼此的眼中,是那樣糟糕和不可理喻,卻從未将我置于為難和尴尬的境地。

他們不需要我站隊,不需要我選擇,不需要我評價,我在父母之間有自由,有空間。

多年前,母親再嫁。那個叔叔家境普通,或許也不如我爸會賺錢。

但他是一個如春風溫暖和煦的男性,他會把早飯做好,母親一起來就有飯吃,所有家務也都是他做,更重要的是,他給予了母親很多自由和尊重。

這些都是我實實在在看到的。

求求這對假面夫妻别裝了,早就該離了

《父母愛情》

從前我還總見母親的時候,我跟她說:媽,你這輩子做過那麼多錯誤的決定,但和我爸離婚是你做的最對的決定。”

她笑了笑,沒有回答什麼。

我也隻是單純地想告訴她,你不用因為離婚,而對我感到抱歉。

對于父親,我也總是勸他:“别太任性了,找個老伴吧。”

真的,我希望他們都過得好,就如同他們都希望我過得好一樣。

彼此,都不用抱歉。

求求這對假面夫妻别裝了,早就該離了

所謂完整家庭的虛無意義

我得到過足夠多的愛,是以我從不奢望一個所謂“健全”的原生家庭,為我勾勒幸福的樣闆間。

甚至我還一度慶幸,他們在我十三個月大時,就痛下離婚的決定,免我直面父母失敗婚姻的戰場。

我記得《奇葩說》有一期節目,辯題叫「離婚要等孩子聯考後嗎」,那天現場請了50個子女,50個父母作為投票觀衆。

那幾乎是《奇葩說》節目有史以來最難辯論的一場。

幾個回合下來,任憑那些辯論高手如何唇槍舌劍,父母們仍堅持「要」,子女們仍堅持「不要」。

求求這對假面夫妻别裝了,早就該離了

《奇葩說6》

父母的邏輯都很簡單,因為離婚是自私,絕不能圖自己解脫就搭上孩子的前途。

他們認為,“完整”的家庭,是孩子們必不可缺的東西,更是孩子絕對渴望的家庭模式。

而放在更大面上,豈止是聯考,有的夫妻為了讓孩子能夠“體體面面”結婚,不惜忍到孩子結婚後自己再離婚。

真是又感動,又荒唐。

我不相信有完美僞裝的破裂婚姻。

父母之間感情好不好,夠不夠相愛,孩子是完全能夠感覺的。家庭的屋檐下,沒有沖突的盲區。

如果是這樣,那些為了孩子不離婚的夫妻,他們堅持的意義何在?

試問,是真的為了孩子好,是以才自我犧牲努力打造一副虛假的婚姻軀殼;還是其實就想圖自己一個“問心無愧”,不必擔上傷害孩子的罪孽。

如果你是前者,那就再自問,一個婚姻破裂的家庭,孩子真的會因為軀殼的完整而感到幸福嗎?

想必大家心裡都有答案。

愛,真的不一定要發生在傳統固有模式的“完整家庭”中。

求求這對假面夫妻别裝了,早就該離了

《以家人之名 》

如果夫妻相愛,家庭完整,孩子被愛,那是孩子抽到了命運的上上簽。

如果婚姻破裂,家庭分割,但父母之愛不減不糙,那是孩子抽到了命運的中平簽。

但如果僅僅為了孩子,維持一段根本無法維系的婚姻,無論你們的愛溢出多少,那都是孩子此生無法扭轉的下下簽。

我想,今天看這篇的你們,有人是兒女,有人已為人父母,有人被迫接受選擇,有人則主動掌控着選擇。

沒有勸離的意思。

我隻是在想,虛假完整的婚姻,對下一代最深遠的影響是什麼?

思來想去,恐怕是婚戀觀和擇偶觀。

我并不确定,一個被孩子早已識破的失敗婚姻,究竟會在他身上種下怎樣的因果。

是懼怕、惶恐的遠離?

還是盲目、渴望地沉溺?

或許都有可能,但總歸不是自信的笃定和平和的接納。

把離婚看作“一般”的、正式的分别,不兒戲也不放大,不污名化、不羞恥。

把沖突消解于終止,把怨恨暫停在更大的傷害之前。

成熟的解決姿态,理智的利弊分析,勇敢的人生選擇,或許才是一段所謂并不成功的婚姻,送給孩子最佳的成長禮物。她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