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中的風景,從大衛·霍克尼回溯西方風景畫

大衛·霍克尼被認為是這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 2020年,當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肆虐之時,他以畫筆提示“疫情無法隔離春天”,在花開花謝中看萬物生長、四季更疊。

觀察和描繪自然,一直是霍克尼的繪畫主題之一。澎湃新聞獲悉,4月9日起,柏林畫廊以霍克尼2007至2008年創作的《蒂克森代爾附近的三棵樹》與館藏倫勃朗、約翰·康斯特布爾、梵高等人的風景畫作品并列展出,以“大衛·霍克尼:對話中的風景”思考古典作品對當代的啟發。

對話中的風景,從大衛·霍克尼回溯西方風景畫

“大衛·霍克尼:對話中的風景”展覽現場

《蒂克森代爾附近的三棵樹》是霍克尼描繪英國自然的代表作之一。霍克尼認為,攝影無法完全捕捉到家鄉約克郡的美景,他向攝影宣戰,但同時又将其作為一種輔助工具實作自己的想法,他近期的風景畫融合了傳統的語彙和數字技術,表達了自己對古代風景繪畫的傳承和對自然景觀的觀察和描繪。

在展覽中,霍克尼是一個風景畫的對話者,相隔幾個世紀的文藝複興、巴洛克直至印象主義作品第一次彼此靠近。它們不僅證明了風景畫持續的影響力,也揭示了風景畫複雜性和多面性。

對話中的風景,從大衛·霍克尼回溯西方風景畫

大衛·霍克尼,《蒂克森代爾附近的三棵樹》,2008年秋

一次風景畫漫談

大衛·霍克尼通過《蒂克森代爾附近的三棵樹》帶着觀者蜿蜒穿過北約克郡鄉村小道,看四季更疊。從2007年夏天開始,直至次年秋日(繪畫順序為夏冬春秋),他畫下的不僅是自然的循環,也是一個夢想。

在柏林畫廊,四幅寬屏畫作以春夏秋冬的順序懸挂。可以說,當風景呈現在畫面上時,自然已經被定義,到了博物館又被重新分類,直到符合大衆的閱讀和觀看習慣。然而,當你站在柏林畫廊展廳時,巨大的作品給人一種不同尋常的壓倒性體驗。

對話中的風景,從大衛·霍克尼回溯西方風景畫

展覽現場,大衛·霍克尼《蒂克森代爾附近的三棵樹》

如此大幅明亮的風景畫,是繪畫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切片,展覽對風景畫的溯源從意大利早期文藝複興畫家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的《忏悔的聖傑羅姆》(The Penance of St Jerome,約1450)開始,其作為背景的風景有着辨別性,尤其樹幹的表現方式影響至今。

對話中的風景,從大衛·霍克尼回溯西方風景畫

弗朗切斯卡,《忏悔的聖傑羅姆》,約1450

順着展線,來到17世紀,巴洛克時期風景畫家克羅德·洛林對樹木的精湛描繪讓人看到當時對焦點透視的打破;最近剛歸于倫勃朗的作品《拱橋風景》,表現了被風吹拂、被光線撫摸的桤木,帶着氤氲的氛圍。

對話中的風景,從大衛·霍克尼回溯西方風景畫

德爾特·霍貝瑪,《樹下的鄉村街道》,約1663

展覽也關注了一些不那麼引人注目的作品,比如,在飛利浦·科尼克(Philips Koninck)于1660年創作的一幅《荷蘭風景》中,藝術家已經使用了無人機的視角,畫下了山腳下村莊中的小教堂和風車,以及遠處與天空融為一體的沼澤。

對話中的風景,從大衛·霍克尼回溯西方風景畫

飛利浦·科尼克,《荷蘭風景》,約1655-1660

再到霍克尼的作品,他的藝術血統始于英格蘭,傳承于托馬斯·庚斯博羅和康斯特布爾。這位來自約克郡的畫家從前輩畫家處了解到,風景是對現實的一種建構;到了梵高,他将風景轉化為現實的筆觸。展覽中梵高的《普羅旺斯的收獲》是他著名作品《收獲》的草圖。但梵高的麥田中是人類為豐收忙碌的場景,霍克尼畫中的麥田卻空無一人,沒有農夫或路人打擾花草的凋謝。這種對于巴比松畫派締造的田園詩畫風格的挑釁,成為了霍克尼成功的關鍵。

