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衆所周知,随着90後乃至00後這部分年輕消費者逐漸成為汽車市場的消費主力軍之後,曾經商務行政這類的B級車屬性也就随之改變,取而代之的則是年輕運動。在目前這個相當多元化的汽車市場中,消費者們的選擇是非常充足的,而對于購買力稍微強一些的消費者來說,豪華品牌B級車必然就成為了他們的首選車型。
而在這個細分領域中,凱迪拉克一直都有着“價格屠夫”的稱号,相比同級别的BBA車型,凱迪拉克完全就是“用更低的價格,買到越級的享受”,比如凱迪拉克CT5,由于其有着更大的優惠政策,是以實際成交價是要遠遠低于同級别BBA的C級、3系、A4L的,可即使是這樣,CT5的銷量仍然遠不敵價格更高的BBA車型,在剛剛過去的3月份,凱迪拉克月銷量僅為3785輛,與BBA還有着較大的差距,那麼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産品力可圈可點,運動屬性更為突出
相比奔馳C級、寶馬3系與奧迪A4L,凱迪拉克CT5最為突出的産品力就是其運動屬性。
現在的消費者,一旦提起B級車運動标杆,往往第一時間都會想起寶馬3系,但實際上,真正操控犀利且運動的寶馬3系,應該是上一代底盤代号為F30的寶馬3系,而現款底盤代号為G20的寶馬3系已經嚴重向舒适化妥協了,毫不誇張的說,現款寶馬3系除了2.0T+采埃孚8AT黃金動力系統之外,已經和運動完全不沾邊了。
圖為F30寶馬3系
但是在凱迪拉克這邊,B級車依舊是在堅持運動的,并且想要“一條路走到黑”的。曆代凱迪拉克的B級車,無論是曾經的CTS和ATS,還是現在的CT4和CT5,都絕對是同級别車型中的運動标杆。以ATS為例,當年ATS的研發過程中,是完全按照對标E46的寶馬3系(被譽為最為運動、最為極限的一代寶馬3系,也是從它開始,為寶馬3系打響了運動标杆的稱号)的标準來打造的,操控的犀利程度可想而知。
圖為ATS
圖為E46寶馬3系
而在凱迪拉克CT5身上,它也依舊保留了ATS上的那份“純真”。
相比同級别車型,其動力總成幾乎是最為出色的,2.0T+10AT的動力系統最高能夠爆發出237Ps的最大馬力和350N·m的峰值扭矩,百公裡加速時間僅需7.3s,并且CT5還是全系标配這套動力系統。而在差不多的價格區間中,3系和A4L隻能買到2.0T低功率發動機,奔馳更是隻能買到1.5T低功率發動機,這樣一對比,其實凱迪拉克的優勢是很明顯的。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您預算比較充足,那麼就可以上到CT5的尊貴型車型了,在尊貴型車型上,除了相同的動力系統之外,凱迪拉克為了進一步展現出CT5的運動性,還為其配備了電磁感應懸架、後橋限滑差速器以及Brembo對向四活塞刹車卡鉗等配置,突出成本效益的同時,還進一步提升産品力。
如此出色的産品力,為何銷量依舊不敵BBA?
BBA之是以能夠在全世界範圍内擁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并成功跻身一線豪華品牌,一定有它的特别之處。而它們的那些特别之處,都是凱迪拉克所不具備的。
首先就是空間,作為一輛豪華品牌B級車,它的空間表現一定要滿足家用需求。在同級别車型中,凱迪拉克CT5的車身尺寸是最大的,車身長度接近五米,但是其後排空間表現卻是最一般的。
曾經有人用這樣一句話來調侃美系車:美國的車和中國的房一樣,都有公攤面積。确實如此,同為縱置發動機,C級、3系長軸和A4L的空間優化明顯更加出色,雖然它們的空間表現并無法與部分合資品牌橫置前驅平台的B級車相比,但是絕對是夠用的,一切都是剛剛好。
圖為奧迪A4L後排空間
而凱迪拉克CT5就不一樣了,雖然腿部空間還尚可,但是由于溜背的造型設計,導緻其後排的車頂會向下侵占一部分車内空間,這樣一來,隻要身高超過1米7的乘客,都會有頂頭的情況發生。并且“得益”于通用的傳統藝能,凱迪拉克CT5的後排中間位置也未配備頭枕,對中間乘客不是那麼友好。
圖為CT5後排空間
其次,之是以叫豪華品牌,那麼豪華感一定是豪華品牌的必要充分條件,而在豪華感的營造上,CT5同樣不出色。
衆所周知,奔馳C級一貫以來就以内飾豪華為最大賣點,别說新款C級,即使是6年前的設計,放到現在來看也絲毫不過時;寶馬3系自從換代之後,對于豪華氛圍的營造也有了明顯的改觀,盡管仍然無法和奔馳相比,但是十分具有品牌特色;而奧迪A4L雖然并未像奔馳寶馬那樣堆料,但是它的做工與質感确實最為出色,每一個旋鈕轉動起來的質感和每一個按鍵按動起來的聲音,絕對會給消費者留下較深印象。
圖為奔馳C級内飾
反觀凱迪拉克CT5,雖然其在做工用料上已經比曾經的凱迪拉克好了很多,但是在設計上,就是看不出來豪華感,普普通通毫無特色。是以對于凱迪拉克來說,當務之急應該是迅速提升産品的豪華程度,進而占得更多的市場佔有率。
圖為CT5内飾
最後一點,我認為應該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品牌定位。盡管凱迪拉克現階段依然是一個标準豪華品牌,但是在廣大消費者的心理,其與BBA在品牌定位上的差距是在逐漸拉大的,這與其一貫的打折降價的營銷政策有一定的關系,這種營銷政策在短時間内可能确實有提升銷量的效果,但是長此以往,百分百會損傷品牌定位。
結語:
很明顯,國内的汽車消費者再也不是十年前“聽風就是雨”的那群人了,産品是好是差,市場會通過銷量直接證明。而對于現階段的凱迪拉克來說,占取更多的市場佔有率,進而提高自己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才是最重要的任務。而要完成這個任務,就應該充分吸收消費者的意見,做好空間優化和提升豪華感,而不是一味的靠折扣來換取銷量。畢竟我相信凱迪拉克的終極目标應該是向BBA看齊,而不是降級為普通合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