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定唔生好?

澳門統計局資料顯示,本澳2021年全年的新生嬰兒共5,026名,按年減少519名;出生率為7.4‰,是自2005年以來錄得的最低水準。到底點解年輕一代不願意生育?他們有何顧慮?

生定唔生好?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近日特首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中,提及生育問題時引來社會熱議,不少網民更開帖讨論“生仔經”,研究所學生小朋友到底須具備什麼條件?小朋友出世後社會又是否有足夠的配套,讓其健康快樂成長?

“兩個就夠曬數”,相信是不少港澳人由細聽到大的香港家計會宣傳歌的歌詞,以往五、六十年代幾乎每戶家庭都有十個八個兄弟姊妹,“生太多”成為當年的社會問題,于是政府呼籲居民減少生育。

然而,走到八、九十年代,多數人隻會生兩、三個子女,到“80後”、“90後”長大成家立室,年輕一代對生育更是不感興趣,少子化、無子化的家庭比比皆是,有的更寄情于養寵物。不少人都把這個情況歸咎于經濟開支和社會生活壓力,情況是否如此?

住屋穩定人手

生定唔生好?

先論樓價,本澳樓價持續高企,即使已達到适婚年齡的年輕人未必能負擔樓價,輪候公屋又“陪跑”,若然生小朋友後居無定所,最終苦了的都是小朋友。

再論穩定的照顧人手,要知道照顧一名小朋友絕非容易之事,尤其是初生的嬰幼兒更是“終極大佬”,除定時定刻、不眠不休喂食外,初生兒抵抗力較弱,或不時都會扭鬧甚至生病,新生兒父母經常半夜奔跑于各大醫療機構等閑視之。

肩負養育責任

生定唔生好?

更重要的是,雖近年政府推出侍産假和延長産假,但始終未能與國際接軌,産婦生育後若無适當休養身體需花很長時間方可恢複,但照顧初生兒須花大量精神和時間,加上經濟負擔非每個家庭都能全職照顧,友善家庭政策是否符合實際需求?家傭的監管工作是否到位?有目共睹。

當然,少子化是不少地區的共同問題,許多高福利國家的出生率更低,正如高官所言,生育與否更多屬于個人意願的問題。事實上,有些具經濟能力的新世代家庭,在生B問題上都選擇“随緣”或甯願享受二人世界。

生唔生?生幾個?相信沒有标準答案。坊間希望是在生育前認真考慮,因為養育一個小朋友須肩負很大的責任,不能一時沖動或為應酬長輩而倉促決定。伴侶或夫婦間可多商量生育後的分工,及早做好理财規劃。相信小朋友最需要不是寬大的住所、豐富的物質資源,而是父母的關愛和愛錫,這樣才能健康快樂成長。

生定唔生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