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截止目前,關于新冠後遺症的可靠資訊有這些

最近,随着疫情影響到全國越來越多的地方,新冠後遺症的讨論越來越多。

是否影響性功能?是否會永遠喪失嗅覺味覺?新冠會導緻腦萎縮?感染新冠後到底會有哪些後遺症?

我們彙總了一些根據目前研究得到的資訊。

這不是一篇讨論新冠後遺症是否嚴重的文章。就目前已知的後遺症來說,無論是味覺喪失、還是疲憊乏力,對每個個體都是一種負面的感受。一旦大量人被感染,都會給醫療系統帶來沉重負擔。

相比擔心各種後遺症,更加關鍵的一件事是避免感染,避免重症。這需要我們每個人掌握好預防病毒的武器,接種疫苗、戴口罩、少聚集、勤洗手等等。

疫情仍然在漫長的持續裡,我們希望大家能全面了解目前科學進展中關于新冠後遺症的知識。在病毒前保護好自己和家人。

什麼是新冠後遺症?

雖然「新冠後遺症」這個詞遍布全網,但無論是在靠譜的中文權威期刊,還是各個專業醫學組織的定義,都還有一定的不确切性。

這主要是因為「後遺症」容易聯想到因果,不夠準确。目前看來,「新冠後遺症」某些方面可能是新冠獨有的,但也有許多方面似乎和其他病毒性感染、嚴重疾病、或者敗血症的恢複期相似。比如住過重症監護室的病人,出院後也有明顯的體力下降和認知能力減退,這和新冠後遺症很像。

是以很多研究更傾向于說「感染後的症狀表現」,而不是「後遺症」。為了友善後文論述,我們還是用大家熟悉的「後遺症」稱呼。

籠統一點看,我們根據世衛組織的定義,把新冠後狀況期定義為咱們常說的「新冠後遺症」,被稱為「後遺症」需要滿足的條件是:

在新冠感染中 / 之後出現的各種的症狀,既包括身體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

症狀持續了至少兩個月(即從發病後三個月),影響了患者的生活;

這些症狀沒法用其他診斷來解釋[1]。

舉個例子,一個陽性病人隔離幾周後出門,一開始走多了或上坡時如有點喘,可能是長期活動不夠引起的,過一段時間大多會慢慢恢複,這是正常的康複過程。隻有症狀持續至少兩個月後還不好,才符合後遺症的診斷。

哪些後遺症的說法有偏倚?

目前關于新冠的研究處于一個井噴期,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 Soumya Swaminathan 博士曾說過,每天有幾百篇有關新冠的論文出現。在這樣繁雜的資訊量中,我們需要了解更多的背景科學知識。

先對幾個流傳勝廣的後遺症說法較真一下。

1. 新冠持續 230 天蔓延所有器官?

參考意義不大。

這是 2021 年 12 月上載到預印本網站的一項研究[2]。

截止目前,關于新冠後遺症的可靠資訊有這些

圖檔來源:文獻[2]

文中的确有一個病例在 230 天後體内還能測到病毒,但這個研究的對象是 44 具屍體,代表的是無法戰勝病毒感染而死去的病人。病人生前幾乎沒打疫苗,96% 至少有一項基礎疾病,死前平均住院 26 天,82% 需要插管或氣管切開的有創機械通氣。

這個研究對我們成千上億打過疫苗、即使感染了新冠但成功戰勝了病毒的人來說,借鑒的意義真不大。

另外,這篇四個月前就風靡網絡的預印本至今還沒有通過專家評審正式發表。

2. 新冠引起腦萎縮?

參考意義不大。

這項研究發表于 2022 年 3 月 7 日的《自然》雜志。這是第一個縱向比較感染新冠病毒前後大腦圖像的研究[3]。

截止目前,關于新冠後遺症的可靠資訊有這些

圖檔來源:文獻[3]

作者自己指出:該研究隻是觀察到大腦裡的一些改變,「但并不确認這些改變是部分可逆的還是長期的」。

這個研究的對象年齡都較大(51~81 歲),其中 97% 為白人,病人幾乎沒打疫苗,感染的主要是阿爾法病毒株,不是現在流行的奧密克戎病毒株。

3. 得了新冠會永遠喪失味覺嗅覺?

大多數人都能恢複。

「永遠」這個說法過于誇張了。《臨床醫學研究》雜志上的一個研究發現大部分(88%)失去味覺嗅覺的人都能在兩個月内恢複[4]。

從目前關于奧密克戎感染後的調查來看,味覺味嗅覺喪失的比例大幅度降低了。英國健康安全局(即公共衛生部)2022 年 1 月 14 日的疫情技術簡報統計,失去味嗅覺的比例從德爾塔的 34% 降到了奧密克戎的 13% [5]。

4. 新冠感染會導緻生殖器縮小或陽痿?

