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魚向往的生活)
父母,人生還有一席之地;父母,人生隻有一條回家的路。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因為各種原因,即使父母還健在,兄弟姐妹之間也不再交流,有的甚至不參加父母的葬禮,這是非常令人心寒的。
記得在一個調解節目中,父母為了幫助小兒子,不得不讓大兒子讓出一半宅基地給小兒子蓋樓房。因為這個,父親也和當時的大兒子斷絕了父子關系。但父親病危,我不得不請大兒子回來,和他和好。但大兒子不知道去了哪裡,父親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後悔不已。
其實人老了才知道,兄弟姐妹之間是有仇的,大多數都離不開父母。雖然大家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第一次為人子女,但還是要保持初心,這樣才能無怨無悔。
父母的過分偏心是兄妹不和的根源。
無論是《安家》裡的房,還是《一切都好》裡的蘇明玉,面對父母嚴重的重男輕女,想要女兒在父母的晚年完全自願付出的并不多。沒有人是聖人,不可能真正忘記發自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社群裡52歲的趙潔換新房時,被80多歲的父母折騰得夠嗆。她得給弟弟家幾十萬塊錢才能換新房,不然父母就天天來她家。
趙潔的丈夫被公公婆婆甩了,公公婆婆想離婚,但她覺得最可憐。她找到了趙潔的哥哥,想讓他出面說服公公婆婆不要和趙潔一起折騰自己的人生。

誰知,趙潔的弟弟說,等妹妹賺了錢,要盯緊他兒子的花。她還沒換房子,為什麼要先換房子?
最終,趙潔的丈夫不情願地選擇把房子賣給公公婆婆。當她的公公婆婆生病住院時,趙潔的弟弟再次打電話給趙潔,請她捐款。趙潔不想去,因為她自己在照顧孩子,沒有時間和精力。
趙潔的父母走後,趙潔的弟弟再次找到趙潔算賬,堅持要趙潔支付父母一半的醫藥費。趙潔說,那就平分父母的遺産,然後是醫藥費。結果,趙潔的弟弟與趙潔打了一架,後經司法機關調解,終于和睦相處。
父母的偏心讓兄弟姐妹之間的沖突越來越深。如果父母不過分,作為家中老大,一般不會與人争執;如果父母過分,兄弟姐妹之間的仇恨會持續很久,甚至延續到下一代。
兄弟之間的虛僞和嫉妒,是父母間接推的手。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描述中國家庭時提出:“如果家庭成員之間沒有隐私、沒有區分,關系就會變得一團糟,沖突和沖突也會相應更新。”
兄弟之間的感情,小時候很親密,但随着時間的推移,長大後就不一樣了。到了一定年齡後,兄弟姐妹之間的差距就非常明顯了。一些人富有,一些人貧窮。
這個時候,如果父母不能平等相待,必然會把表面上互相嫉妒虛僞的兄弟姐妹之間的沖突推上來。尤其是大家在吃飯的時候,有錢有地位的孩子,不管在家裡的地位如何,總是表現得好像我出錢我說了算一樣,讓其他兄弟姐妹很不舒服。
這時候父母就不能擺正心态,心疼自己條件差的孩子。他們總是說的無以言表,條件好的孩子要無條件幫助條件差的孩子。時間久了,就沒有邊界,也沒有分寸。那些條件差的孩子,覺得自己有父母的支援和後盾,難免會向條件好的人要這要那。如果他們滿足不了,就會告訴父母。
當父母對子女之間的關系沒有界限和分寸時,兄弟姐妹之間更容易産生沖突和怨恨。條件好的怨恨父母太偏心,插手兄弟姐妹之間的事情;如果你覺得父母在條件不好的情況下支援你,你應該從條件好的兄弟姐妹身上受益。時間久了,怨恨和敵意就會産生。
父母“劫富濟貧”,讓兄弟姐妹反目成仇。
56歲的李傑的兒子結婚了,婚禮上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被取消的婚禮成了人們飯後的一個笑話。
李大姐的兒子結婚,兒子的姑姑給了她2萬塊的紅包。大家都覺得已經很多了,李大姐的婆婆卻對女兒,也就是李大姐兒子的姑姑投懷送抱,嫌棄她給孫子的紅包太少。她必須當場轉賬十幾萬元才算完事,否則就要被趕走。
結果李姐的小姨子說沒有,當着這麼多親戚朋友的面被自己的媽媽打了一巴掌。李傑的妻子沒有出面和解,氣得李傑的嫂子當場離開。
這就是典型的父母“劫富濟貧”的例子。他們總覺得,如果女兒家條件好,女婿能掙錢,就應該給兒子孫掙。如果他們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他們應該戰鬥。
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結局隻有一個,就是這個女兒就像沒有家人,沒有兄弟姐妹一樣,可以随便過日子。但很多人不可能這麼灑脫,經常被家人綁架。
結論:
櫥櫃裡有一副骷髅。難怪很多人願意隻生一個孩子,因為看到了很多兄弟姐妹之間的沖突和恩怨,覺得沒有兄弟姐妹也無所謂。總比彼此沒有任何敵人好。
父母是一個家庭的上司者。如果連一碗水端平都做不到,那就要努力改變自己的内心。不要太過分,讓孩子産生沖突和怨恨。父母開心嗎?
我們一生中對許多人來說都是陌生人。隻有兄弟姐妹才是我們思念最久的人,是從小到大的緣分,是這世上難得的緣分。
人老了,總喜歡回憶和哥哥姐姐一起玩耍的日子。如果他們晚年成了仇人,想起來就難免落淚。不管父母怎麼做,我覺得都要看孩子的修養,但是誰也不要要求太多,一切随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