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首絕美五言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不隻是王維

七首絕美五言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不隻是王維

王維的詩被稱作“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實,在詩人中,不止王維的詩有這個特點。

很多詩人的詩作,寥寥數語,亦能“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小編今天分享七首五言絕句,看詩人們在簡短的語言中,怎麼寫出詩情畫意。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家依然是王維,這首小詩描寫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

讀這首詩的時候,你腦海中有沒有浮現一個這樣的畫面: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隻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夕陽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七首絕美五言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不隻是王維

竹裡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是王維晚年隐居辋川時的作品。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沒人知道我在竹林深處,隻有明月相伴靜靜相照。

讀完這首詩,腦中就浮現了一個獨自在山林中彈琴的形象,十分有意趣。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把船停靠在煙霧朦胧的小洲,日近黃昏,旅人心中又添新愁。原野空曠無際,天比遠處的樹還低,明月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中,顯得與人更親近。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是千古傳頌的名句,因為“野曠”是以天低于樹,因為“江清”是以月能近人,天和樹、人和月的關系,寫得恰切逼真。

七首絕美五言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不隻是王維

送靈澈上人

唐·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這首詩寫傍晚時分,詩人送靈澈上人傳回寺中。蒼翠的叢林掩映着竹林寺,遠遠地傳來黃昏的鐘鳴聲。友人身背鬥笠在夕陽的映照下,正獨自沿着青山走向遠方。

每每讀到這首詩,詩詞君就像看到靈澈上人離開一般,他背着鬥笠,映着夕陽,沿着青山,走向遠方。這真像一幅構思絕妙的畫作。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幾乎所有人讀到這首詩,都會在腦海中描繪出這詩中的畫面: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迹。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對于這首詩,曆代詩人無不交口稱絕。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為題,繪出不少動人的江天雪景圖。可見,這首詩,真的似畫一般。

七首絕美五言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不隻是王維

尋隐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采藥去了山中。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可山中雲霧缭繞,不知他行蹤。

這首詩淺顯易懂,它就像一幅畫一樣展現在我們面前。地點、人物、事件,人物情節全都有了,即使是初學的畫者,也一定會毫無壓力的描摹出這個畫面。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這首詩也是一幅風雪夜歸圖,詩人用極其凝煉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

首句寫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進時所感,次句寫到達投宿人家時所見,後兩句寫入夜後在投宿人家所聞。

每句詩都構成一個獨立的畫面,而又彼此連屬。詩中有畫,畫外見情。

七首絕美五言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不隻是王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