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件玉佩裡的猛禽“海東青”:曾引發女真與大遼之戰

早春二三月,白山黑水之間的大地剛剛從皚皚白雪中蘇醒過來,草木即将萌發,迎面吹來的風中已經沒有往日淩冽的寒意。一列長長的隊伍正離開查幹湖,向西南方向行進。隊伍中有獵獵的大旗,有收疊起來的帳篷,也有帶着樂器與獵鷹的髡發兒郎。

他們的目标是湖泊星布之地,在雜着殘雪的枯黃蘆葦叢中,剛剛從南方越冬歸來的天鵝正在悠閑地啄食。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鼓聲和呼喊聲,受驚的天鵝從蘆葦叢中紛紛展翅飛起,但隻見一俊健身影如同利箭,直插天鵝群中,緊緊地抓住了一隻落單的天鵝……

這樣的場景在一千年前的東北大地上曾經無數次重制,遼金帝國的君王臣子們依舊保留着傳統漁獵遊牧時代的習俗,率領着浩浩蕩蕩的隊伍随着季節的變化在不同的草場之間遷徙。而在春日湖泊旁用名為海東青的獵鷹獵捕天鵝,則更是必不可少的遊獵節目。這樣的場景,不僅留在了史書與詩詞中,也被巧手的匠人們雕琢在了溫潤的白玉上。故宮「何以中國」展上,就展出了一件舊藏的雄鷹捕天鵝題材玉佩。

這件玉佩裡的猛禽“海東青”:曾引發女真與大遼之戰

白玉镂雕春水圖佩·金代·故宮博物院藏

在這件玉縧環上,一隻天鵝正在撲騰着翅膀,但掙紮的氣力似乎已經衰竭,優雅的長脖子也低低地垂着,一隻體型嬌小的海東青正緊緊抓住天鵝的脖頸,尖銳的喙正在猛啄天鵝的眼睛。而海東青身下還飄動着長長的絲帶,也表明它是一隻被皇家豢養的獵鷹。

這件玉縧環不僅質地溫潤,而且琢玉技藝也尤為動人。天鵝的翅膀上下翻飛,脖子前伸,構圖穩定自然,又與玉環之間形成穩定的接點。海東青體型要小得多,但雕刻得依舊精緻細膩,彰顯着兇猛矯健的力量感。

雖然題材是遼金民族的故事,但是此件精美的玉器,想必還是出自有着悠久琢玉傳統的漢地匠人之手。在遼金時代,統治下的北中國廣袤疆域中,不僅生活着草原與山林中的民族,也生活着一大批過着定居農耕生活的漢人。于是民族的習俗與文化在逐漸融合,中原的審美也深刻影響着貴族階層,于是展現傳統民族生活的圖景成為北方玉器的重要題材。

春水之名

故宮所藏的這件玉器在命名時,并沒有提及海東青與天鵝,而是叫作「白玉镂雕春水圖佩」。那麼為何要叫作「春水」呢?

玉器春水之名,始自故宮研究員楊伯達先生。他發現清宮舊藏了一批金代玉器,題材都極為相似,或是蘆葦叢中天鵝悠然,或是猛禽啄擊天鵝,或者是在山林之間,行走着鹿與虎等動物。翻閱史料後,楊伯達先生發現這些玉器中的場景,與遼金皇室的生活習俗有關,這種習俗名為「四季捺缽」。

什麼是捺缽呢?《遼史·營衛志》記載 :

“遼國盡有大漠,浸包長城之境, 因宜為治。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漁,歲以為常。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缽’。”

簡而言之,就是上面提及的逐水草而居式的遊牧生活。遼金帝國都曾同時擁有多個都城,縱然如此,皇帝們也不像中原皇帝那樣總待在都城中處理政事,而是延續舊俗,在不同地方候鳥式往返。“出有行營,謂之捺缽”。捺缽,也就是「地方」的意思。

這件玉佩裡的猛禽“海東青”:曾引發女真與大遼之戰

春壁畫·遼慶陵出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圖源@廣東省博物館)

