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悌道不但能夠旺家,而且能夠成德

定期推送傳統文化課程資訊,傳統文化新聞、精彩善文,傳統文化用品、禮品,傳統文化修學書籍、音像等諸多優質内容,一站式傳統文化學習資訊服務微信平台!構築您的幸福人生!

悌道不但能夠旺家,而且能夠成德

母親和父親,對于我們兄妹要求也非常嚴格。就是說我們兄妹有好吃的,好喝的,一定要先給伯父、伯母。記得有一次我們到将台鄉上去,看到有新蓋的養老院。哎呀!很氣派,很漂亮。我回來就給父母說,我說:“哎呀!這麼好的養老院,如果要讓伯父伯母去,那該多好”。沒想到就這一句話,遭到了母親的一頓毒打,打得我皮開肉綻,挨了打了都不知道什麼原因。我的母親一邊打我一邊說,“叫你再說這樣不孝的話,叫你再說這樣不敬的話。”我的母親對伯父伯母非常恭敬,但是對我們要求非常嚴格。伯父伯母如果吃飯的時候不動筷子,假如說我們動了筷子,會受到嚴厲的責罰。在我們一家,我的體會,母親在這一家人的落實我的奶奶的臨終遺言中,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我的伯母在去世的時候,有一個非常不容易的彌留的那麼的一個過程,一口氣咽不掉,走了又回來,走了又回來。這時候就有人提醒,她是不是在等郭文斌媽媽呢?我的媽媽正在廚房裡忙碌,因為有許多親戚來看望。這時候我的母親就洗了洗手到了我伯母的床頭,抓住我伯母的手,我伯母像是要跟她說什麼話,沒說出來,但是就把氣咽掉了。我一直在想象伯母到底在那一刻,給她的弟媳婦想說一些什麼呢?可能想說的内容太多了。

在我的記憶中有許多畫面,在一個陽光融融的堡子裡的院子裡,我伯母就坐在凳子上,我的母親就給她梳頭。我的伯母她是三寸金蓮,母親過一段時間,就要給我的伯母洗腳。那個裹腳很長,那個味很不好聞。每當母親洗腳的時候,我們都會躲得遠遠的。但是我沒有看到母親有一點點的嫌棄,她就拿着一個剪刀在那裡剪呀、洗呀。

在我的伯母去世之後,照顧我伯父的工作就落在了我母親身上。我的母親真是做到了“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我記憶中,她每年冬天早早地就給我的伯父要縫棉襖,早早地就給伯父縫棉褲,讓我的伯父穿的暖暖和和,每一頓飯照樣請示我伯父想吃什麼。到夏天的時候,給我的伯父就做單衣。我一直在想,我的奶奶她可能不會想到,她留下的這一句話在我的母親的一生中意味着什麼。但是如果我們要從我們前面講的能量的這個角度來講,我的母親活在了一種無我的狀态,活在了一種沒有自我的狀态,但是她的晚年特别地幸福。我夫妻對待我媽,就像我媽對待我伯母一樣。我常常講我嶽母都沒有享受到我夫妻的那一份孝敬,但是我媽媽享受到了,我媽媽跟我夫妻的那一份關系親過母女。

有一次我們一家人過大年的時候,照了一個全家福。我摟抱着我的父親,我的夫妻摟抱着我媽,照片洗出來之後,我就覺着很尴尬。為什麼呢?我跟我爸看上去像陌生人,而我夫妻跟我媽親如母女。就是那一種親,你就可以想象,她們的心是沒有任何障礙的。我的母親用她一生的艱難換來了她晚年的幸福,晚年我們接她到銀川住,跟我們度過了她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旅程。那一段時間回想起來,我也感覺到比較安慰。

我常常半開玩笑地跟我父親說,我說:“老爸,你當年打我媽,按道理我媽應該報複你。”我媽就在那兒笑。在我記憶中常常發生,我父親認為我的母親好像對我伯父伯母語氣不對了,他就拳腳相加。還有一點讓我很欣慰,就是我的母親她告離人世的過程非常潇灑,非常安詳!開着玩笑離開了這個世界。跟我的伯母一對比,非常明顯。我的伯母走得牽腸挂肚,而我的母親走得潇灑無比。

在我們家的曆史上可能有一個放到全國,放到曆史上都不多見的一個民間倫常上的難題。我的伯父伯母去世之後,按照民間的“憲法”,一個重要的環節要出門告。出乎人們意外的是,在兒子的那一欄裡面,我父親居然把我和我哥哥全寫上去了。好多人提醒說這不行,要麼你就過繼一個人,要麼你就以侄子的身份。否則的話,你們到了那一世要争兒女的,這會不安甯的。沒想到我母親說了一句話,說:活着的時候都沒争,死了還争什麼。在我們家的曆史上就留下了一個可能在任何一家,都無法了解和接受的這麼一件事實,就是在我的父母心目中,這個家一塊過,兒女們也是大家的。在我們兄妹的概念中也是如此,沒有覺着哪一個是伯父,哪一個是父親,都一樣親,都一樣近。從“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這個意義上來講,《永遠的堡子》裡面的郭家這一家人可能做到了一定的典範,可謂典範。

主持人:

上一節,郭文斌先生以自己的父母,尤其是自己的母親以罕見的言行,恭敬兄嫂的故事告訴我們,悌道不但能夠旺家,而且能夠成德。《周易》雲:“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順延下去,有父子就會有兄弟姐妹。兄弟姐妹關系是除了父母與子女,丈夫與妻子之外最重要的人倫關系。

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傳統和曆史經驗告訴我們,“兄友弟恭”是“齊家”必修課,而齊家又是治國平天下的必修課。接着郭文斌又通過共振原理給我們闡釋,“兄友弟恭”是讓我們生命能量總庫中的能量增多的最佳途徑之一。而無論是個人,還是家族,還是民族要強大都離不開整體性能量的提升。是以,悌道和悌道精神能使家庭和睦,社會安甯,國家太平,人民幸福。

郭文斌先生:

現在我們兄妹、姐妹也繼承了這一種傳統。在我們的印象中好像沒有分過誰是誰家,對于财富也好,感情也好,延續了父輩的這一種傳統。這一點也讓我們的老人,感覺到很安慰。這是由我們家,我自己親身經曆的故事,我想講“兄弟睦,孝在中”的意義。我想我的奶奶在天之靈,一定會感覺到安慰。因為她看到她的臨終遺言,在父親和母親那裡得到了徹底地執行,是以她感覺一定是很安慰。

本文節選自《郭文斌解讀》

- END -

文章版權屬于作者,文中觀點不代表釋出方,僅供參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