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處方”醫生王争豔的閱讀“小處方”

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鄢靜慧 蔡衛萍

4月23日,在武漢圖書館舉行的江城讀書節線上啟動儀式上,此前因為“小處方”而廣泛被媒體報道的社群醫生、全國道德模範王争豔,受邀參加啟動式,分享自己的閱讀,并上台朗誦。68歲的她一頭銀發,朗誦起來不輸朗誦藝術家,讓人不禁感慨——腹有詩書氣自華!

大家對王争豔的了解,可能更多的是從她的職業方面,比如:從醫37年來,她一直堅守着“讓病人花最少的錢,達到最好的效果”的治療理念,千方百計減輕患者負擔,退休至今十餘年來,她繼續發光發熱,在2011年她獲得“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稱号,2013年獲得“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标兵”等榮譽稱号。而在生活中,王争豔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書蟲”,她說,她家裡幾乎每個房間都有書,自己的卧室有書,客廳有書,90多歲的媽媽的房間裡也有書。

活動結束後,王争豔接受了極目新聞記者的采訪,談及一生的閱讀習慣,她說,自己受益無窮,感慨“閱讀可是很治愈的噢!”

“小處方”醫生王争豔的閱讀“小處方”

閱讀不需要“堅持”,“堅持”太苦了,讀書是享受

王争豔告訴記者,她從小就喜歡讀書,也是朗誦、唱歌、跳舞的積極分子,每次活動赢獎品,她都會說“就獎勵給我書吧”。“我是上世紀50年代生人,等我懂事的時候,就到了60年代。那個時候,知識貧乏,書籍很少的,我當時生活在小鎮上,書籍的來源很少,我把鎮上的小書攤上的連環畫都看遍了,最後到新華書店裡面看。每到周末,就在新華書店站一天,站着讀書。”

王争豔說,後來有積蓄了,就開始買書。到了上大學之後,武漢的新華路書店是她常去的地方。每到周末,走着去,走着回,節約錢拿來買書。到了上世紀80年代,知識的春天到了,市面上的書也變多了,“我經常一堆一堆地買,有一點瘋狂。那時候街面上還有好多舊書攤,看到這些書攤,步子就挪不動了。”

有記者問道,你的閱讀習慣是怎麼堅持到現在的?王争豔說:“這不叫堅持,你說得太苦了,讀書是一個愉悅心情的事情,醫生把它叫——很治愈噢!”讀書,就像喝一碗雞湯,品嘗一杯冰鎮酸梅湯,吃一個大西瓜,是很開心的事情,太享受了。如果有一個半天時間,讀讀書,和幾千年的先人,和世界各地的牛人交流思想,多麼美妙。

“小處方”醫生王争豔的閱讀“小處方”

醫學書、閑書都喜歡讀,看心理學著作也很有趣

那麼,王争豔都在讀哪些方面的書籍呢?

她說,醫生這個職業本身就要求要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大家都知道一句話,醫生越老越值錢,不是說年齡大了,就值錢了噢,而是你的知識積累越多,醫術越高越值錢噢。”王争豔說,醫學知識更新的速度很快,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不斷地學習。是以,專業書籍閱讀,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

除了專業書,王争豔也喜歡讀“閑書”。從國中就讀《文心雕龍》《希臘神話》,古代小說。當了醫生之後,她又喜歡上了破案的小說。“因為醫生診療的過程,跟破案很像。”《醫生的精進》《醫生的修煉》《柳葉刀下的人文修養》,心理類書籍,像畢淑敏的書,都是她很喜歡的。

王争豔說:“有時候和病人打交道,也要學心理,友善與他們有效溝通,不然如果病人不聽你的,醫生也治不了病。”

“有的病人長期有慢性病,很難治愈,我就建議他們去閱讀。”王争豔說,讀書,的确可以舒緩情緒和疾病帶來的壓力。

談及閱讀推廣,王争豔說,時代在發展,人們的閱讀習慣也發生了改變,讀書變得越來越友善了,在人手一機的時代,大家可以通過手機端閱讀海量的電子書,比過去的人幸福多了。

四位閱讀推廣人彭碩禾、吳炎坤、張裕、王争豔,給你薦書

除了王争豔,還有幾位特别的嘉賓,來到了2022年江城讀書節的現場。

一位是過去一年在武漢圖書館借閱圖書最多的小朋友——武漢市北湖國小六年級學生彭碩禾。彭碩禾說,“我特别喜歡閱讀,尤其是地理、曆史和科普類的書籍。每次閱讀時,仿佛我就成為了故事裡的主人公,上山下海、穿越過去、探索未來。我相信,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它們都會慢慢發酵成為養分,滋養我茁壯成長。”

第二位是少兒閱讀推廣人——漢陽區玫瑰第二幼稚園的吳炎坤。他說:“2020年與疫情作戰的日子裡,白天我是下沉社群的志願者,晚上回到家就錄制抗疫晚安故事。我把科普知識童趣化,制作了《孩子們這些謠言你知道嗎?》等系列科普小節目。很多小朋友漸漸了解新冠病毒,還成了家裡的健康小衛士。從2017年第一次給孩子分享繪本,到現在已經有1570晚了,還在圖書館、社群和孩子們分享,我希望讓孩子愛上閱讀,也讓父母們感受到親子閱讀的價值,讓每一個家庭因為閱讀充滿愛和歡笑。”

“小處方”醫生王争豔的閱讀“小處方”

還有一位是網友們都記憶猶新的那位救人快遞員——張裕。張裕說:“我也是一名退伍老兵、共産黨員。很多人認識我,都源于去年12月的那件小事。當時,我正在派件,突然看到一棟住宅樓的三樓着火了,想着自己當過兵、徒手攀爬沒問題,就沖了上去,把被困的一家三口救了下來。我來自紅色老區羅田,從小就聽父輩講紅色故事,後來進部隊,閱讀、學習、曆練,在心中時刻提醒自己關鍵時候要站出來、挺上去。現在,工作雖然忙碌,但我依然保持閱讀的習慣,閱讀不停、力量不斷,在平凡崗位上堅守、奮進。”

“小處方”醫生王争豔的閱讀“小處方”

彭碩禾、吳炎坤、張裕、王争豔,分别為江城讀書節讀者各推薦了一本書——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飛向太空港》、人民日報社出版的《傳奇校長張桂梅和1084個女孩的故事》、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生命擺渡人》、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民最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