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曆了這次疫情才明白,一定要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

昨天,仔仔課間休息時,告訴我,他在上課的時候聽老師說,他同班的一位同學進方艙了,現在隻能在方艙裡上課。

身為家長,聽到這樣的消息免不了會心驚,連忙問仔仔,他的同學怎麼樣。仔仔說他們有跟同學視訊連線,看到了同學在方艙裡的狀況。

他特地給我看了視訊回放,雖然條件不及家裡,但與網上看到的很多方艙的環境比起來,也算是還過得去。孩子狀況也還行,老師也特别進行了安慰,告訴他如果身體感覺不舒服,就好好休息。

我告訴仔仔課餘記得多關心同學,有空發發微信,大家經常聊聊天,幫助同學排解一些寂寞和無聊。

孩子被送進集中隔離點,這應該是身為家長最不想看到的狀況。但是,在現在,一切皆有可能。萬一這樣的狀況發生,也隻能選擇堅強,就算再困難,也要勇敢面對。

我不由得想起前幾天看到的一則分享,說一個12歲的男孩在解除隔離後,沒有車接送,拉着行李箱走了9個小時左右回家。

12歲,又是與仔仔年紀差不多大的孩子,這個年紀的娃雖然外形可能已經很高大了,但思想還不成熟。我想不明白為什麼孩子隔離結束會沒有轉運車送回家?讓他們獨自走回家呢?

在一段疑似鄰居與家長的對話框中,家長說孩子是從上海臨港走回來的,早上8點多走到下午五點多

孩子是住在臨港冰雪明城酒店的

他剛12歲,自己拉着箱子背着書包回家的

網上放的地圖顯示,從酒店到他們小區的距離确實有50多公裡

經曆了這次疫情才明白,一定要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

因為不知道具體位址,我在網上随便搜尋了一下,從臨港冰雪明城酒店到北蔡地鐵站的距離是54公裡左右,到浦東三林的距離是53公裡

正常情況下步行,大概要走12小時,但小朋友隻走了9個多小時就走到了。有人質疑小朋友怎麼做到的,因為他需要平均一小時走6公裡,這個速度可是很快的,他拉着行李箱又背着書包是怎麼做到的呢?

面對質疑,有熟人解釋說,小朋友是一段地鐵,一段步行,又騎了一段自行車完成的,他的箱子是找快遞小哥先送回小區的,他也不是一個人,而是老中青三人結伴完成的這段旅程。

這個可能性存在,因為浦東現在地鐵6号線和16号線還是在營運的。有人與小朋友結伴回家,這多多少少也讓人感到一絲安慰。對于家長來說,在現在的狀況下,隻要孩子能順利到家,怎樣都好。

經曆這一次疫情,我發現有一些能力一定要培養孩子擁有,這樣孩子才能在生活突然遭遇重大變故的時候,依然能夠保護自己。

1、敏銳擷取資訊并進行預判的能力

昨天侄女告訴我,幸好我從3月中就一直提醒她,儲備好各種物質,在4月1日浦西正式封控前,我又讓她去囤了各種物質,她做了充分的準備,後面也及時加入小區的各種團購群,獲得了各種物質,現在才不心慌。

如果按照她自己的判斷,隻囤很少一部分物品。那她中間斷糧階段就隻能靠樓裡鄰居的救助維持生活了。

确實,在浦西封控前的那段時間,我每天都會看新聞,看釋出會、留心身邊的各種訊息,根據這些訊息做出一個基礎的預判。

雖然很多時候,獲得的資訊量是有限的,但是隻要善于觀察,在有限的資訊裡依然能夠抓取一些關鍵資訊,進行大緻的分析,也能做好适當的應對準備,這樣即使狀況有一點失控,有準備也比沒有準備,赤膊上陣要好。

2、生活自理能力

在疫情發生之前,我們都能感受到生活越來越友善了。不會做飯?可以點外賣;不會打掃衛生?有掃地機器人或是請保潔;需要什麼東西,手指點點就能迅速獲得……

因為生活太友善,大家就會覺得不會家務也無所謂。但經曆這次疫情,會發現,會做家務,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很重要。