對話中的風景,從大衛·霍克尼回溯西方風景畫

康斯特布爾,《斯托爾河畔的海姆村》,約1804

對話中的風景,從大衛·霍克尼回溯西方風景畫

梵高,《普羅旺斯的收獲》,1888

風景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随着工業革命的爆發,康斯特布爾、庚斯博羅筆下的大地讓位于蒸汽機器,工廠沿着河岸生長。大衛·霍克尼的自然受到全球氣候和環境的威脅,它的美麗一直處于虛拟狀态。

對話中的風景,從大衛·霍克尼回溯西方風景畫

大衛·霍克尼,《蒂克森代爾附近的三棵樹》,2007年冬

但他的畫筆更加熱切地描摹樹枝的結構,他的調色闆追随着正午的光線。通過這種方式,他滿足了同時代人對一個不曾變化的世界的渴望。

對話中的風景,從大衛·霍克尼回溯西方風景畫

大衛·霍克尼,《蒂克森代爾附近的三棵樹》,2007年夏

對倫勃朗作品的再發現

這場展覽的另一個重要發現,是柏林畫廊的館藏《拱橋風景》被證明出自倫勃朗之手,在過去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将它歸于倫勃朗的學生霍弗特·弗林克 (Govert Flinck)。

對話中的風景,從大衛·霍克尼回溯西方風景畫

倫勃朗,《拱橋風景》,早于1638年

在這一結論公布之前,人們對這幅有争議作品的作者進行了多年的猜測。“倫勃朗研究項目”(Rembrandt Research Project)在1989年指出,柏林畫廊的《拱橋風景》與荷蘭國立博物館《石橋風景》在風格、技術和主題上有“驚人的相似性”,當時得出結論認為弗林克一定是倫勃朗作品的高明複制者。雖然很早就有專家對歸屬提出過質疑,并認為作者就是倫勃朗,但卻沒有進一步的依據。

近年來,在對這件尺寸僅為28.5x 39.5厘米的小型作品多次進行科技和技術分析後證明,該作品的創作年代應該比已知的1638年更早。

對話中的風景,從大衛·霍克尼回溯西方風景畫

倫勃朗,《石橋風景》,荷蘭國立博物館藏(非此次展覽展品)

“我們經常會看到成對出現的作品,通常給人印象是,畫家試圖以另一種風格再演繹,或是優化自己已經完成的作品,是以再畫了一件相似的作品。”柏林畫廊的館長、倫勃朗研究專家達格瑪·赫希菲爾德介紹說,“1924年,《拱橋風景》入藏柏林畫廊。對其進行分析後顯示,倫勃朗在創作過程中對畫面進行了徹底的改變,包括改變了暴風雲的位置、變化了山的尺寸,并調整了一組樹木,這些改變使繪畫變得更為緊湊。”

在對作品深入的研究後,構圖的變化方式開始清晰,每次調整都更趨于後人所熟悉的倫勃朗光影對比風格。調查還确定,與之前的了解相反,柏林畫廊的《拱橋風景》先于阿姆斯特丹的《石橋風景》創作,《石橋風景》則更加精确、用色更透明。

對話中的風景,從大衛·霍克尼回溯西方風景畫

展覽現場的兩件倫勃朗作品,左為《拱橋風景》

倫勃朗以人物著稱,目前已知他的存世風景畫僅有7幅。從弗林特更新為倫勃朗的作品,意味着它的價格升至1000萬歐元以上,并不是說這件作品會被出售。“隻有在作品出現在展覽中、被更多人看到才有意義。”

對話中的風景,從大衛·霍克尼回溯西方風景畫

倫勃朗蝕刻畫作品,1643年

除了上述作品外,與霍克尼對話的古典畫家還包括了雅各布·凡·雷斯達爾(Jacob van Ruisdae)、理查德·威爾遜(Richard Wilson)等,而霍克尼作品緣何名為《蒂克森代爾附近的三棵樹》,答案或許在1643年倫勃朗的一件蝕刻畫中可以找到,倫勃朗也畫下了三棵樹,霍克尼對約克郡的想象也融入三棵樹中,作品的氛圍、情緒也有着相似之處。

對話中的風景,從大衛·霍克尼回溯西方風景畫

大衛·霍克尼,《蒂克森代爾附近的三棵樹》,2008年秋

展覽将持續至7月10日,本文編譯自安德魯·基爾布《眼睛的夢想》(《法茲網》)和凱特·康諾利《歸于學生的作品被證明為倫勃朗本人所作》(《衛報》)

對話中的風景,從大衛·霍克尼回溯西方風景畫

展覽現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