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幾乎是每個家庭的必買家電,當你買電視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同樣是大尺寸的電視,國産品牌最低可以賣到3000多元,而一些日韓系的品牌卻可以賣到10000+的價格。
同樣是同尺寸的電視,為什麼日韓品牌能夠溢價如此之高?即便大家都知道日韓系的電視确實獨步天下,那他們的好究竟在哪些方面呢?今天我們來簡單分析下。
品牌溢價不可忽視
電視配置優劣不一定每個人都了解,但說起手機,我覺得絕大部分人都能對配置略知一二。比如同樣的安卓手機,國産同配置間的差價就肯能在50%左右,而國産和國際品牌的差價可能會達到100%的差距。

這裡除了部分功能、硬體品質的差異外,不可忽略的一點就是品牌的溢價。我們買任何商品都會存在溢價,任何一個品類裡,品牌影響力、定位都會被劃分成不同的等級,是以買電視也一樣,你花更多的錢去買電視,一定是要接受品牌溢價這部分,越高端的品牌溢價越高。
那溢價這部分錢花的值嗎?雖然從硬體上來看,溢價并不劃算。但對于一個産品來說硬體隻是基礎,軟體、算法也是決定體驗的一大部分,這一部分是被很多人忽視的,而絕大部分情況下溢價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品牌将對軟性内容研發成本,加持到了這一塊。
畫質處理晶片和畫面處理算法
畫質處理晶片和畫面處理算法,也是拉開電視價格的一大關鍵。比如索尼電視就是依靠自家的晶片和算法,讓使用者在使用電視的過程中能獲得更好的觀感。
以索尼的XR晶片為例,它能模仿人的視覺和聽覺的感覺方式,通過對電視畫面的實時分析,計算出人眼和大腦此時對畫面的哪個部分更專注,針對該部分進行優化,使得人們對畫面的觀感更好。
而畫質調校方面,由于索尼在高端領域深耕多年,積累了不少經驗,是以比一些剛入局的品牌而言,更有優勢,在色準、色域、對比度、清晰度增強等方面視覺效果都更好。
這些技術在硬體上是無法得到展現的,但在實際觀感中,卻能讓你看到明顯的差距。
硬體性能的差異
以市面上3K+價位的75寸液晶電視為例,基礎的配置4K60Hz面闆,支援HDR,BT.709色域在90-100%左右,背光分區不超過27個,亮度在400nit左右,畫質處理晶片一般為通用解決方案,A55架構四核處理器。
高刷+運動補償 對比效果
而同尺寸的日韓系電視,價格1萬元左右,差價7000元,但實際性能上的差異非常大,比如4K120Hz的面闆、上百個背光分區、1000nit以上的亮度、自研晶片的加持,對比度的增強、多聲道螢幕聲場等等。
這些差異其實就是它能賣到1萬多塊的根本,如果你悉心對比,就能發現非常明顯的差異。
總結: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貴的也未必就适合你
其實絕大部分使用者而言,對高端電視是沒有需求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很多使用者對電視的需求就是再愛優騰上追追電視劇和綜藝,雖然高端電視能提供能清晰明亮豔麗的畫面,但網劇的片源根本發揮不出它的真正實力,也不是這些電視的主要使用者群體。
沒有對比,其實僅靠人眼單獨觀看差異并不大
這些價格破萬的電視,主要是賣給對音畫有更極緻需求的人群,比如說主機遊戲黨、比如說高清運動賽事的愛好者、比如藍光影音發燒友等等。因為他們的需求決定了需要更好的電視性能,比如高刷螢幕配合運動補償更适合看一些高速畫面,比如更廣的色域、畫質、亮度等能讓你在遊戲中看到更多細節和更真實的效果等等。
當然,不否認高端電視确實好,但對于普通使用者來說,我認為沒有必要去追求1萬多的高端電視,因為在不對比的情況下,其實普通人眼根本分辨不出太明顯的差異。而且不追求極緻,可能你買完都不知道它究竟哪裡好。
(7906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