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朋友為什麼要動起來——運動促進大腦發育

大腦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人的感覺,行動,思想很多方面都是依靠大腦來完成的。

大腦溝回是大腦皮層上那些大大小小的褶皺——溝回,是進階神經活動的基礎。

有溝回的腦是一部分大型哺乳動物的獨有特征,複雜的褶皺使得體積不大的腦可以擁有很大的表面積,産生較高智能。

溝回在妊娠中迅速發展并在嬰兒出生時完全形成。

小朋友為什麼要動起來——運動促進大腦發育

随着大腦在嬰幼兒期間的進一步發育,大腦溝回的形狀和深度繼續發生相對變化直至成年。

由于人的大腦有一百多萬個感覺區,是以感覺統合的過程相當複雜而細膩。

如果早期的感覺刺激太少或者感覺統合的某個功能出現失調,日後孩子可能會出現好動不安,反應遲鈍,自信力極差,消極退縮,脾氣暴躁等問題,進而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

以上論述表明,溝回的形狀和深度為大腦認知能力開發和智力水準的提高提供了生理基礎。

小朋友為什麼要動起來——運動促進大腦發育

那麼如何使這個基礎建立的更加牢靠呢?

研究表明:3-6歲是大腦溝回形狀和深度進一步拓展的關鍵時期。

但在六歲以前孩子是無法産醬油象思維,并以抽象的概念來完成對外界事物的認知。

是以,小朋友必須不斷以身體及四肢的動作來增加感官的刺激和運動的經驗,并通過大腦調整和整合身體及四肢動作的有效運作,進而培養大腦對資訊的儲存、加工和提取能力,即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

換言之,如果在3-6歲的兒童不通過大量有效的的運動促進認知能力的提高,就無法使大腦溝回的形狀和深度得到有效拓展。

小朋友為什麼要動起來——運動促進大腦發育

那該如何給孩子進行運動訓練呢?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我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安全與衛生,結果造成有意無意的回避運動。加之都市自然空間的不足,現代家庭的小型化封閉化,最終使孩子運動、交流的機會大大減少。

過度保護、因忙于工作而忽略與孩子互動、承擔育兒重任的長輩經曆有限,家庭生活觀念和内容相對單一,這些因素會導緻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獲得應有的感覺刺激的機會大幅度減少。

喜歡安靜、不好動的孩子,或者是家長限制其參與身體活動頻率讓其一味死讀書的孩子,都有可能因為感覺能力統合發展的不足,而影響到将來的整體發展。

而感覺能力統合發展,正是兒童行為、認知、情感發展的最重要基礎。

問題總是由單純發展到複雜,與其在出現問題後費盡力氣去矯治,不如運用科學方法防患于未然,給孩子一個平衡、充足的各種感覺刺激環境。

小朋友為什麼要動起來——運動促進大腦發育

讓孩子在玩樂中獲得前庭、本體、視覺、觸覺、聽覺的綜合發展,提升感覺統合功能!

繼續閱讀