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射雷達設計方案存分歧,集度和理想掌門人“打”起來了

百度在去年3月宣布和吉利一起造車後便備受關注。日前,百度和吉利的合資公司集度釋出了首款概念車車頭部位的設計細節,以及其整車架構和自動駕駛系統的思路和構想。從公布的資訊來看,集度概念車的兩顆雷射雷達被對稱布置于前機蓋上,并且可升降。

雷射雷達設計方案存分歧,集度和理想掌門人“打”起來了

目前自動駕駛感覺技術路線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以攝像頭為主導的視覺方案,以特斯拉為代表;另一種則為以雷射雷達為主導的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國内車企基本都選擇第二種方案,雷射雷達的設計方案也成為了車企智能化重要競争方向之一。

集度此次設計方案是國内車企首次将雷射雷達布置在汽車前機蓋上,但這樣的新設計很快引來了反駁的聲音。

日前,理想CEO李想在微網誌上留言稱,(雷射雷達)在車頂上放一個,和在機蓋或保險杠放兩個,性能上沒有任何差別,甚至頭頂的單顆性能會更好。他還表示,在行人碰撞、維修成本和震動控制(連結主車體)上,雷射雷達在車頂的設計都是最優的,唯一的問題是造型不夠美觀。

雷射雷達設計方案存分歧,集度和理想掌門人“打”起來了

李想的此番言論很快迎來了集度CEO夏一平的回複。夏一平表示,車頂一個雷射雷達的視場角為120度,而機蓋兩個的視場角則為180度,且兩者能解決的極端情況也不一樣,在産品能力、體驗上甚至安全性上還是有差別的。

一位雷射雷達行業内人士向第一财經記者表示,就視場角方面,夏一平的反駁是有道理的。

不過,一家汽車零部件公司高管林放(化名)向記者指出,李想和夏一平言論都不完全正确,從專業角度來看,雷射雷達的安裝位置首先要保證足夠的結構剛度和位置精度,可伸縮式的、或安裝在車身表面剛度不足位置的雷射雷達方案都有存在潛在問題。

去年以來,被稱為“智能汽車千裡眼”的雷射雷達加快了上車步伐。根據前瞻産業研究院預測,大陸車載雷射雷達行業市場規模在2026年有望超過430億元,發展空間大。不少車企也紛紛給出了其雷射雷達設計方案,安裝個數基本在1-4個,安裝位置更是“百花齊放”。

就雷射雷達安裝位置而言,蔚來ET7和理想一樣選擇安在車頂;小鵬P5的雙雷射雷達則是分别安在前臉大燈下;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的3顆雷射雷達分别位于前臉大燈下左中右三個位置;路特斯Eletre的4顆雷射雷達中有2顆在前臉,車頂前後也各有1顆。

針對集度雷射雷達的分布位置,林放表示,目前沒有量産車搭載了可升降式的雷射雷達,此前有車企在原型車中采取了可升降式的雷射雷達,但在量産時仍會采取固定式。同樣,車前蓋作為車身表面剛度不足的地方也不适合用來安放雷射雷達,除非此位置剛度有特别加強。

李想随後也在微網誌表示,集度雷射雷達并不會布置在上述圖檔所示的前車蓋上,這應該隻是試驗車的擺放位置,如果前部采用2-3顆雷射雷達,大機率會布置在保險杠和翼子闆上。目前這個位置,最新的行人碰撞法規這一關過不了。

公開資料顯示,理想和集度雷射雷達都來自同一家供應商——禾賽科技,且均采用禾賽AT128雷射雷達,差別在于理想L9使用了一顆,集度SIMUCar 2.0(軟體內建模拟樣車)則是采用了兩顆。

之前各家車企比拼過雷射雷達數量。在去年11月的廣州車展上,長城汽車旗下沙龍品牌機甲龍釋出海報,稱“4顆以下請别說話”。有資料顯示,機甲龍搭載了4顆華為96線混合固态雷射雷達;另外,小鵬G9預計搭載2顆速騰聚創雷射雷達;威馬M7搭載3顆速騰聚創半固态雷射雷達;智己L7搭載2顆速騰聚創半固态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設計方案存分歧,集度和理想掌門人“打”起來了

林放向記者表示,車企安裝雷射雷達不能隻看數量,要看布置多個雷射雷達的功能和目的。衆所周知,雷射雷達成本昂貴,随着其個數的增加,汽車成本、算力和功耗都會随之上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