就拿做飯來說,我認識的很多95後小朋友都是不會做飯的,平時他們一日三餐都是靠外賣維生。但封控期間,外賣快遞都停了,什麼都點不到。就算居委發放和小區團購的物質也都是生鮮食品為主,不會做飯,面對這一堆生鮮也無從下手,就隻能天天吃泡面。有小朋友告訴我,現在看見泡面就想吐。

我現在經常讓仔仔學切菜、炒菜,每天洗碗的任務也是被他承包了,隻要他有空,我還會安排他整理房間,洗衣服折衣服,做各種家務,我也跟他讨論過,如果最壞的狀況發生,如果他必須要跟我們分離,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他可以怎麼做。這樣,就算遇到各種狀況,他都有能力把自己照顧好。

3、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疫情前,很多人不喜歡人際交往,更喜歡宅在家。

這次疫情讓很多人重新發現了鄰裡情,無數人告訴我,現在與鄰居的關系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從鄰裡之間獲得無數的溫暖與支援。

與鄰居的關系考驗的是交友能力,如果交際能力強,懂得與人溝通,就更容易融入,也更能與周邊的鄰居們打成一片,大家互相照應,互通有無,遇到困難鄰居之間伸出援手,問題也更容易解決。

這個交際能力也包括與周邊一些店家、商販的溝通能力。在被封控之前,我把小區周邊的水果店、蔬菜店老闆的微信都加了一邊,經過這段時間的比較,我發現這些老闆團購的物品,品質更好,價格相對而言也更公道。

經曆了這次疫情才明白,一定要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

4、自救的能力

面對問題時,不能隻等待“别人救援”,而是要想方設法開展自救,進行更多的嘗試和準備,把希望掌握在自己手裡比等待别人救援要有用得多。

5、豁達的心胸

前段時間,上海最牛的是“團長”,大家拿到團購的物質,不管裡面的東西是怎麼樣的,隻要還能看,隻要還能吃,都會對團長感激不盡。

而最近幾天,可能是物質充足了,競争力強了,大家沒啥緊迫感了,各種狀況就層出不窮。其中被diss最厲害的,恰恰也是團長,有人質疑團長賺錢了,有人因為沒搶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去舉報團長,還有人故意在群裡調撥鄰裡的關系,很多團購群隻能面臨解散的命運。

在現在的環境下,負面消息已經很多了,反而更應該豁達一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不糾結于點滴的得失,可能幸福感會高一些。

6、情緒調節能力

随着時間的推移,各種負面消息越多,尤其當身邊人出狀況的時候,情緒更容易波動。如果沒有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就很容易被各種負面情緒拉扯,陷入低谷中。

有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不管面對任何狀況,都能及時把情緒調節回來,情緒穩定了,内心就會更強大,也更有能力面對各種棘手的狀況。

7、把注意力放在當下的能力

這次疫情發生了很多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會想不明白為什麼生活會變成這樣,會感受到強烈的無力感,覺得生活是失控的,也會忍不住為未來擔心。

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這個時候,做一些能把注意力拉回到當下的活動,比如,切菜時把注意力放在刀和菜上,去感受不同食材切起來的不同感覺;洗衣服時把注意力放在衣物上,去感受水流動和衣服的不同質地;運動時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上,去感受不同部位的反應;與孩子玩耍時,沉浸在互動與玩耍中,這些都能讓心情平靜下來,感受到來自生活本身的力量。

過去的已經發生,未來的還沒有發生,而當下才是正在發生的,是切切實實的存在。

每個人都渴望幸福,身為家長,更希望孩子擁有順遂平和的人生。但人生本就是高低起伏,變幻莫測的。如果孩子不得不在成長中去面對各種困難,那就把這些當成他人生的一種曆練,在困難中去成長,接受風雨的考驗。

幸福會增加我們人生的廣度,苦難則會增加我們人生的深度,把困難看做是一場人生的曆練,也是另一種成長和收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