這件玉佩裡的猛禽“海東青”:曾引發女真與大遼之戰

春壁畫局部,慶陵出土了四季風情的壁畫,生動展現了四季捺缽的情景。(圖源@廣東省博物館)

遼金皇帝漫遊在東北山水之間,四季皆有捺缽。史料中就曾詳細記載春捺缽的場景:

春捺缽:

曰鴨子河泺。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帳,約六十日方至。天鵝未至,卓帳冰上,鑿冰取魚。冰泮,乃縱鷹鹘捕鵝雁。晨出暮歸,從事弋獵……皇帝每至,侍禦皆服墨綠色衣,各備連鎚一柄,鷹食一器,刺鵝錐一枚,于泺周圍相去各五七步排立。皇帝冠巾,衣時服,繫玉束帶,于上風望之。有鵝之處舉旗,探騎馳報,遠泊鳴鼓。鵝驚騰起,左右圍騎皆舉幟麾之。五坊擎進海東青鹘,拜授皇帝放之。鹘擒鵝墜,勢力不加,排立近者,舉錐刺鵝,取腦以飼鹘。教鹘人例賞銀絹。皇帝得頭鵝,薦朝,群臣各獻酒果,舉樂。更相酬酢,緻賀語,皆插鵝毛于首以為樂。賜從人酒,遍散其毛。弋獵網鈎,春盡乃還。

這段記載讀起來很有趣,大概是說每年遼國皇帝正月就啟程前往春捺缽,路上要走兩個月。到了目的地鴨子河泺後,依舊是天寒地凍的場景,在等待天鵝飛來的日子,人們鑿開冰面捕魚。冰雪融化後,候鳥也飛來了,就放鷹去捕捉天鵝與大雁。

這段史料還特地介紹了皇帝親自參加獵鵝活動的過程,這樣的場面,與其說是捕獵,不如說儀式感與象征意義更強。皇帝要穿特别的衣服觀賞,侍衛們發現天鵝蹤迹後就舉起旗子示意,并鳴鼓出聲,讓天鵝「驚騰起」。

這件玉佩裡的猛禽“海東青”:曾引發女真與大遼之戰

備獵圖·敖漢旗克力代鄉喇嘛溝遼墓出土·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館藏(圖源網絡)。壁畫中人物皆為契丹發式,前中老者手持雄鷹,右側人物腰挂扁鼓,其餘人持弓箭、樂器等,應該都是春捺缽活動上的随從。

此時訓鷹人要獻上海東青,讓皇帝親自放飛。海東青抓住天鵝迫使它降落地面,附近的侍衛則舉起刺鵝錐刺死天鵝,并取出鵝腦喂食海東青。訓鷹人得到賞賜,皇帝獲得頭鵝後還會舉辦盛大宴會,大家在頭上插上鵝毛,并抛撒鵝毛為樂。

這件玉佩裡的猛禽“海東青”:曾引發女真與大遼之戰

臂鞲[gōu]·法庫縣大孤家子鄉李貝堡村遼墓出土。為了防止獵鷹利爪抓傷胳膊,訓鷹人往往要在胳膊上綁上臂鞲。(勇汽水攝)

這件玉佩裡的猛禽“海東青”:曾引發女真與大遼之戰

遼陳國公主墓出土的這件帶鞘玉柄銀錐,與史料記載的刺鵝錐頗為一緻。(圖為動脈影攝)

縱然貴為帝國天子,此時大概也會如同尚是部落時代的先祖一樣,體會着春日遊獵之樂吧。

神俊最數海東青

春捺缽活動的重要角色,就是名為「海東青」的獵鷹。這是一種稀有的猛禽,那麼到底對應着自然界中哪一種鷹隼呢?

