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4月10日,廣州全市中國小校按下線下教育“暫停鍵”,大部分學生開啟了居家學習的線上教育新模式。新模式保障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但新變化也帶來了一定的“心問題”。随着居家線上教育時間的不斷拉長,其引發的心理問題逐漸引起社會各方的關注。以此為契機,即日起,南方日報、南方+用戶端聯合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于南方+用戶端上開設“在+安心”欄目,欄目關注涉及青少年群體相關的熱點心理問題,通過邀請資深心理咨詢師線上開講,以實際案例為切入點,分析背後隐藏的心理動機,提供具體的指導性、實用性意見建議,幫助疏導、緩解心理問題。敬請垂注。
随着廣州全市中學階段學校(白雲區除外)有序恢複線下教學,中學生陸續回到熟悉的校園。但疫情期間,仍有不少學生因各種原因居家進行線上教育。有的家長由于平日工作忙碌,還要照顧家中的“神獸”,難免“着急上火”,面對孩子居家過度沉迷電子裝置的現象,家長應當如何科學引導,幫助孩子将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學習生活當中?小南邀請大家關注本期心理答疑内容,孩子居家愛玩手機怎麼辦?

【案例】
李媽有一個在讀國小四年級的兒子,由于疫情原因在家上網課。以前兒子對學習還是很感興趣的,現在倒好,居家學習期間,變得對學習不“感冒”了,喜歡上了玩手機,有時玩得晚上不睡,早晨不起,怎麼說都沒用。李媽也曾想把手機收掉,但卻遭遇“頑強抵抗”。李媽“心态崩了”,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分析】
孩子為什麼喜歡玩手機?據筆者掌握的資料,主要有以下幾點:
1.有了大量接觸手機的時間。由于以前孩子在校就讀,學校規定上學不能帶手機,再加上放學回家後還要做作業,孩子接觸手機的時間少,家長還不擔心。但現在疫情居家,沒有了老師的管教,孩子又有了大量自由的時間,接觸手機的機會就多了起來。
2.玩手機滿足了孩子愛玩的天性。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孩子疫情居家期間,不能出門去玩,生活相對單調。手機易得,且不少軟體為了留住“使用者”,都試圖增強自身吸引力(不可替代性),加上孩子本身具有愛玩的天性,是以,一接觸手機,孩子就很容易着迷。此外,手機上也有不少把人的注意力“留”在螢幕上的小設計,如未讀資訊上的小紅點、短視訊不點選暫停就會自動播放下一個等,手機遊戲對孩子來說,更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緩解了學習的壓力。實事求是地說,孩子現在面臨一定的學習壓力,尤其是畢業班的孩子,有的孩子壓力大了,又找不到很好的解壓辦法,于是迷上了玩手機。隻有通過玩手機,才會感到自己放松了。
4.受長輩的影響。現在乘公交或地鐵,很容易就會發現,絕大部分人一上車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機。有些人下班回到家,甚至一邊吃飯一邊看手機。這些對大家來說習以為常的事情,殊不知,對孩子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
【建議】
一是家長不要一看到孩子玩手機就火冒三丈,應該給孩子接觸數字世界的機會。
在不影響孩子學習的前提下,可以陪孩子一起探索手機的秘密,看看他們玩什麼。因為有時孩子玩手機并不都是玩遊戲,有可能是在收集資料,或與同學網上交流學習等。就算看到孩子玩手機,也要表示了解。建議可以這樣與孩子溝通:“我也了解你喜歡手機,其實我們也一樣,有時候不刷手機,就感覺與社會脫離了,但是你目前所處的階段畢竟和我不一樣,是以我特别想聽聽你的想法,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好手機的打算。”
二是買來手機後,家長可以先告訴孩子,手機雖然是個好東西,但如果沒有規則的保護,會害人害己。
家長應該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耐心與孩子商量,和孩子一起制訂一個手機使用規則,其中可以寫上這麼幾條,手機不能上飯桌、不能帶進衛生間、不能帶進卧室,尤其不能帶到床上、晚上九時後不能玩等。然後大家都認真簽字,表示認可這份協定。有了規則後,孩子的行為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到。筆者在咨詢時碰到有的家長說孩子離不開手機。我就會這樣問,你離得開手機嗎?當你要求孩子不看手機的時候,你在看什麼?規則不能隻對孩子,而不對家長。否則就是不公平的。如果家長确因工作需要暫時不能離開手機,也必須要向孩子講清楚,并且得到孩子的了解與支援。
四是注意要充分挖掘孩子身上的積極資源,多給予肯定。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每個人身上都有積極資源,隻不過被我們大多數家長忽略了。如同樣看到孩子玩手機,如果籠統地說:“你在房間裡就隻會玩手機。”那孩子就會不服氣。而如果這樣說:“我今天六次到你的房間,隻有看到你四次在玩手機。這說明你還是能控制自己的。”這樣鼓勵式、積極的方式,有時反而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是積極建立協商型家庭。據中國社科院釋出的《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讀本》顯示,四類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用網過度,即親子活動少、父母抗拒網絡、教育粗暴、父教缺位的家庭。協商型家庭由于不是家長一個人說了算,親子關系變得更加和諧,父母更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同時孩子也更樂意聽父母的意見或建議,孩子反而不會沉迷于玩手機。
本文由廣東省12355青少年綜合服務平台資深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總督導楊鳳定撰寫。楊鳳定,中共黨員,上海市退休司法警官,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他從2003年開始從事心理咨詢工作,曾到北京、西安、雲南和河南等地為咨詢師做過教育訓練講座,并著有《違法人員心理矯治》一書。
【記者】陳理
【作者】 陳理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