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輩人感慨:養個娃有出息走四方,或者沒出息守着娘,我選第二種

文|秘籍君

前兩天上網,無意中刷到一位比較有名氣的醫生,對他的一番話深有感觸。

他說自己是在北大附屬醫院上班,每天上班時總會看到白發蒼蒼、步履蹒跚的八十歲左右老者,要麼被同樣顫顫巍巍的老伴攙着,要麼自己一個人顫顫巍巍地走着,看病拿藥,很孤單的樣子。

有時候會來個年輕人幫忙,但明顯不是子女一類,一問,是曾經的學生,而老人以前是附近高校的教授,兒子已經定居國外了。

老人在醫生面前感歎:辛辛苦苦把兒子培養得那麼優秀,結果他越洋定居,自己和老伴落得無人可依。到頭來最得力的人不是兒子,是自己以前的學生。

可學生也不是天天都在,人家也有自己的事啊!

有時候看着别人一家幾口其樂融融,自己就有點懷疑:讓兒子飛得那麼高那麼遠,是自己的本意嗎?如果兒子本身普普通通,就在自己身邊結婚生子,那自己和老伴的晚年是不是會不一樣?

老輩人感慨:養個娃有出息走四方,或者沒出息守着娘,我選第二種

而這位醫生呢,因為有一兒一女,他心裡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提前對倆孩子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讓他們以後決定飛遠時,先惦記一下家裡的老父母再決定。

身為父母,養個娃有出息走四方,或者沒出息守着娘,你會選哪種呢?

也許會有人說,父母與子女,本身不就是漸行漸遠的分離過程嗎?讓孩子守着自己,未免也太自私了吧!

可是,當父母年事已高、體弱多病時,子女距離自己十萬八千裡遠,一點兒也指望不上,老人這時候多少會覺得有點悲涼,心裡會生出一絲後悔之意吧。

老輩人感慨:養個娃有出息走四方,或者沒出息守着娘,我選第二種

想起較早之前的一件事了。

普通父母家庭裡的一個獨生女想要出國留學, 需要一筆錢,父母手裡積蓄很少,就賣掉房子支援女兒出國。但也跟女兒約好,學成之後一定要回來。

結果,女兒在國外找到了自己的夫妻,結婚定居在國外,把老兩口留在了國内。老兩口悔不當初,一氣之下和女兒斷絕關系。

斷絕關系後的老人又能怎麼辦呢?因為年邁,租房的時候屢屢碰壁,房東不敢把房子租給他們,怕自己受連累。沒了自己的房子,隻是租房,對老兩口來說也是筆不小的開支。

在這件事情裡,父母和女兒,到底誰更自私呢?

父母養大子女一場,到老了希望子女能留在身邊,自己有個頭疼腦熱的好有個人手幫忙,其實也無可厚非。

老輩人感慨:養個娃有出息走四方,或者沒出息守着娘,我選第二種

做子女的,想要高飛,也得先安排好父母的晚年事宜再說,這樣才算真的有擔當。

拿我一個鄰居家大哥舉例。他是家裡子女中最有出息的,如今已經在最南端有了幾套房子,也成家有娃了。老父母在北方家鄉裡住着老窩,因為不習慣南方不打算搬過去一起住。

這位大哥也很盡責,跟自己幾個兄弟姐妹說好,平日裡由他們照顧老父母,如果老父母有個頭疼腦熱,看病住院的錢統統由他出。相當于其他兄弟姐妹出力,他出錢。此外他還常常給父母寄生活費、買衣服,雖然人不常在身邊,但總會讓父母覺得溫暖。

當然有人會說,這是家裡有好幾個子女的,那隻有一個孩子的怎麼辦,難道就讓孩子窩在家門口守着父母嗎?

我想說,這種情況下,父母也要更新觀念。如果獨生子女夠孝順,想接父母過去一起住,那父母搬過去也未嘗不可,這樣就兩全了。

你覺得呢?

進階育嬰師,心理咨詢師。懂養育懂心理,也關注寶媽自我成長和家庭經營,力當媽媽們的貼心人。

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