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風
1941年春,蔣軍親日投降派發動第二次摩擦高潮,不久迅速卷向各地。皖南事變之後,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遭受蔣軍的進攻。
蔣軍占領了我膠東軍民堅持抗戰的心髒陣地——牙山,切斷了我軍的東西聯系,又以牙山為依托,兵分三路,向東海根據地發動了全面進攻,妄圖将我軍消滅在東海地區。
蔣軍以趙保原為首的二三十個大小司令,約5萬人,分别占領着膠東的主要城鎮。我軍約1萬人,也就是膠東第5旅、5支隊被分割在蓬萊、黃縣等地區,蔣軍投降派繼續壓向我軍,局勢危急。

許世友(近景者)在給部隊講話
山東分局訓示許世友帶領清河獨立一團赴膠東,統一指揮膠東第5旅和第5支隊,粉碎投降派的進攻,收複牙山,使根據地連成一片。許世友到達膠東之後,立即與膠東區地方幹部一起召開會議,成立了膠東指揮部。
膠東區黨委書記林浩說:“就膠東目前的情況,蔣軍投降派堅決地執行對抗政策,有的已經明目張膽地投靠日軍。我們絕不能無原則退讓,必須執行主席指出的,對于頑固派的軍事進攻,必須堅決、徹底、幹淨、全部消滅的原則。”
其餘的同志分析了敵我力量,認為我軍力量雖弱,但是有人民的支援和優好的陣地為條件,可以由弱變強。
聽了大家的意見,許世友提出了作戰方案:“趁投降派氣焰嚣張之時,我們出其不意地反擊。盤踞牙山的是投降派中的蔡晉康,他擁有兵工廠。我們先挑弱的軍隊打,首先奪取牙山,還可以繳獲大量槍支彈藥。牙山是交通的中心,奪取牙山之後,可以四面出擊,打通東西兩塊根據地,控制交通的心髒地區,然後前往在海、萊邊殲滅趙保原主力,全盤掌握膠東。”
大家一緻贊同這個作戰方案,并決定在15日那天就發起戰鬥。
15日夜,八路軍西路的5旅,東路的5支隊和清河獨立一團,同時向蔣軍蔡晉康和陳昱部發動反投降戰役。西部4個團分3路向牙山行進。部隊來到牙山腳下,隻見牙山山勢險峻,峰巒矗立,猶如鋸齒。
如何攻下牙山?許世友苦苦思索。他們找村裡的百姓了解地形,一位老人講述了于七抗擊清軍的故事。老人說:“當年于七離開牙山,就是因為清軍抄了他的後路。”他的話啟發了許世友,許世友立即開會部署,我軍也由從牙山側後的山間小路直撲蔡晉康的司令部。
16日,我軍全部占領了牙山,殲滅蔡晉康大部,繳獲大批武器。蔡晉康帶領殘部東逃至桃村,我軍一路追擊,于18日下午攻下了桃村。同時,東路5支隊的3個團也在18日殲滅陳昱大部,攻下灌水,控制了福山。
我軍初戰獲勝以後,戰争形勢發生了變化。趙保原見牙山被我軍占領,蔣軍左路部隊也遭到攻擊,慌忙調動各部,将其主力的3個團西撤郭城。許世友得知消息以後,提出“背靠牙山,南下海陽”,指令在牙山的部隊直撲趙保原部側背。3月22日,5旅和清河獨立一團将郭城包圍。
5支隊控制福山以後,緊接着向蔣軍投降派右路發動進攻,他們攻克崖子,殲滅蔣軍頑固派6旅大部,活抓旅長苗占魁。苗占魁是蔣軍警官出身,他之前欺壓人民、進攻我軍,被俘之後,他面如土灰、不敢講話。
為了分化頑固派軍隊中的頭目,許世友粗中有細,決定對其采取教育和團結的手段。許世友說:“日軍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中國人打中國人,就給了日軍侵略和可乘之機。大敵目前,必須一緻對外。”苗占奎忙說:“我是死罪,隻要能寬大處理,我再也不敢和人民為敵了。”許世友當即釋放了他。
3月26日,我軍攻克郭城,5旅與5支部順利會師。趙保原的部隊被殲一部,他率其餘部隊逃竄至發城,向其他頑軍求援。4月27日,蔣軍51軍派部隊來支援,先頭部隊一個營到達發城地區。
趙保原見有人撐腰,氣勢大漲,他們糾集了4000人高聲叫嚣“于山大會戰”,準備再次進犯我軍。許世友說:“隻有給予敵人殲滅性的打擊,才能徹底打消其反動氣焰。”我軍立馬重新調整部署,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牢牢控制于山,另一方面準備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人。
當51軍一個營瘋狂向我軍指揮部陣地進攻時,八路軍戰士奮起反擊,并以泰山壓頂之勢大力沖殺,打散了蔣軍的大部分隊伍,并繳獲3挺機槍。
緊接着,清河獨立一團、5旅5支隊和各縣的縣大隊在全線發起反擊,附近的群衆拿着叉子、鋤頭趕來助戰,激戰數小時後,頑軍被殲滅,于山大會戰以敵人的失敗而告終。
51軍先頭營的殘部逃回沂蒙山區,趙保原見形勢不好,急忙構築碉堡,加強防禦。他說:“土八路沒有搶,攻不了碉堡。隻要日軍來掃蕩,我們就得救了。”許世友很快看清了趙保原的心思,他說:“趙保原以為建碉堡就能阻攔我們的進攻,我們也建碉堡,将他們的碉堡分隔開,圍死他們。”夜幕降臨,我軍機槍手和狙擊手進入作戰區,準備分工封鎖從敵人的碉堡裡射出的火力。戰士們背着槍,推着裝滿泥土的木箱和柳條筐前進。敵碉堡槍眼火光一閃,我們的機槍手和狙擊手便立即還擊。
戰士們在敵人的碉堡之間,用木箱和柳條筐堆起來,再圈上積土,便建成一座座簡便碉堡,把敵人的碉堡分隔開,将他們團團圍住。
同時,戰士們将反投降傳單散發到敵軍内部。每到晚上,我軍政勞工員還組織頑軍俘虜家屬喊話:“抗日是每個人的責任,有血性的中國人絕不能投降,快到八路軍這邊來”。
我軍的碉堡和喊話攻勢,摧毀了趙保原的防守體系,敵軍士兵躲在碉堡裡,都不敢出來。每到夜裡,就有一些頑軍士兵悄悄跑到八路軍這邊。為了預防士兵逃跑,趙保原下令将士兵像拴螃蟹一樣,一串串圈在一起,這下可好,本來士兵是一個個逃跑,後來就成了一串串地溜走。
趙保原在我軍圍困下,被迫于7月27日率部突圍。因為他将士兵每5到6人,用一根繩子捆着的,這反倒讓我軍省事許多,當夜就俘虜了他們2000多人。趙保原不僅主力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他的各部司令,有的被全殲,有的逃出海陽,投降派再也無力發動進攻。
牙山之戰曆時5個月,我軍在鬥争中發展壯大一倍,膠東地區重新成為了抗日根據地。此戰證明,鬥争是克服投降危機的好方法。從此,膠東重新打開了抗日的新局面。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