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重達數十噸的夯錘被高高吊起,再從起重機頂端狠狠地砸向地面,小米汽車工廠終于在今年4月份,扣響了馬駒橋這座“邊陲小鎮”的财富之門。
早先,筆者曾經多此報道過小米汽車工廠的進展情況。最早的一次是在去年12月份,那個時候小米汽車工廠剛剛官宣落戶北京經濟開發區;資訊量最大的一次是在今年3月份,是圍繞雷軍下場造車一周年的林林總總所進行的展開。
時光荏苒。在将近半年的時間裡,小米汽車工廠周遭的一切都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從鍊家業務員小張口中得知的關于附近樓市的漲跌情況;再比如,小米汽車工廠的前世今生,是如何從最開始的蔬菜大棚一步步演變成現在的汽車工廠……
是以,筆者在此附上前幾次報道的連結,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從接連幾次的報道中,以一種近乎親曆者的視角去周遊次小米汽車工廠發展至今的每一個細節。
一
在房辛店村牌樓的正西側,小米工廠一期的用地已經被防塵網嚴絲合縫地籠罩起來,曾經那标志性的地壟溝造型也已經徹底消失在了這片“綠蔭之下”。
在此前的報道中,那條被預埋在地下的自來水管道這次也有了明确的用途,施工隊在工廠入口處修建了兩個偌大的蓄水池,可供在周邊作業的灑水車補給水源。
率先動工的是小米汽車工廠一期南面的地塊。據筆者調查發現,工廠目前主要分為3個施工區域,分别為場地整平施工區、回填土地施工區和回填強夯作業區。
目前,工廠外圍多個區域的場地整平工作已經結束,而回填強夯作業區是整個工廠最為“熱鬧”的區域:巨大的吊錘被起重機高高吊起,到達頂端再迅速脫鈎,伴随着夯錘落地的巨響還有周邊揚起的塵土,來回反複。
據現場從業人員表示,工廠一期目前已經動工了一周左右的時間,場地整平和強夯地基都是工廠建設最為初期的階段,預計這兩項工序要總共要持續一個月之久。
其中,場地整平是指将原始地面改造成滿足生産所需的場地平面,可以充分滿足施工中所必需的供水、排水、供電、道路以及臨時建築等需求;強夯地基則是利用夯錘落地瞬間産生的巨大沖擊力,迫使土地空隙壓縮,進而大幅提升工廠地基所需的承載力。
從業人員還表示,在以上這兩道工序完成後,将會立刻在場地上開挖排水用途的滲水井。
二
根據此前披露的資訊來看,小米汽車工廠項目預計将投資630億元,分兩期建成,承擔小米汽車生産基地、銷售總部、研發總部和未來上市主體等相關職能。按照計劃,工廠一期項目将于2023年6月竣工,年産能達15萬輛。
考慮到此前曾有消息稱,小米汽車首款工廠樣車将于今年三季度首次亮相,筆者預計小米将會率先在工廠一期搭建出一條用于生産工程樣車的生産線。
小米汽車工廠二期項目将于2024年3月開工,2025年3月竣工。和一期項目一樣,工廠二期也承擔着15萬輛的年産能。目前,矗立在二期項目用地上的最大建築物是京東通州分揀中心,周圍依然插滿了許多用于辨別騰退區域的告示牌。
這樣看來,小米汽車工廠的建設依然在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車工廠一期所在的位置正是亦莊新城YZ00-0606-0101地塊。據北京市規劃和自然委員會官網披露的資訊顯示,該地塊在4月6日才剛剛挂牌出讓,起始競拍價格為6.1億元。
4月6日下午3時許,一尚未披露姓名的神秘買家給出了第一輪競價,與北京規自委官網給出的起始價格相當。不過,這比交易至今尚未正式完成。據北京規自委的公告顯示,挂牌競價期限應不少于11個工作日。
也就是說,即便小米工廠的落戶計劃早已塵埃落定,工廠建設也已經正式開工,可是截止筆者發稿之日小米尚未真正成為這片土地的新主人。
三
工廠之外,小米汽車在專利申請上面也有着新動作。
據天眼查顯示,小米汽車科技有限有限公司分别于4月8日、4月12日和4月15日相繼公布了7項和電動汽車相關的發明專利,包括了“電驅動橋及其故障診斷方法和裝置、車輛終端”、“自适應巡航啟動時長調整方法、裝置、裝置及存儲媒體”、“電動車輛及其控制電源電路”等。
其中,“自适應巡航啟動時長調整方法、裝置、裝置及存儲媒體”專利,可實作基于目前車輛的準确資訊,合理地安排自适應巡航功能的啟動時長;而“電動車輛及其控制電源電路”專利能夠保證在低壓電池出現故障時,依然正常驅動低壓側負載和高壓側負載完成工作。
可以發現,小米汽車目前公布的專利主要側重于汽車在安全方面的需求。
據統計,盡管小米是新造車企業當中的新兵,卻擁有800餘件和汽車相關的專利,在無線通信網絡、資料處理、數字資訊傳輸、圖像通信等領域均有布局,絲毫不輸目前月銷過萬的頭部勢力。
事實上,早在官宣造車之前,就曾有知識産權服務商評估過小米在汽車領域的專利價值,彼時預計超過1億美元,而同一時期蔚來擁有的專利價值不超過2000萬美元。
過去一年,雷軍本着“為所有米粉造出一輛滿意的車”的初心,相繼卸任多家關聯公司的法人隻為專心造車,并且供應鍊搭建和人才招募方面也可謂是鞠躬盡瘁。
随着工廠一期項目的正式動工,小米汽車也真正進入了全新的階段。可以預見的是,相比去年尚處于早期的準備工作,今年大量和工廠建設相關的難題才是真正考驗雷軍和小米汽車團隊的試金石。
雷軍的造車之路,已經來到了最危險的半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