參考意義不大。

這個說法來自于一個美國音頻節目:「美國一位不具名的男子表示,在感染新冠病毒後,他的生殖器縮水了 3.8 厘米」。

這位男性雖然隻有 30 多歲,得了新冠嚴重到需要住院了,出院後他有勃起障礙,感覺生殖器似乎變小了。也有一些泌尿科醫生表示,收到了類似的病人自述。

截止目前,關于新冠後遺症的可靠資訊有這些

圖檔來源:Insider. Man says COVID caused his penis to shrink by an inch and a half

不過與此同時,也有醫生認為勃起障礙一般可以解釋陰莖變小的疑惑。是以這是個霧裡看花、水中望月的問題。

我們還是從科學研究上看。在目前的研究裡,反映了病毒對重病人的全身各個系統都可能有影響,但還沒有顯示是特異性地針對生殖系統。

以上關于後遺症的說法,研究對象感染的都是以前的毒株。目前科學家也在關注奧密克戎的後遺症問題,但因為病毒很新,更多的研究還需要等待。

關于後遺症,可靠的資訊有哪些?

1. 目前來說,常見的新冠「後遺症」有這些。

研究針對的主要是過往毒株。根據臨床醫生常用的參考平台 UpToDate,最主要的是兩類症狀:

一是身體症狀,其中以疲乏為最多見症狀。

常見身體症狀的比例如下:

疲勞(15% - 87%)

呼吸困難(10% - 71%)

胸痛或胸悶(12% - 44%)

咳嗽(17% - 34%)

不太常見的症狀包括嗅覺喪失、關節痛、頭痛、幹燥綜合征、鼻炎、味覺障礙、食欲不振、頭暈、肌痛、失眠、脫發、出汗和腹瀉等。

二是心理症狀,比如焦慮、抑郁、記憶力下降、認知失調等。

2. 奧密克戎的後遺症仍然有待研究。

奧密克戎這個最新的毒株 2021 年 11 月底才在非洲嶄露頭角,歐美國家的這波疫情在 2022 年 1 月到達高潮。現在時間太短,後遺症的資料還沒有出來。

3. 各種後遺症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

一是各種研究的方法千姿百态,有的得病四周後算有後遺症,有的是八周或更長,是以這些研究是桔子和蘋果,互相不太好比。

二是很多關于後遺症的研究沒有嚴格的對照組,很多隻是收集了對病人的問卷。網絡上各種關于後遺症的傳說還有可能給病人産生 nocebo (負安慰劑效應)。典型的例子是某個疫苗臨床試驗中,打了生理鹽水的受試者中竟有 1/3 的人感到疲倦,還有 1/3 的人說有頭疼。

三是目前大家看到的對後遺症的研究幾乎都是對過往的病毒株。看到「舊」資料時,解讀要謹慎。

針對席卷全球的奧密克戎,科學家正在改善研究方法,在做有對照組和前瞻性的研究。比如麻省總醫院等 6 家醫院聯合起來,準備收錄約 900 名新冠病人,持續跟蹤他們 3 年。這樣就可以觀察病人康複的情況、什麼因素影響康複、後遺症的比例等等。

我們仍然在等待最新研究給我們更多可靠的資訊。

在此之前,與其擔心後遺症的各種問題,陷入過度的恐慌和焦慮。不如積極接種疫苗、做好防護。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避免感染、避免重症比過度恐慌更加要緊。

本文合作專家

本文稽核專家

截止目前,關于新冠後遺症的可靠資訊有這些

參考文獻

[1]Soriano J B, Murthy S, Marshall J C, et al. A clinical case definition of post-COVID-19 condition by a Delphi consensus[J].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1.

[2]Chertow D, Stein S, Ramelli S, et al. SARS-CoV-2 infection and persistence throughout the human body and brain[J]. 2021.

[3]Douaud G, Lee S, Alfaro-Almagro F, et al. SARS-CoV-2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brain structure in UK Biobank[J]. Nature, 2022: 1-17.

[4]Printza A, Katotomichelakis M, Valsamidis K, et al. Smell and taste loss recovery time in COVID-19 patients and disease severity[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21, 10(5): 966.

[5]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and variants under investigation in England.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1050236/technical-briefing-34-14-january-2022.pdf

策劃制作

策劃:Jiu | 責編:Feidi

排版:小蝸 | 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