根據記載與分析,最接近的鳥兒應當是「矛隼」。

這件玉佩裡的猛禽“海東青”:曾引發女真與大遼之戰

鷹擊天鵝圖·明代·殷偕·南京博物院藏(圖源網絡)

這幅畫描繪的正是春水玉所表現的場景,而從畫中來看,捕捉天鵝的獵鷹,與現實中的矛隼極為相似。

這件玉佩裡的猛禽“海東青”:曾引發女真與大遼之戰

矛隼(圖源網絡)

矛隼主要分布在北極區,在中國罕見,但也會出現在黑龍江一帶,與史料中對它的記載一緻。并且史料中記載海東青的毛色有多種類型,現實中矛隼亦是如此。而且矛隼體型較小,與天鵝差異很大,正符合春水圖中海東青與天鵝的身形比例。故而為曆代珍愛的海東青,大概就是矛隼了。

那麼為何将這種獵鷹稱之為「海東青」呢?史料關于它的記載如是:

“海東青者小而健,能擒天鵝,爪白者尤以為異,出于五國之東,契丹酷愛之,然不能自緻。”

“海東青,羽中虎也。”

“女真東北與五國為鄰,五國之東接大海,出名鷹。來自海東者,謂之海東青。”

“海東青亦曰海青,鵰之最俊者。”

從史料來看,海東青的名号與其産地有着密切的關系。海東青的巢穴應該離大海不遠,在「五國」這個地方的東面。契丹民族雖然非常喜愛它,但本國境内卻不産海東青,若要得到這種愛鷹,則需要另一個民族進貢,也就是與五國相鄰的女真族。

當時的女真族位于遼國的東北方,處于遼的統治之下。因為鄰近海東青的産地,女真部落就被迫需要向遼進貢此物,進而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史料記載:

“每歲遣外鷹坊子弟趣女真發甲馬千餘人入五國界,即海東巢穴取之,與五國戰鬥而後得,其後女真不勝其擾 由是諸部皆怨叛。”

而拿着令牌征收海東青的使者,更是仗勢欺人、為非作歹,讓女真部落怨氣日益增加:

天使所至,百般需索于部落,稍不奉命,召其長加杖,甚者誅之。諸部怨叛,潛結阿骨打,至是舉兵謀叛。

又有使者号天使,佩銀牌,每至其國(生女真各部)必欲薦枕者。則其國内輪中、下戶作止宿處,以未出室女侍之。後使者絡繹,恃大國使命,惟擇美好婦人,不問其有夫及閥閱高者。女真浸忿,由是諸部皆怨叛,潛附阿骨打,鹹欲稱兵以拒之。

這件玉佩裡的猛禽“海東青”:曾引發女真與大遼之戰

成吉思汗聖旨銀牌·國博藏。遼代「天使」所持的銀牌,大概與後世蒙元時代的這件銀牌差不多,都代表着皇權親至。

因為海東青而讓女真諸部結下了對遼的仇恨,并最終以阿骨打為首起兵反叛。遼天祚帝率領數十萬大軍親征平叛,卻被骁勇善戰的女真騎兵一舉擊潰。龐大的遼帝國瞬間分崩離析,女真迅速崛起,建立大金國,随後又南下打敗北宋,成為北中國的霸主。

金人擊敗契丹後,也繼承了契丹四季捺缽的舊俗。1139 年,金熙宗下诏說:“自今四時遊獵,春水秋山,冬夏納缽,并循遼人故事”。

使用海東青捕獵天鵝,依舊是金代春捺缽時的重要活動。并且皇帝還會特地穿上應景的衣服:“其從春水之服,則多鹘捕鵝,雜花卉之飾。”故宮藏的這件玉器,也是以被命名為「春水玉」。或許數百年前,它也曾佩戴在一位參加春獵的貴族身上呢。

而曾被契丹人所喜愛的海東青,也成為女真民族的精神象征。「小而健」的「羽中之虎」,可以擒獲體型數倍于自己的天鵝,這種以小博大的鬥志,不正是女真人自身的最好寫照嗎?

這件玉佩裡的猛禽“海東青”:曾引發女真與大遼之戰

當下是舊曆三月間,正是春捺缽的時節。再回首看看這件春水玉,似乎遼金舊事,也在溫潤玉質之下了。

緻謝:編輯團 老宋、十八年蟬;攝影師@一一的博物集,部分圖檔來源于@動脈影 @勇汽水 和網絡;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也歡迎關注我們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